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连看到好几起小学生跳楼自杀的事件,触目惊心。
孩子们坠楼前的一刻,在这个决定性的瞬间,他们承受着的是什么,他们在想些什么?
如何才能改变这些决定性的瞬间,让悲剧不再发生?
01 孩子的处境
每个自杀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理由,面对突发的外在刺激事件,孩子们无法承受内心的痛苦,有的是感到羞辱委屈、有的是感觉恐惧、愧疚,这种巨大的内心痛苦一时间让孩子们觉得无路可走、无法面对,仓惶间从楼上一跃而下。
孩子们的悲剧,最伤痛的莫过于父母,所以有人会说孩子怎么这么脆弱,他们就没想过父母的感受吗?
这样的要求对于孩子来说过于苛刻,特别是对于身处痛苦之中的孩子来说。
对于小学生,我们怎么忍心批评他们过于脆弱,不够坚强?我们大人有教过他们怎么坚强,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和伤害吗?有的成年人都不能很好的处理这样的伤害,更何况是心智远未成熟的孩子们。
站在现在小学生的立场,特别是城市中的孩子们,也许他们的物质条件比以前年代要好很多,但是他们的处境距离想象中的“无忧无虑”相差的太远太远。
城市中的孩子们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家庭和学校之间。在这两个地方,家长和老师是绝对的权威。在孩子的心中,渴望得到家长、老师的认可,同样的,来自家长、老师的批评更是会被放大,有时就像天一样的大。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全世界,除此以外,孩子们没有地方可去。
有时候我们看孩子们的理由,是多么微不足道的小事,哪怕是犯了错,也无法与珍贵的生命相比。但是在孩子的心里,却是非常严重的大事。大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有时候是完全不一样的。孩子们生活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他们生活在被窄化了的世界里。被教育、灌输的价值观是片面的观念。课堂上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其他的,生命的意义、美好的情感、个人的独特,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面对失望,这些对于生命重要的东西,是学校的教育里缺失的,也是家庭的教育里缺失的。
我们处在一个集体主义的社会中,主流价值观一统天下。大人们已经被潜移默化,习以为常,即使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他们中很多人的个人价值观是单一狭窄的,通过他们又怎么能培养出丰富的灵魂?也许说“培养”是太高的要求,因为现实中连“包容”都做不到!比如小缪同学由于写出自己对“白骨精”的见解被戴上了“负能量”的评语。如果按照这位语文老师“正能量”的评价标准,世界文学巨著中的90%都不能及格。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样的老师可能还不是少数,他们既无法用道理来说服孩子,也不会欣赏和尊重孩子们“不主流”的想法。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听话”,如果不听话,就会受到批评和打压,天天面对这样的权威,孩子们过得太不容易了。
如果没有小缪同学坠楼事件,这样的评语我们大概率无从得知,这根“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不会曝光,而是成为众多稻草中的一根,在积累量变的基础上等待质变的爆发。
再来说说家长。家长无疑是最爱孩子的,但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上班加班工作忙,节奏快压力大,抚养照顾、教育孩子更是精疲力尽。孩子们是第一次做孩子,家长们大多数也是第一次做家长,如何做一个好家长,家长们都是边干边学,配合学校老师,根据孩子的个性情况,摸索着前进。
认真的家长,自身承载很大压力,有时候情绪不稳定,对孩子的要求很严格,如果夫妻感情不怎么样,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负担。情绪不好的时候,面对小孩脱口而出的话总是会有杀伤力,一句无心的话语可能对于敏感的孩子就是个晴天霹雳。
孩子是缺乏判断力的,他们可能无法判断父母的话语是真心话还是气话,是事实还是情绪,是自己犯错还是父母的发泄。会将父母的生气发火,错误归因为完全是自己的责任,对于父母生气的后果也存在深深的恐惧。
从人类进化历程中看,人类的孩子从出生后,是没有独自生存能力的,一旦家长抛弃了孩子,孩子将无法生存,这种天性中的恐惧会很大程度影响到孩子的心理。他们非常害怕家长的生气和愤怒,尤其是安静敏感的孩子。
现代社会的通信信息技术非常发达,家长和学校老师的沟通也非常便利,孩子们处在这两个世界中,被监管的毫无缝隙。
当有事发生,家长和老师联起手来,孩子就会觉得乌云蔽日,无处可逃。就像小学霸坠楼,那么有天赋聪明的小男孩,因为玩游戏充值被老师发现,老师告诉爸爸,爸爸在车里严厉的对他说:今天你一定要跟我说清楚!小男孩回到家里,抱着语文书就跳楼了。
也许他知道错了,内疚感、负罪感让他无法面对一直以来喜爱他的爸爸,想着以死谢罪,但是他完全错误的判断了这个“罪”的后果,让他爸爸陷入无限的后悔和沉重的丧子之痛中。
学校的学习、课后的学习班和作业繁多,孩子们游戏、休息、自由的时间并不多。即使有休息时间,他们也大多是一个人,现在城市里的孩子不会在小区里聚集玩耍,回到家里没有可以一起玩耍、一起说话的小伙伴,有心事无处诉说,只能一个人面对和消化。孩子们的心理支持系统是很弱的,碰到事情,不知道如何跟家长说、无法跟老师说,身边可以讨论、交流的人也很少。
02 突发情况下的情绪处理
小学生坠楼一般是发生在突发情况下的冲动行为,我觉得事件的实质是:面对突发打击或挫折,孩子的内心无法承受巨大的痛苦情绪,比如强烈的羞愧感、内疚感和恐惧感,觉得无路可走,才会采取跳楼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来逃避或者抵抗。
如果是这样,对孩子,特别是敏感的孩子,进行情绪面对或处理的教育非常必要。如何面对情绪、处理情绪、转化情绪,这对于成人来说也是件不容易和需要学习的事。
从身处境地来看,孩子比成人处于更加艰难的位置。对成人来说,我们可以强迫自己缓一缓、离开冲突地点冷静一下,但是对于身处教室或者家里的孩子,他们可以逃离的地方在哪里?成人可以当场生气、争论、破口大骂,但身处弱势的孩子表达自己情绪和想法需要更大的勇气,还不具备足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他们在言语不能作为情绪的疏泄口时,就可能采取极端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绪。
对于孩子的情绪方面的教育,底线是让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强烈的情绪和冲动,给自己一个缓冲期,不要在情绪冲动下做任何行动。这其实对于成人也是适用的。
03 建议
1 尽量减少产生突发事件的外来刺激,成人做好情绪控制,避免语言暴力
突发事件的成人一方(家长、老师)应该尽量克制,充分认识到自己面对孩子时的特殊性,不能由着性子随意说出人身攻击、羞辱的话。特别是老师,尊重每一个孩子应该是师范教育的基础。做一个老师,每天面对几十个孩子,一言一行都应该考虑对孩子的影响。老师是个神圣的职业,不仅在于教书,还在于“育人”,如果老师非但没有“育人”,而且是在“毁人”,那就太可怕了。老师应该审视自己的想法和语言,至于身体暴力,比如体罚,那更是绝对不应该发生的,应该作为老师资格的红线。
2 家长加强和孩子的思想沟通,多了解孩子的性格、想法和苦恼,帮助孩子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建议家长和孩子多交谈、谈心,多了解孩子的喜爱、困扰、烦恼。家长成为孩子的朋友,自然是极好的,但是也是很难的。家长的身份和朋友的平等关系是不同的,孩子天然会在意家长的认可和表扬,为此报喜不报忧也是情理之中,要通过谈话了解孩子的难处需要很大的耐心。
家庭的和平、宽松的氛围也很重要,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会有安全感,更愿意吐露真心。成为一个有爱、包容、耐心、平和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在现代社会重重压力之下,成为这样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为了孩子更加健康、快乐的长大,同时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是值得付出努力的。
多向孩子表达爱意,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是爱着孩子的。家长的权威性是需要的,做了错事是要受到批评和惩罚的,但是不表示不爱孩子了。
孩子的性格是一点点养成和显露的,家长应该是最了解孩子的,比如有些性格是遗传的、有些性格从婴儿时期就显露出来。有的孩子自尊心强、对自己的要求高;有的孩子马大哈、大大咧咧;在成长的过程中,自我价值的认知慢慢形成,在潜意识里对孩子产生终其一生的影响,是自信、还是自卑,是渴望寻找认可、还是笃定自足,关心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引导他健康积极的想法,是陪伴他成长的最大意义。
关于“生命是可贵的,要珍惜生命”这样的观点,我觉得孩子可能不一定能够理解。对孩子来说,生命才开始,来到这个世界不是自己要求的,来了之后承担各种要求,不能随心所欲,很难说他们到底是享受着还是承受着。也许从成人的眼光看,他们的生活很幸福、食物很精细、玩具很多,比上一代人的童年好的多,但是对孩子来说,生来就是这样,没有对比,要知足、要珍惜、要感恩根本无从谈起。
如果在孩子周边发生有同龄人跳楼的事情,哪怕是孩子听到类似的新闻,建议家长和孩子好好讨论一下这个事。虽然死亡对于国人来讲是避讳,大人也没有受过类似的教育,但是无论是从帮助孩子积极的看待还是消极的防范悲剧重演来说,都值得以此为契机,进行较深的沟通和交流。
首先,无论大人有没有和孩子谈,孩子都知道了这种方式,可能在他心里埋了一个可能性。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什么事情时,他会采取效仿类似的行动,这种行为产生的后果是任何家长都无法承受的,所以以防万一都要重视孩子对这种方式的想法。
其次,从孩子对这件事的看法和感受,家人可以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进一步了解从孩子的眼中看到的外在世界。
再次,对这个事情的讨论,可以把成人的看法、如何更好的面对冲突、如何感觉自己的情绪、如何处理情绪的一些方法告诉孩子,给孩子一些指导。如果在讨论中,涉及家长自己有些做的不好的地方,也可以给孩子一个倾吐的机会,家长可以进行解释或者表示以后改进,拉近亲子关系,建立亲密感和信任度。
3 平时加强教育和引导,逐步培养健全的自我认识、对社会的了解,具体问题提供实际的处理办法
无论平时家长如何关心孩子,也不可能时刻跟着孩子,也不可能时刻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情绪,当有冲突发生、打击来临的时候,往往只有孩子一个人面对。
平时多跟孩子讲一些面对误会、打击时候的处理和方法,在关键时候让孩子可以知道怎么想怎么办、怎么抵御外界的压力和内在的情绪冲动。比如,犯了错被老师发现怎么办;受到老师的公开批评,觉得难为情,觉得老师说的不对,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怎么办;老师或者同学冤枉你怎么办;有的老师不喜欢你怎么办等等。
多跟孩子讲讲故事、聊聊新闻,谈谈积极的人生观,多元化的发展,健全的自我认识。让他对于周边的人和环境逐步形成较为客观、完整的认识,避免极端化和片面化的认识和想法。
4 引导孩子多看书、多交朋友、多培养兴趣
看书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扩大孩子的眼界,知道人生的挫折和其他人如何面对和克服困难,比如可以形成精神上的庇护所,找到安宁沉浸和滋润启迪,比如培养自己学习的习惯,在书中找答案和进步的道路。总之培养孩子爱看书的兴趣,是可以利益一生的好习惯。
多交朋友,特别是孩提时期形成的友谊是多么难得和珍贵。有一个或者几个无话不谈的朋友,是情绪情感的倾吐对象、选择决定的共同讨论者、面对困难挑战的支持者,是分享快乐的玩伴也是比试进步的战友。通过朋友,可以学会关心别人、了解别人、接纳别人,在朋友身上看到自己,完善自己。
多培养兴趣,孩子是充满灵性的,通过兴趣爱好培养他对于美和爱的感受,发现他的天赋和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