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让人得口腔癌的“槟榔”,那么多湘潭人喜欢吃?

文|继芳翎馨

作为一个湖南人,我实在也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里的超市就开始有一块展柜是作为槟榔的展区,专门陈列槟榔。槟榔的销售员甚至都不需要老板动手陈列,每每都是他们帮着陈列好,点数到位,就开启下一轮攻势。

开始从事学校文化研究工作后,接触了非常多的校长、老师和家长,湖南的各个地州跑了一个遍之后,我发现长株潭地带吃槟榔的现象比其他地带要严重得多,其中属湘潭为盛。

最近看完了《一嚼两千年》一书,曹雨先生讲了槟榔从药品到瘾品的流行史和发展史,我浏览目录,最关心的则是槟榔为什么会在湖南湘潭流行,又为什么能在所有人都说吃槟榔会得“口腔癌”之后,还有那么多人使劲地嚼槟榔。

《一嚼两千年》一书,给了我关于湘潭人吃槟榔的历史的解答,也让我看到了槟榔这个物品最初的模样和后面的变化。

湘潭,是中国大陆上味一的汉族嚼食槟榔习俗的传承地,可是,它的起源时间却也并不是很早,因为乾隆年间槟榔还没成为湘潭的一个饮食特点,而到了嘉庆年间,槟榔就忽然成为了湘潭人彰显生活富足、阔绰的代表物。

槟榔能成为湘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在湖南,一直都有“金湘潭、银益阳”之说,湘潭作为商业集运中心,它的水陆交通都非常便利,古往今来,无论是南边船运到北边的药品,还是北边输送到南边的物资都会经过湘潭。湘潭的交易货物中,药材是一个占比非常重的存在,“药不到湘潭不齐”这样的口号都传遍了大江南北。而彼时的槟榔作为一种药品,自然也在此列之中。只不过,运转途中,槟榔作为药品的价格翻番,运输槟榔让湘潭的经济收入增加不少,所以湘潭人也对槟榔有所青睐。

此外,由于左宗棠等人在诗词中也难免表达“槟榔之恨,恨自己和家人得不到槟榔”,也可以看出,湘潭人对槟榔的需求还挺大,而且槟榔并非易得之物。

当然这个时候的湘潭人还是视槟榔为比较奢靡的物品,可是,到鸦片战争之后,因为国外势力的侵袭,让金湘潭变得风头不再,许多槟榔等物品都挤压在了湘潭,没法运出去,只能在湘潭进行自产自销,在重重重压之下,湘潭人只能对药品进行改造,使其变成瘾品,侵入到了寻常百姓家中。

看到这,其实我又生出了一种悲凉的感觉——明明先前是迫于无奈而食用槟榔,怎么到了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还离不开槟榔了呢?

这种被人控制着扼制喉咙的事情,还是不应该再出现才是。

为什么湘潭人爱吃槟榔?不是奢侈、不是追求,究其缘由,竟有无尽的悲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会让人得口腔癌的“槟榔”,那么多湘潭人喜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