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完自己做的美味晚餐后,打开《幼儿园亲自然活动开展的探究与实践》分享活动来学习,学习完后,我有了一些思考!
会做泡菜的我和懂皮亚杰的我是两个我,会做泡菜的我带给小朋友的体验是不一样的,这个同样的重要!
这个假期,疫情练就了一手好厨艺,已不需要去饭店了系列!先随便来几张我这个假期的厨艺展示!哈哈!
你们看得是不是怦然心动,好奇这些是怎么做出来的,也想动手试试呢?
刚开始,我也是这样被朋友圈里大家晒的各种美食吸引的,然后默默的打开“抖音”搜索做这种美食的具体步骤,在做的过程中慢慢的发现了这其中的乐趣,后来发现自己真的是一个出色的“厨子”!
反思教育
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灵魂三问:儿童在哪里?经验在哪里?课程在哪里?
带孩子们来到大自然中,就会有一种己知所欲,强加于人的感觉。我经常会问自己:我所喜爱的就是孩子所喜爱的吗?
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回想一下,其实自然教育实践起来是并不完美的,在大自然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记得在云南丽江的民族孤儿学校,为那里的孩子们带来自然活动的时候,即使我提前对将要开展的活动从活动目标到活动过程中将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法进行详细的准备,活动时会发现,即使自己进行了详细的预设,但就是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多变的天气,孩子对你所预定的根本不感兴趣。
后来我告诉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首先自己不要害怕!弄清楚问题的本质。孩子根本不感兴趣,活动就会特别难组织,问题的本身是不是并不是孩子要学,而是我们要教?所以就要转变一下思路,孩子到底想学什么呢?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呢?怎么让孩子感兴趣?
如果仅仅是使用自然物的活动是没有任何感情的。
如:如何激发孩子对老师设定的主题“发芽”感兴趣呢?
记得孙莉莉老师给了一个这样的好办法:首先老师是必须非常热爱这件事情,可以把自己在寒假中种的豆芽做一个展览,一个关于艺术的展览。可以把自己在种植过程中使用过的工具,如:盆子、碗等拿出来做一个展览。孩子们看到后一定会觉得很好笑“哈哈,我们的老师原来用这样的东西来种豆芽呀!”就是用这样的好笑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
回来幼儿园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开,把孩子带到自然环境当中去,观察一下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会慢慢发现,孩子会很好的引领着我进行下一步的活动!
后来再次反思:孩子的主观意识在哪里?是你让孩子们去做还是孩子们自己想去做?这完全是两件事情。你让孩子去做什么成功率是很高的,孩子自发的去做失败率很高,但是哪种更有价值呢?把成人的意图转化成孩子主动的意图,让孩子有兴趣想要做而不是我让你去做!
就像是幼儿环境教育主张,关爱地球的思想不应该是被传授出来的,而是从热爱和关心的态度中自然流淌出来的,因为保护我们所喜欢和重视的东西是人类的本能。不是告诉孩子要爱花爱草爱自然,而是创造条件让孩子进入自然中去,从而由衷的感受——自然真美呀!
自然教育到底是什么?自然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关于自然教育的理论的书籍是看了很多,很多高深的理论如果要讲的话会有一大堆,这是一个被太多的理念吓怕的时代,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回归我们自己。真正适合自己的都是要结合自己的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的!
当然,一些理论的知识对于一个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来说是首要的也是必须的,就像是幼儿教育要懂得《纲要》和《指南》一样!
《林间最后的小孩》中很好的阐述了如何让孩子与自然建立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成人(这里的成人是指家长和老师)自己先与自然建立联系,如果孩子感觉到成人的激情,孩子就会模仿成人对大自然的那种热爱,这也很好的诠释了在自然教育中成人的介入方式(玩伴的概念)!
如果一开始,你身边的人叫你去做饭,你会很心甘情愿的去做饭吗?
如果热爱在先,知识会紧跟其后,情感的发展和认知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