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方向:你是重度网抑云,还是网愈云用户

时至今日,多年未见、分隔两地的朋友同学仍会问,你今后有什么打算。他们不是临有大事郑重的询问,而是在微信群里、在平常的嘻嘻哈哈中,若无其事的嘘寒问暖这么一句:你又辞了,难道你有新的规划?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之前热议的话题:你是重度网抑云,还是网愈云用户。

发展流向未明

“网抑云”,直指现在音乐话题APP评论区中无需前提条件,无关原有语言环境直接以一种悲伤语调述说某一件事,无病呻吟、故意卖惨来装文艺或博同情的丧文化。它最初在一个主打“音乐+社区”的网易云引发浩大声势。


诸如这类评论:“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给我一个暂停键吧,我真的很累了我希望有个人懂我,即使我什么都不说”、“人生不会更好,只会越来越差”...


“网抑云”引发网友热议,随后网易云音乐推出“云村评论治愈计划”,评论区衍生出网愈云,它代表的内涵与”网抑云“截然相反,“城南花已开”暖心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诸如这类评论:“如果你喜欢一个人,一定要告诉他,不是为了要他有所回应,而是让他在以后黑暗的日子里,否定自己的时候,想起世界上还有人这么喜欢他,他并非一无是处”、“你要咬牙坚持住,度过那片黑暗。为了去更酷的地方,看得见更亮的光,成为更酷的人”...


从网抑云到网愈云,说到底还是作为人(生而为人)对生活、社会的一种情绪表现。他们把自己大量的情感需求投射到现实中,涂以青春伤痛文字色调,希望寻求一点帮助,但实际与社会价值观相悖,所以网愈云应运而生。可是,不管是网抑云还是网愈云,不可否认两个的价值。一个是需要放大被看见,另一个则是给予“抱抱”回应。可以说,它们算是不同时期里因为人为因素创造出来的产物,如果说网易云打造“音乐+社区”是一个主要方向,那么网抑云和网愈云就是这个方向细分演变出来的分支。


好比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会问我们,你们长大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科学家、宇航员、医生等等一大堆从口中跳出来,然而,过了十几年,很多人因为高考分数选了个可能连自己都不清楚的大学专业,当就业之后发现这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时候,才决定走出“舒适圈”,寻找新的出路。


没有人会正确告诉你方向是什么

有幸听老师讲《大学》,第一节课他说,理解《大学》要讲什么内容,这本书的首章是必要学习的。


《大学》算是一部成功学,入世优秀的指引者。


从首章第一句来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出成为“大人”(古代人提倡修身养性,与“小人”相反,可理解成功人士),首先要明明德。第二句则是承接第一句,介绍“止于至善”的后果。而为什么不接近“道”呢,由此第三句提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观点。第四局和第五局看似两者是正反叙,实则讲述一个由因到果、果出有因的结论,而第五句算是对前面两句的一个总结。


如此看来,《大学》首章就提出如何做“大人”的一套解决方法:修身明德,格物致知。若是你这么做了,却结果不是你想的那样,那么就要“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即从源头出发,找到一个自己明确的方向。就像后面说的,治国先齐家,齐家先修身,修身重在意诚,而诚意出于自身,我为何要如此周折追求呢?


世界上很多人挣扎现实,盲目当下,方向迷茫,就像世界上80%人的财富是有剩余20%支配的,真正能找到生活方向并有所成就的很少。


《大学》能够给你的是路上的解决方法,至于你能否抓住准确枪响时奔跑,那就不是它的事了。


方向,发于自己,始于本身


马伯庸写过这么一段描写下里巴症候群。


“我们会努力要作一个风雅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结果还是在最不经意的时候暴露出自己的俗人本质。我们试图跟着阳春白雪的调子高唱,脑子里想的却总是阳春面和白雪公主。”


风趣、高尚·,代表优越的学识、优雅的小资情调,很多人趋之若鹜。但脱下雍容华贵丝绸,卸下面具,或许在炎热夏天翘着二郎腿、吹着空调吃雪糕才是我们最终的本态。碍着学派的面子读一些情趣别致的书籍,本身的出发点就是不纯的。


好比听到鱼香肉丝,想到配料有鱼一样,方向是有悖人心的,最终导向的结果可能与你不符。


人生方向,不大不小,也许会因为一个兴趣而决定。喜欢音乐,所以我学唱歌;喜欢电影,所以我要做编导或者编剧;喜欢建筑,所以我要学建筑设计。


出发点很简单,方向却很明确。


所以,你是重度网抑云,还是网愈云用户?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方向:你是重度网抑云,还是网愈云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