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制造问题思维、解决问题思维、还是创造性思维?————读《抱住棒棒的自己》心得体会

《抱住棒棒的自己》这本徐慢慢心理话团队著绘的心理咨询案例漫画书,我认认真真看了三遍,每看一遍都感觉都疗愈滋养一次。仅仅浏览封面和封底,便能感受到被疗愈滋养。封面上写着“与情绪对话,与焦虑和解,你也能从自我中获得力量”,封底上写着“过去的,我已经做得很棒了。剩下的,我真得可以慢慢来”。看着这些话,不知不觉心生力量,不那么自责内耗了。这么多年来,没有哪本书让我体验到如此美妙的阅读体验。

尤其是这书中提到的“解决问题不应该是你唯一的目标”、“其实你可以带着问题生活”、“把解决问题思维变成创造性思维”等理念刷新了我的认知,让我有醍醐灌顶幡然醒悟的感觉。再加上在不可思议月活动中,向武教练与我分享了“你无法用制造问题的思维来解决问题”的理念,与书中提到的理念颇有联系之处,下面结合具体的案例,我来粗浅谈谈对这三种思维模式的理解,以及如何避免制造问题思维,陷入解决问题思维的执念,更好地利用创造性思维实现更多人生的可能。

结合具体的案例,我们来看看三种思维模式是如何应对问题处理的。所谓制造问题思维,指的是旧的问题没解决,新的问题不断产生,最终忘了自己的初心。爱因斯坦说:“你无法在制造问题的同一思维层次上解决这个问题。”举个例子,因疫情原因孩子封闭在家上网课,妈妈忙于工作无暇陪伴孩子,请求爱人陪伴,结果无意间发现了孩子的“专注问题”。当有了这种聚焦之后,就会发现更多不专注的例证,比如奶奶说他平时上网课的时候不够专注,孩子自己给的理由为什么不专注呢?是因为爸爸陪他写作业的时候在旁边看手机。

这时,如果你采取指责抱怨孩子爸爸为何不用心陪伴孩子玩啥手机呢?爸爸会因为的你指责觉得委屈,因为付出反带来批评而激起防御,孩子妈妈成为破坏协作和团结的问题制造者,从而激发更多的矛盾冲突。这就是典型的制造问题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如果针对发现的问题,坦然接纳这个事实,心平气和地和家人商量沟通,把提升孩子专注力作为家庭共同的目标,接纳和感恩对方的付出,“谢谢你把孩子照顾的很好,感谢你付出了那么多,但是现在发现孩子在专注力上需要进一步提升,我看到有这样一些做法,不如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那就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不过有些问题通过努力可能迎刃而解。而有的问题比较棘手,解决起来可能没有那么容易,如果一直陷在我一定要快速解决这个问题的执念里,正如书中所言,坚持着“只有解决问题才会好”的念头,不停地钻牛角尖时,这个念头就会触发很多消极情绪,比如恐惧、焦虑或者愤怒,这些情绪会放大问题,也可能困住我们,让我们付出的努力都适得其反。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基于目标做选择,基于目标做创造。很多时候,比起鞭策自己去解决问题,让自己去创造想要的未来,才是一个更加省力的选择。比如想要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先停下“我好笨”、“我好懒”、“我比别人差”的自我指责,沉下心来问问自己,我期待自己变成什么样子?然后,带着对自己的爱,一点一点地去把“期待”变成现实,创造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让我们多多觉察自己的思维模式,避免制造问题思维,更多地去灵活运用解决问题思维、创造性思维,让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更加的温馨和谐,让生活更加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是制造问题思维、解决问题思维、还是创造性思维?————读《抱住棒棒的自己》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