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观后感

     

2021年看的第一本书

      因为认识徐棻老师的关系,相比林语堂先生的《东坡传》,读起这本书时心情更为喜悦,心中更为亲切。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话是我与俩好友间的群聊名字,取名的人儿我称他为“光头”(年纪轻轻脑门倒是光光溜溜的),光头是位语文老师兼编剧。彼此间的关系是因我改编移植了尚长荣老师的京剧《曹操与杨修》中的一折戏《曹操杀妻》,我饰演曹操而认识的。因戏结缘,从此与另外一位音乐老师三人成了死党,多年来热热闹闹地相互吐槽着…

      我们都看过林语堂先生的《东坡传》,生性懒惰的我看到一半就搁了,所以大家都对苏轼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因为苏轼有着不凡的人格魅力,让我们情不自禁并大胆直白的喜欢着这位才子,故而群聊取名“一蓑烟雨任平生”,希望彼此都能坦然面对生活。

      宦海沉浮,无论处于何时何种境遇的苏轼,他的精神永远是自由的!他始终是个有趣的人,无论是做官做事,还是吟诗作文,他都留给我们的是“心灵的快乐”,这种心灵的愉悦,是人生有追求、生活有情趣、心灵有归宿,是一种清欢与趣味! 

      苏轼的一生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五位皇帝,在每任皇帝的心中苏轼都不一样,有着不一样的情感,皇帝的每个决定于历史而言,也是起着不同的意义。不仅五位皇帝对苏东坡有着特殊的情感,连大宋王朝的三位皇后也对他青睐有加,曹皇后对苏东坡的赏识影响着后宫中的儿媳高皇后与孙媳向皇后,从“熙宁变法”“乌台诗案”““金莲竹相送”…不禁让人感叹若少些“朋党之争”,北宋王朝也不会如此走向。最终未能让苏轼当上宰相,也是北宋的遗憾。然而物极必反,注定苏轼在这场战争中是悲剧收场。历史也验证了宋太祖赵匡胤的“文官政治”并不适合后面的皇帝。

      苏轼一开始反对王安石新法,主张“循序渐进”,不能强制性执行,这让他最初遭贬,从此之后一路艰险走过一生。“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儒家思想观念一直深入到苏轼骨髓中,这也是每个读书人的从政理想与热情。如奸逆之臣章惇所言:“只怪你才华过人,挡了大家的路”。45年的从政生涯,让他一步步迈向失望,最终心灰意冷的离开他曾经热枕的大宋王朝。

      苏轼从21岁入仕途到66岁人生落幕,不断遭贬,不断打击,最后让这位大才子只能把这份报国情怀收藏于心,以“乐天派”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苦难,对世态的无奈他只好选择接受命运对其的安排。苏轼一生历典八州,颠沛流离,历经艰难,真正印证了陈希亮的那句“宦海,无风三尺浪,有风浪千尺。”因为他深爱着国家,深爱着百姓,深爱着身边的人,所以他在一次次的坚持,一次次的努力。于此同时他也一直被人热爱着,敬仰着。他曾说:“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这个就是独一无二的苏东坡,他的善良、温暖、趣味包容着世间的一切。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叫苏东坡,历史和后人都会记住他!

      再说说苏轼的情感生活,一生有过三个女人,而且都姓王。苏轼和王弗,是一对神仙眷侣的故事,不禁让我想起沈复和芸娘,陆游与唐婉,傅雷与朱梅馥。可惜王弗在25岁时就离开了苏轼。王闰之对苏轼的爱之深切。在王闰之身上很好的说明了一点儿,“爱情,不能分享!”曾经的欢乐,曾经的恩爱因王朝云的关系再也回不到过去了。王闰之,这个陪伴他身边的女人书写着五千年妇道人家相夫教子的美德。作为苏轼的第三个爱人王朝云,出身低微,家境贫寒,苏轼不仅不嫌弃她并给予了她温存,至始至终这个女人以照顾苏轼生活起居为最美的事儿,最幸福的事儿。王闰之原以为她能如姐姐一样能跟苏轼探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其实最终苏学士还是做了孤独的旅行者…

      看此书时感觉很有画面感,不经意间以为自己在看电视剧,每一个情景都能在脑中演绎着。陈希亮的一番话我泪目了,王弗的临终之言我泪目了,马辉对王闰之的爱我心动了,曹皇后死前的委屈让我愤愤不平了…这样的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好的剧作家写小说能把每个章节写得都像在演一场戏,丝丝入扣,动人心弦。极强的画面感令人印象深刻,这里需要为徐棻老师点个赞!

      徐老师《苏东坡》的笔措在剧本《烂柯山下》中能找到一份熟悉感,当我回顾时突然发现对某个情节更爱了,有些细节比之前的认知更深了,这种感觉特别棒!比如他与王闰之间的爱情故事,让我不禁想起朱买臣之妻崔氏,她们之间有着某种相似之处。王闰之从小跟随姐姐王弗来到苏轼家中,自从王弗亡故后嫁于苏轼为妻。从小仰慕的姐夫终于如愿成为自己的丈夫,成婚后她对苏轼无微不至的照料,严冬酷暑中的日夜陪伴,无一不体现一个女子嫁人后相夫教子的中华传统美德。其实,整日忙于生活琐碎的王闰之也是大部分中国传统女子的命运与归宿。希望通过不断的深入,不断的学习,能在塑造角色中更加立体的去饰演角色。

      现在的年轻人都会在走着跟苏轼年轻时相似的路。年轻的苏轼也是血气方刚,受辱、冷落时,也会拿出年轻人该有的冲动,把年轻人的思想、行动体现得淋漓尽致。相信这种共情是无国度,无年代,无边界的。人生不关乎学识多少,不畏将来大胆去面对尝试,酸甜苦辣样样尝过才谓人生。人生阅历的丰富必须要去经历,要去修行。要记住平凡无奇的人生是体验不到透骨的认知。茫茫人生路,我们身边总会出现像陈希亮这样的长者,遇见要珍惜再珍惜!感恩再感恩!作为年轻人,作为后辈,我们学习借鉴苏轼这种“乐天派”的人生态度。“一蓑烟雨任平生”。

    徐棻老师的《苏东坡》言语精炼,意思鲜明,让读者不仅能看到一位立体感十足的苏子瞻,还能感受到他身上散发着无限的人格魅力。小说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按照戏曲人的说法是人物个性鲜明,基调明确。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沈括、苏辙…读此书分分钟都能带你入境,了解苏东坡不一般的人生体验,感受大宋王朝的兴衰成败…

      徐棻老师用简洁易懂的叙说方式精心穿插着苏轼的著名诗篇,让读者看起来更为朗朗上口,印象深刻。在明白历史的同时又能记住经典,这才是本书的精妙之处。看到最后才知道徐棻老师用了17年的心血编著此书,字里行间里透露着是讲究,是用心,是反复揣摩,是为了让人们对苏轼人生际遇的刻骨铭心。感谢徐棻老师让我们记住这位满腹文章,充满正气,胸怀浪漫情怀的大诗人。

      以下是笔记中记录的几句耳熟能详的诗句!也是我喜欢的诗句!致敬经典!致敬先人!致敬作者!

“花褪残红青杏小”

“天涯何处无芳草”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徐棻老师的《苏东坡》看完后一直在回味,不是在回味他的东坡肘子,也不是东坡肉,但身在杭州的我有股子冲动想去西湖旁吃一盘东坡肉,感受一下千年前与先辈们一起共享美食之感。东坡肘子与东坡肉是苏轼二次来杭州任知府时从黄州带过来的美食,至今在杭州流传。

【苏东坡传】完…


          —————  End  —————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