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吸烟的人数有多少?
根据《2018年中国卷烟互联网消费者白皮书》的调研数据上显示,2018年中国吸烟的人数约有3.5亿之多,占全球烟民人数的1/3。
如果你刚好住在酒吧的上方,你打开窗户扔一个板砖,你就极有可能砸中了一个烟民。
但是,尽管大家都深知如此,吸烟的人数却仍然有增无减,甚至开始往青少年和女性同胞的方向蔓延。
这都是为什么呢?一种行为和现象的兴起,必然有其背后的深意。
骂人或者打架,是为了表达愤怒的需要;哭泣,是为了表达悲伤和难过的需要。 那么吸烟,是在表达什么样的需要呢?1.模仿的需要。
“以烟枪敬客,恬不为怪。”
你不认识我,我很想认识你。于是,递上一支烟,再寒暄几句。不管对方吸不吸烟,这样双方很快地就能建立起简单的认识。
在这里,香烟可以说的上是非常高效的社交工具了。 另外,香烟价格的层次同时也培养了人们用香烟标示人身等级的文化需求。 这个时候,消费的就不仅仅是香烟本身了,而是象征意义上的社会层级符号了。 3.缓解情绪的需要。 据统计,不同年龄段对吸烟的需要时刻大致有以下几种相似的情况:(1)抑郁情绪状态下。比如心情低落的时候,感受到孤独,无力无助的时候。
(2)焦虑情绪状态下。比如面对生活方方面面的压力无法排解的时候。
(3)愤怒情绪状态下。比如在极度生气想要用不合适行为表达的时侯,吸烟能够暂停正在做或准备行动的行为。快速冷静和安抚自己愤怒的情绪。
之前有听过很有趣的一种说法: “当香烟被吸进去的一瞬间,感觉自己的心和肺同时被烟雾抚摸和安抚。这种感觉就如同香烟变成了自己最忠实的友人,在无声地安慰我。然后我就会很快地安静下来。”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吸烟吸的不是烟,而是一种对自己表达情绪的需要。 4.口唇欲望满足的需要。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也不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吸烟行为。其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潜在的心理动机。 那就是满足“吸”的欲望。婴儿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天“吸吸吸”。抱着妈妈的乳房吸吸吸、抱着奶瓶吸吸吸、拿着自己的手指吸吸吸。
此时人类最大的敏感器官就在于口唇部位,吮吸的动作能让婴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无论是宝宝饿了、难受了、还是感觉不安全了,只要有东西塞进他嘴里让他吮吸,那他便很快就能安静下来。
而叼着一根烟吸一口的欲望,从心理层面来说,就是口唇吮吸欲望的一种变相满足。
在吸烟人的心理上,也会呈现自己婴儿时期喝奶和吮吸的需求,于是他也能获得一种内在的满足感与被安抚的感觉。
不管是任何一个成年的人,都仍保存有口唇期吮吸的欲望。
比如一些人喜欢吃东西、喜欢吸吸管、表达亲密会亲一下脸蛋、表达爱意会接吻,这些都是口腔期欲望的残留,每一个人多少都会有,但每个人习惯性满足的形式都不一样,只是有些人选择了吸酸奶,有些人选择了吸香烟而已。
所以很多人戒不了烟,并不是“意志不够坚定”或是其它外部原因。他们就像孩子戒不了吸奶一样,有着先天的某种心理需求在起着作用。
以上简单分析了一些可能导致人们依赖吸烟的心理原因。
吸烟可以满足人类的心理需求,也能给人带来一定的心理安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以很多人都离不开香烟。
但是,无论什么情况下,烟草给人类身体带来的生理上的危害,都是不容小觑的。我们并不是鼓励大家去吸烟,而是希望通过了解吸烟背后的自身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帮助人们认识到香烟在自己身上究竟扮演着怎样的一个心理角色。
如果一位来访者走进我的咨询室,想要与我探讨戒烟的问题。那么我一定不会急着给他各种建议和忠告。
我会静静坐下来,与他聊一聊:
①这么多年的生活里,香烟在他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怎样的角色?
②香烟之所以会占据这样的角色,那是因为生活中有哪一部分缺掉了?
③而缺掉的这部分,可不可以尝试有别的办法(除了吸烟以外的办法)给补回来?
只有从心理层面彻底修通了吸烟的内在心理成因,才能够彻底帮助一个人走出对吸烟的依赖,走向别的新的生活方式。
或许在认识到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的基础上,有些人可以发展出一些更加折中的、更加适当的心理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