述而篇第二十六:孔子说,人贵有恒

原文: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论语》里,能时常见到孔子对时事之忧。这一章也是。从孔子的语气,好像在说世上君子和有恒者少,而更多的是那种表里不一,欺世盗名之人。他是这样说的,圣人,我是不能见到了,能见到君子,也就可以了。善人,我是不能见到了,能见到有恒心向善的人,就可以了。无有装作富有,空虚装作充实,困约装作侈泰,这样的人便很难有恒心了。圣人,是指有德有位的人,孔子认可的,像尧、舜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孔子认为自己所处之世非尧舜之世,故无缘得见了,君子有没有?有,但多不多,不多,很少。所以孔子才这样说,能见到君子就可以了。至于善人,指什么样的人?一般指仅次于圣人的人,这样的人,几乎没有,所以孔子认为也无缘得见。他说,能见到有恒心向善的人就可以了。他最后所说的,都是表里不一,装腔作势,欺世盗名之徒,他说,这样的人,很难有恒心。

        通观孔子之言,说明在当时,君子、有恒心的人很少,多的是装腔作势的人。那么,孔子致力于教育,与此是否有关呢?孔子见当时“礼崩乐坏”,人心不古,故周游列国,以求任用,以匡济天下,挽救世风,这是希望以上率下,改造社会,但终不能如愿;迫不得已,从民间做起,广收弟子,全力授徒,希望以下改上,多培养君子和有恒心的人,保留希望的种子,让世间多一些君子和有恒心者,也许有一日,他们将会有机会,同样也能够匡济天下,拯救人心,这与自己的愿望理想是一致的。

        我想,孔子说此话,一是可能社会上确实存在不良风气,二是告诉学生,希望学生不随俗从流,,始终保持一颗恒心,秉持操守,终生向善,做一个表里如一,有益社会的人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述而篇第二十六:孔子说,人贵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