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轻重缓急的事

我之前做事经常被意外打断,安排好的计划。突然一个电话被打断了一天的计划。

说好的一场学习,被同学临时的一场酒局搅黄了。跟女朋友约好的一顿晚餐被老板一个电话叫回去加班了。

这些都是经常发生在身边的事。没有对错,只分高低。

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决定我们做事的原则。以事情为中心来处理问题,会被事情带着走。如果是以原则目的为中心来处理问题,那么对事情掌控的程度就不一样了。

不是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衡量事情的标尺。我们自以为的标准可能是没有标准。

比如说你每周有一场固定的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会。这周张三有个临时约会请了个假,下周李四有个紧急饭局请了个假,再下次王五因为一场同学聚会请了假。几次三番下来,学习止步不前。

都以为这是偶尔,不会影响全局。但这是因为内心没有排序导致的思维混乱。

每周一场固定的学习,这是承诺。承诺的事情是要优先考虑。但不是不能更改。需要磋商。

发生事件冲突时,不是以事件为中心来处理。而是内心的设定。如果没有设定就会被事件带着走。

比如说,我内心的设定是承诺必达。那么在发生事件时间冲突时,我会考虑能不能先磋商改变后面的安排。如果我觉得后面的那个事件比前面的承诺重要(如果你把这件事看的比承诺更重要,你大概率是个不诚信的人,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人觉得这不是承诺),再去磋商前面的事件安排。但大多数人是没有标准衡量的。也没有磋商标准。

我在面对冲突时,更多的时候是跟着感觉走。连排序都没有。更别说概念的理解了。

我自己把处理事件冲突是按照事件的轻重缓急。优先去处理突发事件了。把重要的事先放放再说的环境中。

这不是轻重缓急的事。这是概念没搞清楚而导致的选择性懒惰。没有从根本上去思考这件事涉及到哪些概念和标准。只是简单的按照轻重缓急来处理。

我上一份工作整天就是应对这些紧急情况。每天的工作计划会被各种情况中断。每天固定好的工作节奏和安排会被领导一个电话叫过去开会。会被一个同事突然的造访而去组建了一场饭局。会被一个客户的紧急情况而暂停所有工作去应对。

这就是典型的概念模糊,没有衡量标准而导致的,自己还以为自己很会应对,把自己搞得很忙。这种忙叫瞎忙。最后会陷入“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把自己变成了那个无限恶性循环的弱者。

事件总是会冲突,但不能为了应对而应对,你心里的概念和目标搞清楚了没,决定了你是不是个有原则的人。所以,别说你是个很有原则的人。

要不,咱们来打个赌。我赌你肯定输。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不是轻重缓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