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学习的写作方法之七

  美国之名小说家之一约翰.欧文曾说:“修改是编辑的灵魂,作为一个小说家,改写占了我人生的四分之三。”

    大师们的作品尚且经过好几遍的修改,何况我们的呢?我们呈现给读者的不应该是初稿,而是经过精心修改过的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修改文章。修改文章分以下3个部分。

1.如何修改文章。

2.语言的修改和润色。

3.跟鲁迅先生学修改文章的技巧。

  接下面我们就学第1部分。

1.如何修改文章

  修改文章时,要用修改一本书的态度来修改一篇文章。如果文章将要被收录到一本书出版,那么作者会更加严谨地对待这篇文章,因为出版之后,即使发现了错误,也无法再修改。我们修改平常的文章也该有这样谨慎的态度。

‖  将写和修改分开来

  在讲修改文章之前,先陈述下将“写”和“修改”分开来的创作方法。

  写作和修改是两件不同的事情,创作时是作者角色,修改时是批评者的角色,作者角色和批评者角色要严格分离。

  写作时创作的大脑,应该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放飞想象力,尽量快速地写作,不要重读写下的文字。一旦去评判自己的文字写到好或不好,就会转换批评者的角色,想象力和创意就会受到限制。

  修改文章的过程是批评者的角色,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来重读自己的文章,要“心狠手辣”,大刀阔斧删除写得不好的文字。

  写完文章之后应该放一段时间再来修改。因为刚写完文章,作者的思路、情绪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就从文章中抽离出来,比较难以客观地评判自己的文章。有些乐观的作者会觉得自己的文章实在是写得太好了,几乎没有可以修改的地方。悲观的作者会觉得自己的文章写得太烂,恨不得撕掉。让文章“冷却”一段时间,再来复看文章,往往能发现不少缺点和错误。一般而言,可以放一两天再来修改,至少是放一夜,第二天再修改。

  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写文章讲究实效性,尤其是最热点的文章,错过了最佳的发文时间,阅读量就会差很多。热点文章写完之后很难等一两天再发布。针对自媒体热点文章的修改过程,写完文章可以请别人阅读一遍,或者放10~75分钟,休息一下,换个思路,再开始修改文章。

  现在很多自媒体平台都是日更。针对这样的情况,除了热点文章之外,作者可以提前写好文章,而不是当天写当天发布的文章。即使是当天写当天的文章,也需要备几篇备用文章,以被不时之需。

‖  从读者的角度来修改

  写文章时,我们主要考虑的是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修改文章时,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来修改,要去思考读者想要阅读的是什么内容。一篇文章至少要写一遍,修改一遍。

    写初稿时,脑子里的想法直接写出来,能写多快就写多快,而且在写作过程中不要把稿子交给别人看。关起门来写作的好处是,让自己全神贯注地写作,其他一概不需要理会。

  写完初稿以后。放空一段时间,外重读一遍自己的文章,寻找可以改进和删除的地方,做一些修改。然后可以分享给身边的亲朋好友来阅读,聆听他们的反馈意见,综合考虑是否需要按照他们的反馈来调整文章。

  修改文章时,要争取比初稿的字数更少一些,删除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及可有可无的句子,修改啰嗦的句子。修改初稿至少要比初稿更加简洁。

‖奥威尔写作六原则

  叶圣陶与夏丐尊先生在《文心》

里有这样一句话:“做成了最好自己仔细看过,有一句话一个字觉得不妥当就得改,改到无可再改才罢手。这个习惯必须养成。不论做什么事情能够这样认真,成功是很有把握的。”

  修改文章最重要的是修改思想。叶圣陶先生曾说:“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美。”

    修改文章的过程也是修改思想的过程。在第一遍写作时,有些句子思考得不够严谨,有些表达不够精准,修改是为了让文字能够精准地表达思想,也是为了让自己的思想更加严谨。以下是乔治,奥威尔写作的6条基本原则。

①绝不要使用在出版物里经常看到的隐喻、明喻和其他修辞方法。

②如果一个字能说清,不要用两个字。

③但凡一个字能删掉,一定要删掉。

④只要能用主动语态,绝不要用被动语态。

⑤能用常用词的时候,不要用外来词、术语和行话。

⑥绝不要用粗俗语言,为此可以打破上面任一规则。

  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参考奥威尔的6条基本原则,总结出自己的写作原则。记住,清晰的写作来自于清晰的思想。

‖  修改文章五步法

  接下来详细介绍修改文章五步法。

  修改文章时,按照先整体,后局部的方式来进行。先从整体思考文章的主题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合适,逻辑是否清晰,这些修改之后,再去修改文章的细节,比如,用词是否精确,是否有错别字等。

  如果先修改局部的字、词、句改完之后,才发现文章的主题不够明确,或者选材不合适,那么前面的修改也就白做了。因此修改文章时,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更加合理。

  可以从以下5方面来修改文章:主题、材料、逻辑、语言、标题。

①主题是否明确

  一篇文章一个主题,不能什么都写,什么问题都想一起解决,这样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不清楚作者到底要讲什么主题。我们所谓的跑题,其实就是写着写着写到了其他主题上去了,初学者特别容易犯这个错误。收集素材的阶段是“做加法”的阶段,修改文章的过程是“做减法”的过程。修改文章时,一定要删除与主题无关的素材。切记,一篇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来写作。

②所选材料是否能说明主题,删除与主题无关的素材

  修改时,要注意考虑所选材料是否能说明主题。如果所选材料与主题不符,不仅会大大减弱文章的说服力,还会闹出笑话。因此,所选材料要典型,否则就必须更换。

  要删除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文章要有侧重点,在修改时,要大刀阔斧,也要忍痛割爱,把不相关的素材删掉。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

③文章的逻辑是否足够清晰

  写初稿时,往往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即使列了提纲,写作时也不一定按照既定的思路去写,因此写的初稿有时候会逻辑紊乱,祥略不分,衔接不紧,结构松散。因此,修改文章时,要重要调整段落之间的顺序,让文章更有逻辑性。

④边读边改,润色语言

  文章的主题、材料、逻辑三部分没有问题之后,就可以开始修改文章的细节部分,也就是文章的语言,让文字内容更加具体,描写更加生动,用词更加精确。,也可以检查下是否有不通顺的句子,是否有错别字,是否有用错的标点符号等。

  可以用朗读的方式,边读边改,推敲润色。朗读过程中,可以发现文章不通顺的地方和错别字。

⑤标题是否足够吸引人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但初学者写完文章之后,往往不加思考,随意取一个标题,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标题一定要多琢磨。关于如何取标题,可以参考之前学习关于标题的文章。

2、语言的修改和润色

  文章进行整体修改后,还有一个润色阶段,修改文章的病句,让语言更加优美。在修改文章的语言时,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修改润色。


‖  语言的修改和润色

①删除多余的“的”

“的”字是白话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字。因为“的”字的功能很多,既可以充当形容词,如有趣的节目,又可以充当判断词,如你是错的,还可以是表从关系的形容词,如他的看法不对等。

  余光中曾说:“少用‘的‘,是一位作家得救的起点。”他认为:“的”字在朗读时节奏上只占半拍,有承接之功,无压阵之用;但是在视觉上却也俨然填满一个方块,与前、后的实字分庭抗礼。因此“的”字对于文字的破坏力很强。如果“的”字不加节制,出现太频繁,不仅听来琐碎,看来纷繁,而且可能扰乱了文章。

  修改的时候,要去掉不必要“的”字。有一位作者曾说:十余年前进《人民日报》国际部夜班编辑部的时候,听老编辑们说,绝大多数“的”字可以删除。一试,果然如此。

  绝大多数“的”字都可以删除。删掉“的”字之后,文章也会变得更加简洁,更有节奏感。每次写完一篇文章可以统计下全文所用“的”字,删除一部分可用不用“的”字,使其数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②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有些人习惯写长句,甚至一个段落几百字,只有一个句号。

  一般来说,长句深沉严肃,短句热烈奔放。长句表意严密,短句表意灵活。自媒体文章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读者一般是在手机阅读自媒体文章。如果整篇文章都是长句,读者的阅读体验并不太好,长句太多,黑压压一片文字,读起来比较累。另一方面,长句显得严肃沉闷,短句比长句显得活泼有趣,对于自媒体文章,更适合用短句。在修改时,适当地把一些长句解构为几句短句。

③删除一些冗余的词,让文章更简洁

  写文章时,要尽量保持简洁,有些可用不用的词尽量不要用。比如,“进行”这个词。使用“进行”这个词加长了句子却没有带来任何含义的增量。

  此外,删掉一些副词、形容词、陈词滥调,以及口头禅。让文章更加简洁。

④单、双音交替使用

  文言文的写作是单音节词居多,白话文是双音节词偏多。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交替使用,可以提升文章的节奏感。

  比如,转折的时候经常用“但是”,有些时候,直接用“但”这个词就可以。比如,有时候,用“声”一个字就可以代替“的声音”这3个字。

‖  常见的病句

修改文章时也要去检查句子是否有语病。有些作者写的句子不通顺。以下列举了常见的一些语病,在修改时可以去检查下自己的文章是否存在以下7种语病。

①成分残缺

  缺少主语、宾语等句子成分。

病句: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使他很快恢复了健康。

语病:主语。修改:删去“通过”或“使”。

正确:医生的精心治疗,使他很快恢复了健康。或者,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他很快恢复了健康。

病句:全校师生积极开展“献爱心”。

语病:句子后面缺少“开展”的宾语。修改:可以加上“活动”一词。

正确:全校师生积极开展“献爱心”活动。

②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等。

病句: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

语病:主谓搭配不当。修改:把“眼睛”改为“目光”。

正确:他那锐利的目光投向了人群。

病句: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语病:学习态度不能用提高。修改:改成“端正”或“改进”。

正确: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进。

③重复啰嗦

病句:她把这次团队活动的具体详情都告诉了大家。

语病:重复啰嗦。修改:“具体”与“祥”重复。

正确:她把这次团队活动的具体内容都告诉了大家。

病句: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

语病:重复啰嗦。修改:“头上的头发”重复啰嗦,头发不就长在头上吗?

正确:李大爷老了,头发全白了。

④用词搭配不当

病句:我忽然感到她是个很智慧的人。

语病:用词不当。修改:智慧是名词,误用为形容词。

正确:我忽然感到她是个很有智慧的人。

⑤词序不当

病句:数学对我不感兴趣。

语病:词序不当。修改:主体“我”,客体“数学”。

正确:我对数学不感兴趣。

病句: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语病:词序不当。修改:逻辑上应是先“认识”,再“改正”。

正确: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认识并改正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⑥否定不当

病句: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语病:否定不当。修改:“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的意思,意思完全相反了。

正确:为了避免今后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⑦前后矛盾

病句:征文稿件的字数不要超过1000字左右。

语病:前后矛盾。修改:“不要超过”和“左右”前后矛盾。

正确:征文稿件的字数不要超过1000字。

3、跟鲁迅先生学修改文章的技巧

  鲁迅先生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我们可以向鲁迅先生学习他是如何修改文章的。

  他在给叶紫的信中告诉叶紫,在文章写成以后,不急于拿出去,“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先生也非常重视向大作家的手稿学习。

①要“顺口”

  鲁迅先生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把它读得顺口”,“只有自己懂的或连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来得的字句,是不大用的”。文章写好后,最好的办法就是静下心坐下来朗读,一遍两遍不行就三遍四遍,从中发现缺陷,边读边改,使之“顺口”。

②要“冷却”

鲁迅先生给叶紫的信中告诉叶紫,在文章写成之后不急于拿出去,“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

  我们写文章也应该给文章“冷却”的时间,可以放1~2天再来修改文章。等文章冷却后再来修改,一方面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这篇文章,另一方面,过了一两天后再来修改,可以发现更多可以修改的地方。

③要“狠改”

  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只要与主题思想无关,就要下狠心删改,不能“心慈手软”。

  鲁迅先生身体力行着这一主张,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生命的最后两天中所写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一文,仅有2600多字,其中修改的痕迹有53处之多。

④要向大作家的手稿学习

  鲁迅先生非常重视向大作家的手稿学习。

  鲁迅先生在文章《不应该那么写》中写道:“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通一作品了未定稿本去学习了。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这样说——‘你看——哪,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

  大作家的手稿非常珍贵,一般很难看到。

  上海鲁迅纪念馆出版了《上海鲁迅研究.鲁迅手稿研究专辑》,书中收录了鲁迅先生的手稿,如果你想向鲁迅先生的手稿学习,可以研读这本书。

关于修改的学习就学到这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值得学习的写作方法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