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智慧学习与心得

老祖宗的智慧不容低估。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是我国民间流传的谚语,

虽然经过了现代心理科学的证实,

其实这种证实没有多少意义而言。

老祖宗的智慧,

你信或不信,就在那里。

人是社会性动物,

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中,

如果仅仅凭着直觉和人交往,

你就无法得知一段关系是如何维系的、

又是如何终结的。

那么,你的人际关系就是在画圆圈,

你以为你在前行,

其实,只是不断的回到原点。

什么是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就是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

在很多人认知里,

识人等同于圆滑世故。

读书人往往对识人有着

说不清道不明的轻视。

这里要明确,识人不是见风使舵,

也不是通常所说的察言观色。

人从小就会察言观色,

这是一项基本的生存技能。

但我们通常理解的察言观色,

却是一个贬义词。

这对看重褒奖的人来说,

对察言观色有着天然的排斥。

明明我们每天都在察言观色,

却又轻视察言观色。

这真的是莫名其妙的自我矛盾。

而这种莫名其妙的自我矛盾,

我们却还有着很多。

孩子要察父母之言,观父母之色;

父母也要察孩子之言,观孩子之色。

员工要察领导之言,观领导之色;

领导也要察下属之言,观下属之色。

销售人员要察客户之言,观客户之色;

客户也要察销售人员之言,

观销售人员之色。

只要是人际关系,

就有着各种或明或暗的察言观色。

而识人最简单的方式,

就是使用人际沟通分析的

三个自我状态来分析人际中的交流。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三个自我,

即父母自我、成人自我和孩子自我。

在各种人际沟通中,

三个自我状态会随着对方

和情境不断的切换。

我们只需要觉察自己的每一句话

是由哪个自我所发出的,

指向对方的哪一个自我;

而对方的每一句话又触动了

我的哪一个自我,

是由对方的哪一个自我所发出的。

这样,我们不仅觉察了自己,

也觉察了对方,

真正的做到了识人识己。

举一个朋友聚会的例子。

首先,你在这个聚会中,

你处于那种自我状态?

为了描述的方便,

P代表父母自我状态,

A代表成人自我状态,

C代表孩子自我状态。

如果你觉得聚会无聊,

不想和人交流,你的自我状态就是C。

这就是第一个觉察,

或许你会发现每次聚会都是这样,

你的表现总是很被动。

如果你想改变这种状态,

那就要调整自己到A或P。

这就是成长。

你也会发现有人在聚会中游刃有余,

那他的自我状态通常是A。

他屏蔽了自己的感受,

对人看似在积极回应,

实际上是冷淡,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和他人其实没有亲密的连结。

而有的人则大包大揽,

占尽优势地位,获得众人的关注,

通常是在P。

如果你充满崇拜的看着他,

那就是以C对P,

那你们就很容易建立连结。

在与A的交流中,

你试着关心他的感受,

那就是以P对C,

就可以打破他内心的防御,

进行有益的交流。

而在与P的交流中,你也能够用P对C。

在这样的交流中,

当你关注他人的自我状态的同时,

你也走出了自己的自我状态。

智慧自然而然的生出来的,

当你充分的觉察了自己,

觉察了他人的时候,智慧就生出来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

并且你会从这个游戏获得交流的乐趣。

当然,前提是你需要不断的实践,

并掌握其中的技巧。

只有做到PAC均衡发展,

你就不再受限于其中任何一种状态。

那就从一次简单的交流开始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人智慧学习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