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霓裳
2020年4月17日晚,河北安国市39岁男子刘某某因家庭琐事,与43岁妻子宋某某发生争吵。刘某某冲动中杀死了妻子,然后自己从28楼跳下身亡。
据小区的邻居王先生反应,他们10岁的女儿可能目睹了父亲掐死母亲的过程,她哭着跑出家门,到邻居家恳求报警。
看完这个消息,很唏嘘。
那个可怜的孩子,眼睁睁地看着双亲在自己面前相继惨死,她又将靠什么来支撑自己今后的日子?
正好网友所言,你们走了,孩子怎么办,你们想过吗?
冲动是魔鬼。
虽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但在很多人的眼中,很多小事的分量,重于生死。
比如这对夫妻,虽然我们不知道为了什么琐事争吵,更无从得知他们为什么而拼命。
但是,再大的事,也没有他们女儿现在遇到的事大。她才10岁呀,大人都不能承受的事,叫她一个人如何承受?
难怪邻居说,当时很多围观者听到女孩的哭声,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如果时光倒流,相信这位男子一定会后悔自己的冲动,再怎么样也不会做出这样鲁莽而又无法挽回的举动。
疫情真是个照妖镜,把很多我们平时看不见的东西都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段时间,我们见过、更听说过很多夫妻矛盾导致离婚的,还有很多因为亲子关系恶化,导致孩子离家出走、自杀或杀人的悲剧。
疫情之下,很多人承受的压力要比正常时期大得多。
我们会失去很多自由,我们可能面临降薪甚至失业的处境,我们要为孩子操更多的心,我们自已还有对健康的担心,和其他各种各样的不如意。
许多人难免会焦虑。
当我们焦虑不安时,很容易关注负面的信息,越关注越容易陷入焦虑烦恼的包围中,无法自拔。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的积累的压力与情绪越来越多,总得去找一个出口。于是,同一个屋檐下的伴侣和孩子,就成为我们发泄情绪的对象。
由于负性关注,我们也更容易看到对方身上的缺点或令我们不满意的地方,于是,那些在我们平时没有什么感觉的小问题,此时都得到了放大。
平日里,我们还可以出去散散心,找朋友倾诉、开导,找其他途径释放压力。但在疫情期间不行,逃无可逃的两个人,只会让他们发生矛盾冲突的机会陡然增加。
那些平时疏于感情经营的夫妻,在同一个屋檐底下共处的时间越长,相互看不顺眼的频率越高,相互间的不满抱怨也会增多。这无疑会在脆弱的关系里雪上加霜。
当现实不如我们所愿时,我们将如何面对?
其实,凡事都有两面。
很多时候,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你会发现这个问题也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和益处。
比如,曾经我们都各自忙碌,没有时间沟通,可能有些不愉快是误会造成的,而我们只能相互靠猜,让误会加深。
现在正好可以弥补。
疫情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相处,这正好让我们可以坐下来好好沟通,相互了解增进感情。
感情经营得好的夫妻,经过这段时间的相互陪伴与倾听了解,感情会更加深厚,因为彼此看见,彼此懂得,彼此相互安慰和照顾,所以也能更加珍惜彼此。
即便有冲突,也能得以及时化解。毕竟,夫妻之间本没有什么大的利益冲突,只有小细节和习惯的不同。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冲突,而在于如何处理冲突上。
如果我们学会从冲突中寻找积极的因素,更加了解对方介意什么,不介意什么,通过冲突了解对方真正的需求和喜好,反而能够在今后更加懂得如何避坑,从而更好地相处,让关系更进一步。
这就是坏事变好事。
成人的世界里本来就没有容易二字,但如果我们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很多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当现实总与期待不符时,我们怎么办?
一、降低期待
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来自于对外界过多的期待,有期待必有失望。当我们放下期待时,很多烦恼就会消失大半,我们的心情就会轻松许多。
二、接受现实
都说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自古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接受很多事情是无法按照我们的意愿发展的。当我们的心不再有不切合实际的妄念时,才能获得平静。
三、正确解读“伤害”
心理学上说,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有个说法是:如果你常常感觉到“受伤害”,那多半是你内心允许的。
同样的事情,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有人解读出善意,有人解读出恶意。甚至,同样的事情,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解读与感受也不一样。
而真正影响人们行为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他们对这件事的反应。而冲动,是一种最糟糕的反应。
因此,当我们感到受伤时、愤怒时,要特别警惕“冲动”这个魔鬼,最好能够紧急按下“暂停键”,先冷静下来。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做出让自己后悔莫及的举动。
三、接纳自己和对方的不完美
每个人都有不足的地方,同时,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当我们把目光从盯着不足之处转移到欣赏优点时,我们就开始放下评判,学会了接纳自己和对方。
有了接纳,就有了允许我们做自己的空间,我们不再拒绝对方身上的不好,不再掩盖自己身上的不足。
这样的我们就能轻松地相互分享,不再因为感到挫败而羞愧愤怒,我们在相处过程中就可以卸下压力,变得愉悦,这段关系就变成了一场心灵的疗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成长视觉,与你长期分享点滴感悟与智慧,一起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