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影评人都不看《上海堡垒》,但我去了

本来我对《上海堡垒》这电影不感兴趣,就像刚开始我对待《流浪地球》,属于对国产科幻片无感。后来去看因为口碑,《流浪地球》口碑很炸,《上海堡垒》很渣。渣得我朋友圈里只有我一个人去看,我那场里也只有我一个人看,三十几块包场……还是IMAX……的确赚了。

说白了,还是好奇,好奇《上海堡垒》这部差评如潮的电影到底怎样差,我想好最坏打算,大不了中途离场。出乎意料的是,整体下来真没那么糟糕。

如果满分十分,5分还是有的,肯定不会是3分。

当然因为网络差评声音太多,我看这部电影多多少少有一种差评的预判,就像我如今也不觉得战狼2有多好看,可票房摆在那、媒体的声音也在那,以致即便再不怎样,它还是能属于好看的范畴。因为电影本是很主观的事,不幸的是《上海堡垒》被事先套上不好看的标签。

网上不少评论说《上海堡垒》的特效很烂,首先我们要有一个认知——“国产的科幻片几乎无法做到零瑕疵镜头”。

意思是无法做成美国大片那种怎样看都是真的感觉,成本在那,包括你们回看《流浪地球》还是找到能让人跳出氛围的镜头。

只是相比《流浪地球》,《上海堡垒》假的镜头偏多,整体风格有点日系,就是很奥特曼,包括军人的服装、无人机,都很偏奥特曼。

整体感觉导演对科幻的认知还是有点旧,包括《流浪地球》给人的风格还是偏像我们以前小时候玩的红警——苏联国家——国产的科幻片似乎远无法到达《钢铁侠》那种酷感。

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生活上国产的游戏、国产的手机、国产的汽车外观都非常前卫,偏偏国产科幻片就不行。

这还真和这行业有很大的关系。

《上海堡垒》的导演滕华涛47岁,《流浪地球》的导演也接近40。大家不妨留意几乎没有一位年轻人会出来拍科幻片,即便年轻人的审美能够年轻化、时尚化,但没有一个敢。

因为电影行业真的和其他行业很不一样,其他行业都是年轻人在搞创新。电影行业恰恰相反,年轻人不创新,搞创新的都是上年纪的人,比如大家熟悉的李安,他拍《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就用120帧摄像机,再早一点的卡梅隆,他拍《阿凡达》引起3D电影热潮,国内的冯小刚,他拍《我不是潘金莲》,画面是一个圆。

年轻人不敢创新因为没资本,这资本不是技术或想法,更多是因为没奖牌。

拿过奥斯卡的导演,即便拍烂了片还是会有电影公司投钱。如果一个年轻人把一部片拍烂了很难再有第二次机会。

国产的科幻片在国内就类似“新技术”,敢碰的都是拿过奖。再加上国产的科幻片本来没什么底蕴,风格再由上年纪的导演操刀,我可以说国产电影在“审美”方面还会停滞很长时间。

一部科幻片审美不过关几乎很掉分,因此国产的科幻片只能走剧情。

个人认为《上海堡垒》的剧情不算烂,整体还是紧凑的,很少有闷的镜头,有些镜头还挺刺激,可以吓到宝宝,单凭剧情而言不是烂片。

被说是烂片,除了部分特效处理不好,问题在于扮演者都太干净,尤其鹿晗比我用洗面奶洗完脸还要干净,干净得让人出戏,而且一个军人少年感过强,很邻家哥哥。

还有该片太刻意强调“科幻”,产生了不少多余的科幻元素,比方上海的东方明珠塔、陆家嘴为了营造“先进”的氛围,非得用些光线包裹,可这些光线都太柔,以致观感不现实。

但是……

但是我居然被这部片所感动,一小段,结尾的时候,背景音乐是鹿晗翻唱周杰伦的《世界末日》真的感动了。那声音、那故事的小升华。

我至今也不觉得它是很烂的片。

我甚至在想有多少人要为《上海堡垒》所负责,有多少人压根没看就骂,有多少媒体为了大众心理而骂?《上海堡垒》失败得那么惨,那么让投资者闻风丧胆,我们又要等多久才能看到下一步科幻片。

我说这些话或许使你认为我帮《上海堡垒》洗白,其实我也这样觉得……

没办法,如果你用三十多块钱包场看这电影,你大致会明白我的感觉。

什么感觉?

有钱人朴实无华且枯燥的感觉?

不。

一种做检票员偷懒的感觉。

你可能感兴趣的:(很多影评人都不看《上海堡垒》,但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