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镜论

第22天(2022-12-22)关于明镜论



          在阳明看来,真正的明镜就是良知!

          明镜论的源自于禅宗的惠能与神秀的两个偈语:

        “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个明镜论本质上就是本体功夫论,针对这个论点,冈田武彦先生评论道:“我们会发现提倡“明镜”论时的阳明心学更接近神秀的思想,而提倡“致良知”说时的阳明心学则更接近慧能的思想。提倡“明镜”论时的阳明心学认为“心”和镜子一样,需要打磨,才能廓清私欲;而提倡“致良知”时的阳明心学认为“心体”是主体性的,可以自主性地运动,通过“心体”自身的运动就可以克服私欲。“明镜”意味着澄明的“心体”,王阳明在壮年时提出“明镜”论,将“心体”(也可称为“真性”)喻作“明镜”,这其实为他晚年创立“良知”说埋下了伏笔。”

      “但对王阳明来说,此处的“明镜”更应是“天理之心”。王阳明在龙场悟出“心即理”,故“天理之心”其实就是他所说的“明镜”。只要悟得“天理之心”就是“明镜”,那么一旦私欲产生,“心”就能立刻感知到,自然就会将其拂除。但是,要想真正得到“明镜”之悟并不容易,若非王阳明这样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是很难获得这一体悟的。”

        阳明认为明镜就相当于《大学》中的明明德,问题是朱熹一直认为格物穷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根结底就是“心与理”而已。阳明认为这个论断问题很大,如果把心与理分开,虽然我们可以在外物上不断穷理格物,但是我们的心可能有私心,有污染,这样我们就无法做到心如明镜。因此阳明提出“心即理”的观点,认为心与理是统一的,是一件事,唯有做到心底纯净,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这样才能真正悟透圣学的功夫。

《王阳明大传》余超林解读之22: 关于明镜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明镜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