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论语》之辩析“君子成人之美”

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114篇。

《论语颜渊篇第十一》第16篇: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这则论语非常有名,直至今天依然是人们的口头禅。

【杨伯峻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和这相反。”

【李泽厚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相反。”

【钱穆译文】先生说:“君子助成别人的美处,不帮助别人的恶处。小人恰恰和此相反。”

南怀瑾先生注解——一个君子,看到朋友、同事以及任何的好事,都愿意帮助他完成,坏事则要设法阻难使他无法完成。从政、作人都一样要做到这个程度。而小人却正好相反,就喜欢帮忙人家做坏事。

朱熹注解——成者,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君子小人,所存既有厚薄之殊,而其所好又有善恶之异。故其用心不同如此。

李里注解——孔子说,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美事,成全别人的美德,因为君子愿人皆善。君子在人家做坏事的时候则要劝谏阻止,而不去助长。小人就相反,小人专搞破坏,人家要做什么事,就在后面拆台,他也不喜欢别人有美德,别人不做坏事他会怂恿,别人做坏事他更会推波助澜。

以上是几位名家注解,请大家自己比较。

在这里,我有两个疑问:1、一般而言,美与丑相对,善与恶相对,却为何孔子在这里用的“美”与“恶”呢?2、人之美,指的是哪个“人”,是君子自己呢?还是别人?还是第三方或者众人?对于同一个事,从这三个人的角度出发会得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力不讨好”、“好心办坏事”,这是因为我们经常做推理,自己认为的”美“,想当然地认为这对于当事人也是美,做了反而落埋怨。

当然,可能还有第三个疑问,就是什么是美,什么是恶,恐怕很难说得清。对于善或恶,在哲学范围中,没有办法下一个严格的定论。我们经常会犯。往往自认为做了好事,结果成了坏事,无形中的犯了很多错。最初的动机蛮好,为“成人之美”,事情的结果却不好,变成了“成人之恶”。所以成人之美的道理易懂,但身体力行起来,就非常困难。

有没有什么简便易行的办法呢?在这方面,王阳明的致良知,特别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教就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指导和启示。用老百姓的话就是凭良心做事。

一孔之见,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悦读论语》之辩析“君子成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