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第79章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注释]

1、契:契约。

2、责:索取所欠。

3、司彻:掌管税收的官职。

4、无亲:没有偏亲偏爱。

[译文]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分句解析:

1.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和是调和的意思,两个人或两个团队或两个国家,有了大的矛盾,即使表面上和好了,但是心理的隔阂难以完全消除。破镜难重圆,有很多的例子。

        比如前阵子的文马离婚案。五年前,是且行且珍惜。五年后,是一边两宽,各生欢喜。看似原谅了对方,但真正能破镜重圆又谈何容易,既然如此最终还是体面地分开。就像马伊利说的努力过,彼此成就过,分手也是尽显风度。但有时候一些分手却是搞得很难堪,为什么相爱过的两个人最后却会走到那种地步呢?

        以前读过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脾气很暴躁,经常发脾气,有一天爸爸就跟他说如果他实在要发脾气了就到院子的树上去钉一个钉子,于是他就照做了,过了一段时间树上被他钉满了密密麻麻的钉子,老爸又跟他说要是你每忍住一次发脾气,就去院里拔一个钉子,看你什么时候能拔完,于是他又照做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把钉子都拔完了,爸爸带他到大树面前说,你看看这些钉眼,虽然你后来把它们都拔下来了,但是这些钉眼是拔不掉的,这给大树造成的多么大的伤痕,你发脾气的时候也是一样,虽然你后面也道歉了,但是留在别人心里的伤痕还在!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别人翻旧账,但自己却也总忍不住翻呢,其实就是伤痕形成了很难完全去除。

        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讲,就是和老百姓关系若是搞僵了,积下大怨,那就很难和解,即使和解了,也会有余留的怨恨。哪怕做几件好事,来笼络人心,那也不是妥善的办法。那怎么样才能算是妥善呢,其实就是从根本上不要与人结怨,具体方法在后续。

2.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契:契约,欠条。“左契”的意思就是契约中甲方所拿的部分。圣人保留契约甲方的权益,但不强行索取。有德的人管理契约,无德的人追逼契约

        所谓“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在很大程度上是讲,即使我们有理有据,也不要过度苛责别人,否则很容易激化矛盾,不但别人不能安生,自己也不能安生。

        所以,“有德司契”,就是说只有用德才能和解重大的怨仇。而无德者“司彻”往往是大怨产生的根源。司契与司彻的本质区别在是否“责于人”。

      每个人都生活在关系中,俗话说“没有舌头不碰牙齿的”,我们彼此生活、工作在一起难免发生磕磕碰碰,多以宽容之心待人,有时候看似给别人留条路,其实是给自己留条路。

        所以老子《道德经》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论,就是:做好自己——做好自己,世界才会好。要保持一颗宽容之心,不要贪图站在“理”上把对方逼入绝境的一时之快。

      所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并不是软弱无能,而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体现,只有真正强大的人才能以一颗宽容善良的心面对一切纷争。

3.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一个意思。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亲疏远近之分,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这句话也是告诉我们,行善是符合天道的,善良的人因为其自身的思想和言行均是符合“道”的,并且能够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那么自然就会被大道所青睐。所以,做人做事应顺应天道,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做个善良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道德经----第7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