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喜的《微尘》书评


陈年喜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1年10月


           初冬的青晨,我捡起道边的一枚黄叶,暗黄、残缺、有力。夹在陈年喜的《微尘》中,我觉得这片黄叶与他的这本书最配。枯褐的叶脉在叶绿素褪去之后愈发的清晰,就像生命在尘世的喧嚣消弭之后,显得尤为的真实,陈年喜的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

          在后记中,他这样写道,“像我所有的诗歌一样,我写是因为我有话要说。文字就像一道出口,一种释放,说出人世的悲欣,命运的幽微……往事成尘,记下这些尘埃,是对自己,也是对时间的一点儿交代,从本质上讲,所有的文学都是挽歌。挽留西沉的落日,也挽留东去的泥沙。”他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也记录自己的生命。

         在文中,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顿一顿,安稳一下惊慌的灵魂。当生活的现实携裹着不幸扑面而来时,总需要有一口气来喘,但是文中的人物却大都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们在前一秒钟还在五彩斑斓的世界上存活,下一秒钟就像看见和看不见的尘埃,在苍茫的土地上,没道理的消失了,哪种急促与无缘由常常让你甚至怀疑他们是否存在过。

          陈年喜的书是一群人的记载,也是一种生活的记录,更是一个时代的记载。来自于社会底层的他,他所描述的大都是自己或者与他生活相关的人,他的家人,亲戚、朋友或者工友,他们与作者一样,都是社会底层的人,都过着平凡人的生活。其中的这些人物千人千面,他们有自己的理想,也有自己的快乐,他们可能曾经很是风光,或许一直都很卑微,但是更多的时候却是被溺死在社会的浪潮之中。对于死的描述,在作者的笔端总是举重若轻,生命的终结不再需要哀歌,而只是一种现象,或许是一种结果,甚至是不多的赔偿,当生命可以用价格衡量时,那么生命的价值就显得微乎其微。这些在矿上讨生活的人们,在炮声与炸裂之间,他们拼命,他们奔袭,他们放歌,他们也痛苦,这一群人,各有各的悲伤,他们的悲伤并非来自某种特定的因素,因为悲伤不需要理由。悲伤与无奈原本就是生活的一个部分,就像你在生命之舟恰恰被波命运的涛狂狼击中了一样,无缘由,恰似流水,更像落花一般。生命的不幸在陈年喜的笔下显得更加的无常,一切都象都更像在明灭的华灯,或有或无,或隐或显,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本身。

          陈年喜是一名矿工,在他的生活中,电光石火是一种寻常的景象,瞬息间就可能阴阳两隔,这是一种刀口上舔血的日子。但是在他的笔端,流淌出来的并不是痛苦,而是流畅且有张力的文字,这些文字没有过于惨烈的场景,也没有浓烈的爱恨,更也不需要用烈酒佐以下咽。他的文字不卑不亢,总能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温暖,似乎有一种温煦的感觉。他似乎在讲别人的故事,安静、沉稳、温暖,其实他自己就是这故事的本身。故事并不绚丽,也不浓烈,只是平淡地记载着一切,象行云流水。或许我们在书中所看到了一切不幸,在作者看来,只不过是作者生活本身而已。作者的笔没有过度的渲染,他让生活保持了原本的样子—悲喜都是生命的一个部分,生与死是一段距离,作者只是在记录一种生活,对作者而言,所谓的希望,只不过是人生命中的一种无聊慰籍罢了。

        书中的人物,千姿百态,各有各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并不全是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这些人物朴素的恰似就在我们身边,真实且存在,大家都是这尘间的一分子,也是这世间的一个微尘,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写的一样,“生活是什么样子?我的感觉是除了绵长,无处不在的风,其余都是尘埃,我们在其中蹦突,努力站稳,但更多的时候是东倒西歪,身不由己,祖先是,我们是,子孙也将是。”作者对生活,对世界有着自己的体味与观察、书里的人物与生活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并且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地方,只是我们没有留心罢了,这就是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陈年喜的《微尘》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