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来点正能量

在2022年4月21号本人在B站编号为cv16251491的文章中就提到,今年的游戏行业将会迎来一些困难,即便是大厂也有可能进行较大规模的裁员,让各位做好心理准备。

从5月中旬至今,国内的各家大型游戏媒体也都陆续开始对业内的裁员事件进行相关报道。游戏版号的恢复也并未达到很多人预想中的正面促进效果,再加上白鹭科技那封意味深长的所谓内部信,如今从业者头上就如同乌云笼罩一般,从我自己一部分微信好友的朋友圈内容就可以看出来,不少人现在确实处于略显焦虑的状态。


为了排解各位的负面情绪,本文将会分7个方面来传达一些正能量,虽然都是主观想法说得不一定对,但相信可以让你看完之后心情变得好起来。



一、恐惧和焦虑心理的大致原因

普通人的恐惧与焦虑来源基本都能被归纳为“未知”,但如果仅仅用“未知”二字来进行解释明显不够,所以在此说得具体一点——我认为当下大部分游戏行业的普通从业者恐惧和焦虑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对以下三点的未知(不可预测性):

日常生活与工作状态的不确定性。

未来财富增量的不确定性。

掌握的可延续社会关系资源的不确定性。

首先来说“日常生活与工作状态的不确定性”,这是三者当中最好理解的一点。简单来说就是由于病毒的变种传播性越来越强,不同地区yi情管控方式也各不一样,其中部分地区在实行“静态管理”之前并不会提前至少1-2天做好通知,有的地方则可能会擅自加码,比通知的日期早很多就进入静默状态。

很显然的是,正常情况下的生活和工作跟静态管理下的有着天壤之别。正常情况下你能到商铺消费购买日用品、食物之类的商品,享受理发之类的服务,可以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但在静态管理状态下,“去商铺”这条传统的消费路径基本被排除,购物只能通过线上,但快递物流也会受到影响,购买的商品何时能收到也是未知的。另外就是线下办公和远程居家办公这两种状态,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哪个国家和地区,远程居家办公的平均效率都低于线下办公;除此之外对于普通职员来说,远程居家办公可能会让管理层不能很好地区分“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比如很多在沪的朋友表示4-5月份的时候,公司会比以往更加频繁且“理直气壮”地在休息时间打扰自己,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精神压力。

其次就是“未来财富增量的不确定性”。虽然大多数人在前几年都应该算是比较乐观和有自信的,也享受着不错的工资待遇,但在2018年之后心态这方面可能陆续遭到了打击。主要原因在于,前几年大家主观上都对自己未来的工作、事业有非常明确的预期,认为自己的收入一定会稳中向好,除了游戏行业本身的广阔前景之外,很多人也在金融理财方面获得了良好收益。

但如今一切却都充满了不确定性——2021年官媒“经济参考报”刊登的一篇文章《“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任何一个产业、一项竞技都不能以毁掉一代人的方式来发展”》就让猪鹅两厂瞬间蒸发了天文数字级的价值,长期的版号停发让无数项目胎死腹中,今年白鹭科技的内部信明确提出出海这条路在今后也并非万全之策,B站等一众登陆纳斯达克的科技公司又面临被摘牌的麻烦事。


虽然很多游戏人在今天依然享受着优越的待遇和高额薪资,但各种不利因素已经让大家主观上丢失了掌控未来的自信,即便没有被裁员也没有降薪,我想在购物习惯上也会有所调整,法穆兰十几万的手表应该没人会再有兴趣,之前只用海蓝之谜的女士可能如今也会考虑一下美宝莲,毕竟我们能确定的只有手头的财富存量,对财富增量的预期大多透露着一股悲观色彩,不结婚、不生孩子的行为也可以理解成是为了减少未来影响财富存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各位可以参考西南财经大学在2021年做的《中国家庭财富指数研究报告》,如下图所示,在2021年的时候中国家庭对自己未来的收入预期已经出现了下降。


最后就是对自己掌握的可延续社会关系的不确定性。学者诺曼布朗在他的著作《生与死的对抗》(《Life Against Death》)中提到,生命是一场反抗死亡的战争,现代人对死亡的克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现实的生命转移到不朽的但没有生命的物体上,比如创立自己的公司、项目;第二种如同《尼采便携本》(《The Portable Nietzsche》)所说的那样,可以通过“孩子、继承人”来反抗死亡,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父母生命的延续”。

虽然在2015年左右国内科技行业曾经爆发过一次大型的创业热潮,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大部分普通人在有生之年很难创立属于自己的伟大事业,“独角兽”级别的企业能有多少呢?哪怕是能偏安一隅,在地方上成为稍有名气品牌的又能有多少人做到呢?所以普通人“克服死亡”的途径通常都是“生养孩子,让自己有继承人”。但是问题在于,不少人在到达适龄生育年龄的时候已经或多或少有了这么一个想法——假设不能给自己的子女笼络到足够的,有效的社会人脉资源,那么即便积累了一定的资产,子女大概率还是无法实现阶级跨越,甚至再往后几代还有“从0开始”的风险。

举例来说,小柳和小王之所以能在市场上有相当的活跃空间,除了家庭提供的“起步资金”和从小到大的教育资源之外,还有一点基本上主流媒体都会刻意进行回避——传志和健林为他们提供的社会人脉资源,这点其实才最为关键,因为不可否认强有力的社会人脉资源就是获取财富的保障,全球基本都是如此,否则为什么亨特·拜登能在世界各地持股各种高收益的项目呢?

反观当今到了适龄生育年龄的普通人,不仅在自己这一代能否实现阶级跨越还未可知也,由于缺乏可继承的、强有力的社会人脉资源,所以对自己后代的命运也感到不可掌控,所以这三四十万甚至更高的年薪带来的安全感也就不得不打一些折扣啦。



二、版号恢复并未带来预期的利好

根据伽马数据联合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在2022年6月15号发布的数据,2022年国内的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在3月和4月都出现了同比下降,比例分别为9.05%和3.40%;国内3月和4月的游戏用户规模也同比出现了下降,比例分别为0.04%和0.01%,在进入5月之后主流媒体关于“裁员”的内容层出不穷,就连不少大厂都爆出了项目被砍,大批员工“毕业”的新闻,可见5月市场的数据也并不理想,企业高层对未来的预期也相对悲观,这点我们从3、4两个月国内M1和M2剪刀差继续扩大就可以看出来,企业宁可用资金去做套利业务,也不愿意投资扩张。


由于篇幅的原因,这个部分我们就再多聊2点,其余很多内容就不做赘述了,以后如果有机会咱们再聊。

第一,消费者的“弹性消费”开始加速缩水。直白地说就是——消费者那边没钱了。这里的“没钱”一方面指真的没钱,收入下滑,存款所剩无几,理财产品少赚甚至出现亏损,但每个月以房贷和车贷为首的各种账还是要按时还;另一方面指的是上文提到过的,对未来的财富增量失去了积极预期,主观上觉得“以后赚钱会越来越少”。

一起来看一下来自央行4月份的居民贷款情况——居民贷款新增-2170亿元,同比多减7453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不含住房贷款的消费贷减少1044亿元,同比少增1861亿元;经营贷款减少521亿元,同比少增1569亿元。看来很多人确实没钱了,都不愿意背上债头。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民众的消费意愿会出现下降,但是这部分又需要稍作展开——民众的消费大体可以被分成两个部分:

刚性消费;

弹性消费

新闻报道中很多地方出现的“抢购潮”,本质都属于“刚性消费”的部分,无论是大米、蔬菜、肉蛋还是日化卫生纸,可以说全是生活必需品,可以预见的是刚性消费在面对冲击时受到的影响会相对较小。

而看电影、游戏充值、直播打赏、模玩手办等非生活必须的消费则属于弹性消费,这部分的消费是大众在遭受冲击时会被优先舍弃的一部分消费,而“抢购潮”的出现则说明刚性消费暂时把更多民众的注意力给转移过去了,所以弹性消费的下滑可能会比很多人预想得更快。

很明显,相对于刚性消费来说,弹性消费才是更需要纾困方案去进行刺激的部分,但是目前暂时还没有看到官方对弹性消费做高垂直度的扶持,毕竟这需要一方面让大家口袋里有钱,另一方面又需要让大家重新树立对未来收入的良好预期,众所周知这种积极的心理建设通常艰难且漫长。

第二,企业端(游戏公司)的成本转移手段。由于物价上涨如今已经蔓延至全球,而IT科技和游戏都属于当代的新贵行业,近年来工资水平一直居高不下,企业们的成本压力毫无疑问是加重的。根据经验来看,企业常用的成本转嫁手段有两类:

价格上涨

压榨职工

国内的游戏企业基本很少会很明显地采用“涨价”手段来将成本转嫁给玩家消费者,最多就是对各种几率进行暗改,让玩家充值的次数增加,仅仅从单价上来看很少会有涨价。那么对应的,就只能在“压榨员工”这方面多下点功夫了。由于从大厂到小厂都或多或少存在裁员的现象,部分项目虽然会被砍掉,但一方面已有的一些项目迭代速度并不会放慢,甚至为了促进玩家消费还存在“加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尚有家底的企业在老项目被砍掉之后也会有开发中或者是新立项的项目,这些项目大概率会以非最优的劳动力状态去进行开发,比如A项目的最优人手配置为10人,那么当下大概率只会实际雇佣7人,职工摊到手上的工作量也就更多了。

可是很遗憾,在如今的环境之下,大部分人只能选择硬着头皮把工作压力扛下来。所以这几年可能会是咱们行业人员身体状况下滑比较厉害的几年,在这里只能祝各位身体健康,多保重身体,除了健身和均衡膳食之外,别忘了在空余时间多补充睡眠,否则年纪再往上一点口袋又要被掏空。哪些人在80,90后步入社会之后开始布局养老和大健康,这个不用说了吧?都是熟人了。



三、“元宇宙”能否成为新的风口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个人认为即便“元宇宙”真的是下一个投资风口,那至少也还需要2-3年的时间才会迎来真正的投资高峰,原因大概有2点。

首先,假设“元宇宙”及其相关的各种技术是下一个大的风口,那么对应的必然是“移动互联”之后的一次技术革命。从经济学家佩蕾丝的《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Technological Revolutions and Financial Capital: The Dynamics of Bubbles and Golden Ages》)中我们可以知道,每一次技术革命在迎来资本狂热之前都需要有一段所谓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时期。比如1771年英国技术革命对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运河、水路的兴建;1908年美国以“大批量生产汽车、内燃机、家用电器、廉价石油”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对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高速公路和电力供应设施的修建,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有线和无线通讯网;1971年始于美国的信息革命标志是“计算机、软件、远程通讯”,对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电缆、光纤、卫星,高速的物流运输系统以及更灵活的电力网络。

沿着佩蕾丝的观点,由于缺乏足够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新的技术范式也并未对旧技术范式形成足够的冲击,所以目前“元宇宙”及其相关技术即便真是下一个大的风口,也暂时连“爆发阶段”都还没有进入,充其量算是在“爆发阶段”之前的“酝酿期”。你可以简单理解为——由于全球不少的国家开始进行加息收水,导致资本的投资兴趣萎缩,所以企业们便需要炒热一些暂时还不成熟的,甚至是虚无缥缈的概念“强行制造风口”,类似于当年胡玮炜为摩拜单车所做的那些演讲、路演和采访。


其次,每次大型的技术革命都需要官方参与进行审核,还有相关的立法工作去跟进。这一系列过程耗时较长,而且还会导致资金分配上的一些问题,这是我国曾公开讨论过的事情(新华社报道原文“仅仅依靠扩大投资、上大项目,不仅要花时间论证审批、见效慢,还会导致资金分配不科学、不公平”),更不用提办事效率比我们低很多的欧美国家了。

另外,“元宇宙”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在“元宇宙”中民众可能具备较高的行动自由度,所以未来元宇宙时代如果真的来临,那大概率还要面临下面的两个问题:

“元宇宙”当中怎样立法?

谁有权在“元宇宙”里进行立法?

不过话又说回来,背景过硬的企业依靠“元宇宙”概念去吃补贴还是挺不错的一个操作。当然“元宇宙”也有可能会被当成一张拿在手上挥舞的牌来用,这个我们文章后续会说。

退一步说,即便“元宇宙”风口真的在2年之内到来,普通人又如何能从已做深入布局的大厂和运营商手里拿到一份利益呢?真有人觉得未来几年的融资形势可以回到2015年左右那样吗?



四、结构性失业增加焦虑

不少人对未来焦虑,对这次的“裁员潮”感到恐惧,还有一个原因是本次失业有较大可能演变为“结构性失业”。

什么是结构性失业?可以理解为——由于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的变动,使劳动力在包括技能、经验、工种、知识、年龄、性别、主观意愿、地区等方面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一致而导致的失业。

举一个稍显极端的例子来进行说明,假设李四之前的工作是钢琴演奏家,但在未来的某年全世界都明文宣布所有演奏工作都由AI来完成,人工演奏被永久淘汰,而李四谋生的手艺仅有“弹钢琴”这一项,如今由于社会变革,自己无法通过已掌握的技能再就业,这种就属于“结构性失业”。

把目光放到当下,从多项数据来看无论是游戏行业(电竞也包括在内)还是跟游戏行业“兼容性”比较好的科技互联网,甚至是传统文娱行业其前景都不是非常乐观。假设这些行业在未来同时发生较大程度的缩水,那么失业者找到下家的概率自然会降低,而咱们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即便强行转行恐怕也难以重拾原来的高薪和社会地位,此时大家的心理状态自然会变得无比敏感,无论家人还是朋友,他们无心的话语可能都会化作尖刀刺向原本高傲的自己,这样的场景光是想想一下就足够闹心了。

还不能理解的朋友可以找点曾经从事教培行业的熟人来问问,在2021年有多少从业者被结构性失业这一拳打得缓不过气来。不得不说游戏行业相比之下已经相当幸运了,即便是今年3-5月不少在沪的朋友据我所知还是能保证肉蛋奶蔬菜充分自由,每天还能来点红酒+提拉米苏/蓝莓派的。



五、行业不景气到底要持续多久?

乐观一点看,可能要持续7-8年,大概率会持续10年甚至更久。

我比较倾向于英国经济学家古德哈特的论调——目前全球经济所处的状态不是“通胀”而是“滞胀”,也就是经济下行的同时物价上升。表面上看现阶段导致经济滞胀的因素有3点:

地缘冲突危机

多国央行加息收水

全球范围内的疫情影响

尤其今年的俄乌冲突更是火上浇油,毕竟两国都属于粮食出口大国,俄罗斯+欧盟+美国+加拿大+乌克兰的小麦出口量占到了全球总量的73%,另外俄罗斯还是全球最大的氮肥出口国以及第二大的磷肥和钾肥出口国,所以我们不断看到有国际机构和大媒体在谈“粮食危机” 。

但是从长期来看,古德哈特认为全球经济滞胀的最大原因是“适龄劳动人口数量的减少”。从下面的两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的新生人口数量都是明显的下降趋势,直到2040年都没有缓解的迹象;而全球人口的平均寿命从以往的数据来看是上升的趋势,也就是说未来全球都将面对老龄化的社会。



那么,由于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下降,必然会导致劳动力成本升高,劳动力成本升高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后官方继续加息收水调控导致利率上升,于是企业投资和扩张的动机下降,经济环境继续处于滞胀状态中,伴随着的就是工作岗位减少。

综合以上的几点来看,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世界范围内可能会存在的是:粮食危机+经济滞胀+失业人口大幅上涨,这样一种环境。这种环境可能会导致社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动荡。以上是古德哈特在2017年给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中所罗列的内容。


但古德哈特并没有说明事情后续也存在转机。

首先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发展,未来劳动力匮乏的问题或许会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于是物价并不会一直持续上涨;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必然会进入老龄化的社会,那么由于老年人的储蓄需求普遍大于借贷需求,所以利率的上涨会受到制约,一个老龄化的社会是很难撑起高利率的。

但问题又来了——对于游戏行业来说,新生人口少也就意味着市场增量小,一个老龄化的社会又能撑起多大的游戏市场呢?这大概只能期待真正的乐观派来发言了。



六、头部大厂现在面临的主要压力

除了之前提到的全球所有企业都要面对的压力之外,国内的大型企业也有着自己专属的难题,而且这些难题甚至是中小型企业并不需要处理的。大致来说我们可以把这些难题分为“内”和“外”2个部分。

首先来看国内大厂面临的内部压力:

社会责任压力

产业升级压力

前者比较好理解,近年来官方一直在要求大型企业能够对社会予以回馈,承担自己应负的社会责任。比如去年阿里和腾讯相继响应“共同富裕”的号召,各自投入的金额均达到1000亿元。有人可能会说,大企业是否可以先把社会责任这部分给无视掉呢?这个问题其实你再反复考虑一下,大企业究竟能不能无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官方下场要求你去履行社会责任的时候。相信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关于“产业升级”这部分其实也不难理解,一方面我国已经有了实现“碳中和”的预估时间,在这过程中科技企业无论是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传统行业的帮助都显得非常重要;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所以坐拥大量人才和资金的大企业自然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在这需要专门说一下,“游戏”或许并非技术竞争的主要战场,但一部分技术可以跟通过游戏的形式展示出来成为一张不错的牌(比如之前提到的“元宇宙”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这张牌如果打出去的话并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但如果把这张牌拿在手上挥舞,那可能就是企业“正在积极进行产业升级”的一种说明。经常看新闻的朋友也许已经发现了,很多有关国内企业技术上取得进展的报道都会或多或少涉及跟海外同类企业的对比。另外“期待头部大企业完成产业升级”这件事现在也被很多普通民众所期待,今年pony马被披露的那条朋友圈如果属实的话就是最好的佐证。


几个大厂虽然今年陆续出现了一定规模的裁员,但由于首先大厂们本身还有非常高的利用价值,其次大厂的自保手段相当完备,所以目前在大厂的朋友们也不用太过担心,毕竟如果你都看到这里了,说明担心也是没有用的。



七、真没办法了该怎么办?

终于到最后一部分了。说实话希望各位一辈子都用不上这部分的东西,因为这部分讲的是如果真的走投无路要断供了,你可以参考去做的一些事情。

假设事情还有一点挽回余地的话,你可以考虑去找银行协商两件事:

把住房贷款的时间拉到最高的30年;

尝试把利率谈下来一点

因为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了,这样的尝试首先对你自己没有什么损失,其次银行那边也不喜欢居民断供,毕竟处理起来有点麻烦。

如果真的走到不得不面对断供的话,可以考虑把下面的这几件事做了:

有男女朋友的,分个手;

有配偶的,离个婚;

有子女的,找个靠谱的亲戚过继掉;

然后把所剩不多的财产以现金的形式取出来,交给自己100%信得过的人

最后你就可以躺平摆烂断供了。当然,相信看到本文的各位永远不会走到这一步。



八、希望媒体来点作用

我觉得越是在行业艰难的时候,业界主流媒体就越应该像电筒一样尽力去给行业照亮前方的道路,另一方面如果要做失败案例的复盘也需要全方位地将社会、政策、国际经济形势和金融环境等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因为业界主流媒体不仅有更加庞大且分工明确的团队,更充足的资金和设备,同时也有比我们更广泛的消息来源。

如果产出的仅仅是《泡沫破灭,科技独角兽们入寒冬》《二次元的陈睿管不好三次元的B站》《二次元游戏突然不香了》这种换汤不换药,只谈案例不谈案例背后更深层次的内容,那么未来随着行业的缩水,媒体们也很难独善其身。



算啦,不装啦,这个部分纯粹是强行结尾,大企业决策层谁看所谓“业界主流媒体”写的那些东西呢?本身就是给我们这些普通人随便看看的。

希望各位能从本文里获取足够的正能量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聊:来点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