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伯凡时间讲的:为何我们很难清楚表达脑海中的观点?
很多年前听冬吴相对论,后来听冬吴同学会,一直都很佩服老吴,能非常清晰地表达人的观点、有非常好的记忆力。
跟老吴一起做冬吴的梁冬,也常常在节目里,称赞老吴的表达力和记忆力。
读了老吴这篇文章,才知道练就好的表达力和记忆力的秘诀。
老吴告诉我们说:
表达是我们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能出口成章、娓娓而谈的人总受人重视。
他们能让自己的痛苦、需求和善意更易让他人理解和认识,为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便利。
这是因为:
好的表达,是“想得明白”且“说得清楚”。
能将所思所想,通过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别人听懂。
有的人以为,从小到大,我们都有说话和表达,以为这不难。
但不少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要写年终报告,或是要做演讲时,都会觉得困难,想很久也写不出开头。
老吴说,任何人都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表达,表达能力是在后天通过不断训练而精进的。
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开头的人,不是没有想法,而是思想杂乱无章,四处游荡。
导致他们无法通过清晰的语言循序渐进地表达。
表达能力差的人,是不会整合、不会将自己思想和观点安,用合适的语言,有逻辑地表达出来。
要有好的表达力和记忆力,我们可以做的是:
第一是提炼归类分组提高记忆力。
参考芭芭拉·明拖在《金字塔原理》介绍的方法。
将杂乱的内容提炼、归类、分组,按以上统下、逻辑递进的顺序,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记忆力。
1) 用逻辑线,将不同的思想观点串接起来。即使是海量的数据,也能像通过一个线头,引出整个线团。
2) 有很多要记的内容,可以先将要记的内容归类分组,将其提炼为一个大类依次向上搭建。如同金字塔的结构一样。
3) 分类建构完成后,只需记住几个大类,每个大类下的数据量不多,且大类与下面的小类有强关联,这就不难记住要记的内容了。
金字塔思维框架的关键是将关联项放在一起,并提高一个抽象层次放在关联项的上方。大脑需要记住提炼过的几个大项目,无须再记忆每一个小项。处于较高层次上的思想总是能够提示其下面一个层次的思想,他们是有相关性的,我们会容易记住。将散乱无序的思想、观点归置分类,并通过向上一个层次提炼,记忆效果会有实质性的提升。
第二是有逻辑有层次地将想法传递出来。
我们还可以应用金字塔思维改善我们的表达效果。
在表达时,很多人不是没有观点,而是自己语不达意,没有想法百分之百地传递给别人。
这是因为陈述的观点没有逻辑、没有层次递进。
我们可以在表达前将脑海中散乱的观点有序归类分置,并向上提炼,形成一套有序的结构。
越是抽象提炼出的概念,就越接近我们要表达的主题。
通过归类提炼的方式,可以逐渐清晰脑海中的观点与所要表达的主题之间的联系,
是背景介绍还是矛盾冲突,是核心观点还是论证案例,形成一条清晰的逻辑线。
将脑海中散乱的思绪已在金字塔型的思维框架中搭建成型
这样只要按照逻辑顺序自上而下,从左向右的表述,就可以将脑海中的想法倾囊而出。
让对方也更容易理解到我们的核心观点。
第三是不断思考和训练。
出众的表达能力令人羡慕,表达循序渐进、妙趣横生的人不是天生如此
他们是将观点提炼聚合,再掰开揉碎呈现给听众的表达能力,也是在日复一日的思考和训练中形成的。
若想拥有这样的表达力,需要不断训练,将散乱观点归类提炼、有序搭建。锻炼这种能力在一开始是痛苦的。
将大量的观点分类、提炼、寻找逻辑关系会耗费我们大量的脑力,产生巨大的痛感。
但是,真正的能力只能在不断地磨练和学习中慢慢掌握!
要练就好的表达能力,需要不断锻炼,直至形成一种分析问题、表达问题的系统性思维框架。
之前,我看书、听演讲之后,也会感觉收获满满的,但被别人问具体的收获时,的确答不上来。
我一直会以为,难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是自己脑子笨。会以为别人的出众的表达力和记忆力是天生的。
真会认为自己永远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学习了老吴这篇文章之后,知道是自己对观点的加工方式出了问题!
为了“想得清楚”也“说得明白”,需要训练自己金字塔型分析和建构问题的能力。
那是可以经过不断地磨练和学习慢慢掌握。
之后,希望通过学习和练习,我能有更好的表达力和记忆力。希望我也能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