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株伟大的芦苇——如何学会思考?朱永新

读书摘记

        思考与学习不可分割,思考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支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的确,人的肉体像芦苇一样脆弱,就像狂风巨浪足以摧毁芦苇一样,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都更加高贵,因为人拥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人生而平等,但因为思想而伟大,所以一个人是高贵还是平庸,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思想的高度决定的。

      作为教师,当然没有必要要求自己成为思想家,哲学家,但是应该能够成为一个热爱思考,善于思考的人,因为我们从事的工作,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现象,最为复杂的对象。

      怎样算是善于思考呢?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善于思考,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维的深刻性,几思维具有一定的深度,能够深入的思考,抓住事物的特点,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进程与结果。思维的深刻性与人的知识面有着直接的关系,与人的阅读水平也有着直接的联系。思维深刻的人,往往不满足于一知半解,而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非把问题搞清楚。如教师在备课时遇到文本中的许多难点,不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而是把问题搞得水落石出。

二是思维的敏捷性,即思维具有一定的速度,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当机立断,做出决定,快刀斩乱麻的解决问题。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更是思维敏捷的一种表现,他与草率莽撞不同,往往表现为教育机制,在遇到复杂困难的教育问题时,能够拨开迷雾敏捷而妥善的处理。

三是思维的灵活性,即思维具有一定的变通性,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而随机应变,教育是世界上最为复杂多变的事情。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每个学生每天都是新的。同样的方法不能用在不同的学生身上,甚至同样的方法在不同的时候也不能够用在同一个学生身上,孔子针对不同学生提出“闻斯行诸”(那就要去做吗?)问题就给予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建议。

四是思维的独创性,即视为具有一定的新颖创造性,能够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思维独创性的老师,往往不唯上、不唯书,不人云亦云,不依赖别人的思想和原则,不寻求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而喜欢别出心裁,独具匠心,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与主张。独创性与批判性是一对孪生兄弟,具有批判性的人,往往容易提出独创性的意见。

      作为教师,应该主动的锻炼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让自己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思维的训练有许多方法,如思维导图,就是一种训练思维的有效方法,帮助自己建立对象间的内在逻辑与结构关系,清洗地把握自己学习的知识体系等,但最主要的一条是我们新教育实验提出的“师生共谐随笔”。

师生共写随笔是教师和学生在生活中相互编织,用文字记录生命的成长。单独对教师而言,就是要求教师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使自己更自觉的成长。

    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我一直说真正的思考是从写作开始的。常生活中随着发生的大小事件,我们随时会产生各种想法,这些想法伴随着问题的出现、对抗、解决,最终形成经验,如果不讲这些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并以相关理论进行更为清晰明确的反思提升,这些经验就会成为懵懂的习惯,在下次类似事件发生时,指导着我们继续重返之前的模式。简单地说,经验是璞,是藏玉之石,是未雕琢之玉。不能将其打破雕琢,璞和石头就没有太大不同。有的老教师认认真真教了一辈子,之所以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就是因为经验未得到提升。教师的专业写作,是将粗疏的经验提炼为精确的专业能力,将浅层的教学感受深化为内心的实践洞察的最好手段。在这样行动和书写的过程中,老师日复日复一日的打磨自身,提高自身,成就自身,同时意味着要写的精彩,不仅要做的精彩,活的精彩,更要思考的精彩,思考有深度、广度、速度。

师生共学随笔,是新教育的十大行动之一,也是最早取得成效的实验项目之一,记得在新教育早期2002年的6月22日,教育在线网站开通的第七天,我曾经发表过一个《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

    这个带有玩笑性质的广告,在教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0月12日,一名来自苏北偏僻水乡小镇,叫张向阳的老师,在网吧里写了他的第一篇教育日记《在理想的家园中实践我们的教育理想:放弃霸权》,到了2003年六月这位江苏盐城的农村小学教师竟然在200多个夜晚写出了近30万字的教育日记!肆意的是它的教育日记一在十余家省级以上教育报刊发表了50余篇近七万字。

      这样自觉的专业写作,对教师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们的行为境界,这是许多一线教师的真实体会。比如昆山市葛江中学的于洁老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在他的班上有一个安静,又有考试恐惧症的男孩子小志,他曾在作文中写到,每次总是满怀信心的去迎接考试但是迎来的却总是失望,而且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几次下来先不报希望对于学习也冷淡了。看到小志的状况,开始定期写信,鼓励他而晓芝在一封封信的作用下,也开始发生变化。半年后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等偏后的他考出了自己最好的水平。

      用信件与学生交流,是于洁找到的最适合的教育方式,说与学生相处时难免会说出不得体的气话,而采用书信的方式写的时候是比较冷静的,措辞会有理性,这样也可以避免和学生发生正面冲突,而导致师生矛盾激化。而且“文字可以渗入人心,书信可以长久保存,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些都是书信交流的,妙不可言之处,在09到11年一届学生,于姐就为他们写下了27万字的书信并编辑成一本《草尖上的露珠》,这有作家梦想的学生,于杰为她写下了25000字的《致青春》六他的成长一路交给他,更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些傅雷家书式的文字,点点滴滴纯净水一样,使生命自然地流淌,更是思想自觉的结晶。

        老师如果你想超越自我如果你想让自己每天的教育生活成为永恒,不妨从现在开始教育写作,让精彩的文字记录你精彩的岁月。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只有不断反思生活,才能明晰生活的意义,从而更好地创造生命的价值。诗人,穆旦咋用精美的句子感叹:多少人的痛苦都随身而默,从未开花、结实变为诗歌!有的成功都与痛苦相关,但是并非所有的痛苦都会铸就成功。

        用思想的火花,照亮教学的时光用精彩的文字记录教育的岁月,成为一株会思想的芦苇,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成为一个勤于书写的教师应该是一位优秀教师,发自内心的自觉追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芦苇,诗经中的蒹葭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一株伟大的芦苇——如何学会思考?朱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