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物质上的穷才叫贫穷吗?

不到5岁便夭折的儿童每年有900万。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产妇死亡概率为33%,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仅为0.018%。全球至少有25个国家,大多数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其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仅在印度一国,就有超过5 000万的学龄儿童连简单的课文也看不懂。

这是《贫穷的本质》的开篇,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或许你只想把书扔到一边,不去想世界贫穷这件大事,因为这个问题看上去太宽泛、太棘手,而且似乎跟你没有太大干系,离你太遥远了,是吧?

可事实上呢?贫穷这个大话题看似遥远,却非常适合我们拿来反思:贫穷真的离我们很远吗?贫穷只体现在物质上吗?我们有没有认知到自己思维、健康、财富里的贫穷呢?

【贫穷是什么】

穷可以理解为匮乏,贫是困守在穷乏里、无法摆脱的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而这种匮乏感,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在物质上是穷、在健康上是病,在认知上可能叫愚……

【贫穷如何形成】

贫穷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思维惯性。一个人会形成贫穷思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此处所说的环境是指家庭的条件氛围、父母的教养方式、思维模式,以及地域环境、人文环境、教育环境、时代环境的总和。

试想一下,如果把我们跟那些生活在极端贫困地区的人互换下,我们未必会表现更好,他们也未必会比我们现在差吧?

因为一个人是生活在大城市还是贫困山区,环境和资源大大不同,认知、思维和眼界也会相距甚远。而贫穷所包含着的三大问题:意识形态、无知和惯性,就像被占用过载的内存,运行困难,把人困守其中。

【怎么摆脱贫穷】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仓廪实而知礼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解决温饱是第一步。人自助者天助之,扶贫要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普及教育,提高穷人的认知水平和谋生技能。

面对贫穷,这真的是治标又治本的好方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我常常庆幸:我们并不是生在了和平的年代,而是生在了和平的国度。我也常常反思:我们的观念、行动是不是也常常陷在贫穷思维里?它们又是在如何裹胁着我们的人生的?我们有没有葆有成长型思维持续突破精进?

今天是2020年5月8日,开启写作日更的第8天,解读书籍《贫穷的本质》。学经典,长智慧,我是木言,期待和你一起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只有物质上的穷才叫贫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