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

首发于公众号:清祀余七

1 .

我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急于求成,付出了一点总想得到回报,看不到进步就想放弃。阅读的时候我会想,这本书值得我花费那么多时间去看吗?看完这本书我会得到什么?练琴的时候,我会想我为什么还不会?会不会砸了时间还百搭?

我总是需要及时的反馈,来确定当下的意义。这种状态愈重,枷锁愈沉,阅读和练琴都是需要花时间去磨砺的,由于一时半会看不到成效,我就不停在不同书和曲目之间切换,尝试太多。到头来总是本末倒置,变成一个要么拖延缠身,患得患失,要么急功近利,沉不下心。

可事实上,人生本就不是由一个个结果组成的,它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进度条,而我,总想把动态的东西定格在静态。

我一度觉得,到达某个年龄,一切都会好起来,15岁的时候我想20岁的我,一定是个成熟稳重,无所畏惧的人,而真正到了20岁,发现还是这样胆小怕事。以为 看了多少本书和电影,就可以侃侃而谈,口吐珠玑;去过哪个地方,就可以高人一等。

要知道生活是一段一段的过程,一个结果的背后是更多的结果,无法逾越,那些过程只能自己去熬。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注定要和这些矛盾和冲突共存,不要过分致于结果,专注于当下的生活,人生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个逗号。

2 .

既然我们都知道了做任何事都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习力呢?——这就关系到长时记忆和遗忘。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它是一种永久性的记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这种有组织的知识系统对人的学习和行为决策有重要意义。信息保存时间为一分钟乃至终生,而且容量无限。

概念很枯燥,我们只需要由此知道:

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止境的,我们目前的记忆量只是冰山一角。

影响长时记忆的因素是意识状态和加工深度。

如何保持长时记忆呢?就需要根据艾宾浩斯曲线来减少遗忘。


1.大多数遗忘发生在学习后一小时之内;

2.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渐趋平稳;

3.重新学习要比第一次学习容易。

不要等墙倒塌了再来造!

 

作者:清祀余七,一个喜欢心理学的偏执写作人。

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