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路上的目标感与规划

很多年前,读过李开复的一本书,其中讲到一个故事,有一个著名运动员,在跑马拉松比赛的时候,当有一同参加比赛的人放弃退出时,他却总是容易夺冠。后来他讲道自己的一个方法,因为马拉松全长很长,如果以比赛的终点为目标的话,很容易感觉到疲劳。后来他看到路线途中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棵树,就以路线途中的树为一个小目标,每跑到一棵树下就完成一个目标,接着完成下一个目标。这样想人能有个盼头,而且很容易实现。大大减少了总目标带来的压力感。

最近,又回想到自己在育儿路上的感受。大多数父母会以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为最终目标,不辞辛苦得教育孩子,鸡娃。而事实是在孩子上学过程中,内卷严重,我们当中的很多父母也被迫会加入鸡娃的行列。更要命的是,看到别的孩子会了什么,懂了什么,学了什么,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也争先恐后得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但最终的结果是钱没有少花,孩子看似学了很多东西,却无法长期专一精通一门,在各种眼花缭乱的培训班中消耗了精力财力,而回报却少而又少。

我孩子的一个同学,除了日常学习,作业以外,兴趣延点班每周光周内就四门,且不说她有没有兴趣班中学到多少东西,这个孩子给老师跟家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师/妈妈,我好累啊!”

当然,这只是个稍微极端的例子,但是生活中类似的做法肯定不少。

在这些现象里,是一个一个焦虑的父母,怕孩子落后,希望孩子多学点,再多学点,给未来多点出。看到别的孩子优秀的一面,那就把自己孩子逼一把,再逼一把,孩子将来会上个更好的大学。

就像上述例子中马拉松比赛中放弃的选手一样,最终目标有,但在过程中受到外界影响还有长期目标的压力感,很容易因为压力大而迷茫,最终导致在这段路途中孩子的成长而随波逐流。

我在后来了解到有很多家长会给孩子提前做好规划,比如最终要考一个什么级别的大学,倒推到对应的中学,小学,以及相对应的能力要求,知识掌握情况。具体到每个年级需要掌握学习进度,能力储备。也会根据孩子的特质爱好,让孩子去坚持一两个自己喜欢,容易坚持的兴趣长期坚持下去。

这就像那个聪明的运动员,把最终目标划分成一个个小目标。用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是很有意义的,每个阶段上有目标,能很大程度上避免日后的迷茫焦虑,随波逐流。

确实是挺好的思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育儿路上的目标感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