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心灵》观后感

《美丽心灵》观后感

                  ——写于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

这是我第三次看这部电影。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每次看这部电影,感觉都不同。

第一次看《美丽心灵》,是在大学时的心理活动周中。那时,我最喜欢参加的活动就是学校一年一度的心理节的一系列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就是观看心理学电影,我还为此逃过一次公选课。突然间,我很怀念当时的自己——心中尚且存在对未来的希望。

第二次看这部电影时,是在珠海。那时我已经工作了两三年,在那段特别灰暗混乱的日子里,我突然想起这部电影,就重新看了一遍,一边看一边哭,有点分不清电影和现实。

第三次就是现在。由于我报名学习糖心理和KnowYourself联合开展的一门课《心理咨询师萌芽计划》,其中的一次课后作业就是观看这部电影并写观后感。当我颤抖着打开这部电影时,往事幕幕在心头重演,电影的一个个人物和环节在脑海中做圆周运动,我才猛地意识到我已经看过两次了。闭上眼睛,感受着此刻的所有感受——混乱、害怕、被理解、温暖、感动、恐惧、敬佩……

虽然,哪怕我不重新看这部电影也能写出观后感,但我还是决定重新看一遍再写——既然要写,就必然用心用情去写,而不是应付作业,何况我对这部电影是真的有感觉。这次,我又看得泪流满面,进一步理解了电影的片名,读懂了“美丽心灵”的含义,还有了感同身受的感觉。我一向认为所有的“感同身受”都是假的,除非自己经历过。事实上,我确实亲身经历过——我绝对没有John Nash的才华,却有类似的人际关系问题、类似的格格不入、类似的精神障碍,也经受着类似的治疗过程。

简单概括地说,这部电影是以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John Nash的真实人生经历为模板改编而成的,是一部天才与疯子同在的电影,是一部讲述爱的力量的电影,也是一部可以让人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去解读的电影,所以,它经典,它获得很多奖项,它广为流传,它值得我再三观看反复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读后感,按照课程的要求,这次我就从精神障碍的角度,结合课程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写这篇观后感。

John Nash患的是精神分裂症,这是一种很严重的很有破坏性的精神疾病,病因复杂,没有特效药,只能缓解无法根治。药物治疗和电休克治疗在缓解病情的同时也很大程度地损坏患者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其副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会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罗森医生说得很对——“没有一个人能用意志力治好精神分裂症”,如果不配合治疗,就会一直活在幻觉和妄想的世界里,分不清真假,一直受幻觉支配——明明知道他们不存在却无法无视他们的影响,还要忍受来自周围人的异样眼光,这是一种很恐怖的生活。正常人会害怕疯子,是正常的现象,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疯子也在害怕着他们!如果配合治疗——按时按量服药、接受电休克治疗等,那么,幻觉和妄想确实可以暂时消失,而同时消失的,还有作为一个人的正常生理心理反应以及原有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等,例如John无法工作、无法回应妻子的生理需求,例如我无法保持清醒的大脑、无法维持良好的思维能力。这种选择真的太艰难太痛苦了!于是,治疗,苦;不治疗,也苦。

虽然,我的病不是精神分裂症,但深陷重度抑郁状态中的我也曾有过幻觉和妄想,我的思维也经常陷入混乱,我也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我也无法拥有正常的人际交往……John身上发生的一切,除了他的天才,其他的,我都有过,因此,我特别理解他,真正是感同身受。这十年来,有无数次,我一遍遍地问自己:“你是想作为一个平庸且必须靠精神科药物控制的数学老师苟且存活着?还是想作为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清晰的疯狂的数学老师死于非命?”以前我的答案都是后者,但最近一个月,我终于改变了我的选择——流着无奈的眼泪,我选择了前者,因为,最近这次住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终于让我明白了我内心深处对某些人的牵挂和不舍,为了这些割舍不下的感情和爱,我愿意接受任何治疗以增加活下来的概率。这也验证了影片中John在领奖台上说的话“爱是一种很特殊的感觉,是无法用逻辑去推断的……”我是一个很相信逻辑推理和证明的人,但对于爱——各种不同性质的爱——产生的力量,我承认它们不符合逻辑。级长说过“并不是有了希望才努力地活着,而是只有努力活着才有希望有机会去做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重温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进一步理解了级长的话,也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我会努力地活着,尽管很痛苦。

影片的最后,John Nash与他的幻觉中的那三个人达成和解,在那个虚幻的世界里,他很认真地跟他的室友(查理斯)以及那个可爱的小女孩(玛茜)告别,不再理会威廉的指示和命令,他允许他们存在他的生活中和视线里,但他的思想不再受他们左右,他也有了自知力——知道他们是虚无的,而且,对于突然出现在他生命中的陌生人,他还有了戒备心并有勇气去询问周围的人是否看到他(诺贝尔奖的工作人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用强大的意志力和不懈的努力“战胜”了精神分裂症。对于John来说,做到这些,实在太难太难了——也许比他获得诺贝尔奖还难,但他还是做到了,因为,爱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力量,爱融化了那虚幻的三个人对John的“价值”和“诱惑”。

我认为,John幻觉中的三个人的出现是可以解释的:室友查理斯的存在填补了John对来自朋友之爱的需求,小女孩玛茜的出现则折射出John想了解和亲近女性的心理,威廉的到来体现了John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事业成就感的追求。影片最让我感动和温暖的地方是,面对John这样一个丈夫、同事和员工,他的妻子不离不弃甚至不顾自身安危地守护他,他的同学马丁汉森不计前嫌地接受他为老朋友并尽力帮助他融入现实社会,而普林斯顿大学则给了他当教授的机会、让他有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让他有了稳定的收入,而他的一个个同事用送钢笔的方式给予他极高的肯定和敬佩……点点滴滴的爱,汇成涓涓细流,滋润着John的心灵,开出美丽的花朵,诠释了影片的名称——美丽心灵——这“美丽”是大家共同缔造出来的,人性的光辉在此刻闪闪发光。John是不幸的,但上天是相对公平的,它给了John一个天才的头脑,必然给他制造一个特大的灾难(精神分裂症),却不忘给他留下爱的种子(一个个美丽的心灵),最后,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晚年的John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一个世界级的大奖,但我觉得John最大的成就应该是他“战胜”了精分、与幻觉共存。

回顾自己的经历,我没有出现那么固定那么偏执的幻觉人物,但,如果把我的故事拍成电影,那也是一部可以用《美丽心灵》命名的电影。与John很类似的是,尽管我有尚不明确的精神疾病(重性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但到目前为止,我的家人没有抛弃我,我所在的单位一直允许我在缓和期回学校上课,我的学生用他们纯真的爱温暖着我,我的同学一直关爱我,我的很多同事都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我,而且我还遇到了生命中的几位贵人——我割舍不下的人,正是这些牵绊,让我不再抗拒住院治疗甚至是电休克治疗,让我接受定时服药以控制那种强烈的自杀欲望。正如级长说的那样,上天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为我打开一扇窗,那是希望之窗,那是爱的窗口,那也是一条生路。


                                                 ——写于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丽心灵》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