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警官老陈”被逼辞职,我发现了朋友圈“三天可见”的原因

2021年9月,一场直播视频在网上火了。

直播的一端,是一位身穿古装的“西厂雨化田”。

“雨化田”是电影《龙门飞甲》中的人物,陈坤一人分饰两角,演出了厂公的阴柔。

直播的另一端,却是一位身穿警察制服的“反诈警官老陈”。

一连麦,“反诈警官老陈”率先开口:

“您好,我是反诈主播,请问您是什么主播?”

“西厂雨化田”本来正和网友打趣,一见一身制服的装束,笑容立刻凝固在脸上:

“我是搞笑的,哥,我啥事儿也没犯,绝对是良民。”

老陈温和地笑着,在连麦中宣传了一些反诈知识,并让连麦主播帮忙宣传。

连麦结束。

彼时作为“反诈警官”的陈国华,或许不会想到——

飓风起于浮萍之末。

这样一次直播,让他走红,也开启了“人红是非多”的浮沉。

半年多的时间,老陈被捧上“神坛”,又被狠狠摔下。

关于他最近的热议,是他辞去警官工作。

家里的老人听说他辞职后,只见他郁郁寡欢。

大家都很担心他,但又没人敢问:

为啥辞职?那么好的工作,说不干就不干?是因为犯错被单位开除了吗?

面容慈祥的老陈终于在直播时说出原因:

不是因为他犯错,而是他怕如今自己的言行会连累到单位。

这是,发生了什么?

一、走红

在走红之前,老陈只是一名民警。

他从警16年,做过很多事。

2017年的时候,根据单位安排,老陈带着3个人成立了“反诈中心”。

他们的核心工作就是:侦破诈骗案件和预防诈骗。

对于这项工作,老陈在思考,自己该如何开展?

想来想去,他终于想到:

反诈反诈,就是应该先“诈一诈”。

这很有“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意味。

但在工作实际开展时,老陈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为了能宣传“反诈”,老陈想了很多办法:

他们发传单,组织讲座,举办活动。

但是,收效甚微。

后来,老陈想到了火热的短视频直播。

他抱着尝试的心态开始了直播。

最初,老陈只是在直播间中一板一眼给大家宣传“反诈”知识,

但直播间里,人气不旺,最多的时候,不过两三百人。

直到,2021年9月,老陈意外和“西厂雨化田”做了一次连麦。

或许这就隐藏了自媒体爆款的一个思路:

平平淡淡无人观看,反差对比吸引眼球。

有了这个开场,平台立刻联系老陈,开始新的直播。

在后来3场直播中,时长6小时,最高的时候有78万人同时在线,累计播放量高达1.2亿。

经过这样一番折腾,老陈账号涨粉200多万。

“反诈警官老陈”火了。

彼时老陈有多火?

他不仅会宣传“反诈知识”,而且会接受网友“牵线”,连麦其他直播。

他连麦的对象,包括很多明星。

比如,凭一己之力创造了新成语“潘嘎之交”的老艺术家潘长江。

只是当晚,潘叔太忙,根本没时间接通老陈的连麦。

但在当时的直播间中,还是有网友不断给潘叔留言:

警察叔叔找你。

彼时的老陈在下播后会舒心一笑,他感觉自己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新方法。

只是没想到,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性。

让你痛苦不堪的伤,会结成痂,成为坚硬的铠甲;

而那些让你引以为傲的东西,也会成为你的软肋。

二、辞职

这是一个神奇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一飞冲天”,但也会,转瞬跌落谷底。

凭借走红,老陈大力推广自己的工作,

作为警官的他,深知如果能从源头抑制诈骗,让老百姓能在第一时间识别诈骗,减少损失,这才是最好的方式。

当时的老陈说过:

如果仅凭我们3个人的力量,一年也破不了几个案子,但一场直播下来,哪怕只有一个人学到防诈知识,也值了。

老陈的公益梦想似乎正在实现,但后来发生的两件事,让他陷入挣扎。

第一件事,是老陈在直播中连麦了一个叫“柬埔寨小6”的主播。

这次连麦,也是网友们“牵线”完成的。

自称在柬埔寨做生意的“柬埔寨小6”经常在直播间炫耀当地的高薪和福利。

网友们怀疑他在“玩虚的”,于是老陈前去连麦。

当晚在连麦的过程中,“柬埔寨小6”承认了自己撒谎,柬埔寨并不是什么黄金遍地的地方。

从结果来看,这次连麦是成功的。

但直播结束后,老陈就迎来了一些网友的“怒斥”:

老陈连麦时的“职业性微笑”成了这些网友严重的罪过,他们指责老陈不严肃,

同时,给他打上了“胆小鬼”、“同伙”、“不配当警察”的标签。

对此,老陈特意发视频作出说明:

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网友们的猜测,所以只能暂时结束连线。

但那些骂红了眼的人哪里在乎这些,他们需要的,只是发泄。

老陈也知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只是他没想到——

世间最能伤人的,恰恰是那条柔软的舌头。

就在1个月前,老陈进行了一场公益直播。

只是,这一次老陈没有穿制服,而且他用了自己的私人账号登陆,

同时,他也没有关闭直播的“打赏”功能。

这3个因素,很快就酿成了风暴。

因为没关“打赏”,在直播开始,有网友零零散散刷了一些礼物。

对此,老陈安心工作,没有多说什么。

只是,随着人数越来越多,礼物也越刷越多,而且金额越来越大。

老陈这才提醒:“别刷了,弄个灯牌就行了”。

网友们继续刷着礼物,甚至刷出了333个“嘉年华”——

这是直播间最贵的礼物,一个就要3000块,333个,那就是100万啊。

老陈被这阵势吓住了,但想到这是公益直播,所有收益都会用于公益,所以也就没说什么。

直播结束后,老陈的确捐赠了当时的全部“打赏”。

只是这一次,网友们的说法不同了:

老陈还是变了;他就是一个“流量网红”……

这样的话,让老陈心中纠结——自己就想做点事,怎么就这么难呢。

更难的是,有些网友开始举报老陈,同时举报他所在的单位。

有过单位经验的人应该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在这样的压力下,老陈选择了辞职。

他的想法是:

“只有这样,我离开了队伍,以后无论我做什么,他们才只能黑我,无法再黑单位了。”

但是,接下来网络上流传的却是——

一场直播的打赏就够自己做警官几十年的收入,换成我,也要辞职。

杀人诛心。

三、原因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当我们想要表达什么的时候,就注定会出现不同的声音。

有人说,“反诈警官老陈”是被网暴逼迫,才会选择辞职。

也有人说,“反诈”的老陈,或许就被那些“搞诈骗”的整倒了。

对于这样的事情,因为没有身临其境,所以我们很难感同身受。

我们很难想象,辞职后的老陈拒绝了很多商业机构年薪二三百万的邀约,他在想些什么?

甚至,我们不会察觉,这样一个“反诈警官”辞职,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但是,因为“反诈警官老陈”辞被逼职,却让我发现朋友圈变为“三天可见”的原因。

曾经,我们都急于表达,想要把自己的境况分享给好朋友甚至是网上的陌生人,

每人的社交账号,都会写满曾经。

可是,如今很多人的账号都变成了“三天可见,半年可读”。

为什么?

有的是在急于表达的狂欢后归于沉静,但更多的是,是为了“自保”。

你永远不会想到,自己16岁时写在朋友圈或其他社交软件上的“浅薄之见”,会在10年甚至20年之后被人翻出来,

这成了你曾经的“污点”。

只是,谁没有过年轻幼稚的时候呢?拿十几年前的话来攻讦当下的存在,这有何意义?

但没有人想要成为“靶子”。

所以大家很聪明,只好“三天可见”,甚至干脆删除。

大家一定见过,曾经很多在网上“挥斥方遒”的公众人物,他们将自己的评价当日记一样写下来,

但现在,那样的记录几乎消失了,在他们的社交账号上,只剩下大量的营业广告。

说的冠冕堂皇,但却言不由衷。

曾经,“大姐大”那英在自己社交账号说过一句“狠话”:

那曾是最热烈的时代,谁也不端着,笑骂由心,酣畅淋漓。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不想说话了。

网络环境下,一群人开始狂欢,另一群人却开始收敛。

11年过去了,我很怀念那英说的“狠话”。

以及,那个年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诈警官老陈”被逼辞职,我发现了朋友圈“三天可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