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悔与殷梨亭婚事的应允、蝴蝶谷大会、蝴蝶谷哭坟等相关讨论

 不知是否与职业有关,我可能更擅长的工作是参照对比、搜寻证据、观察细节、分析问题。自我感觉自己的文风有时偏向学术论文那般不苟言笑,或者偏向生活随笔那般下里巴人,完全是兴趣游到哪儿就想到哪儿,思想走到哪儿就写到哪儿,不成章法。其实连所谓的“自己的文风”,根本都是自以为是了,身边多的是妙笔生花笔走龙蛇的朋友,我却始终不得近朱者赤,写出来的东西压根没有风格可言,又何谈文风。

比如昨夜更新的这第27集,这么多天来,算是大家翘首以盼的杨逍重头戏了。两段重要的戏,一个与殷梨亭的对手戏,一个哭坟。

有人希望我能写点什么,最好剖析一下杨逍的心理和情绪。可是看完之后,一种怨愁郁结于心难以抒发。是想写些什么,然而这两段都是原著中没有的情节,也是与其他版本不同的部分,我仿佛无木之本、无水之源,都不知道该从何下笔,就像那段最令人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一个多月的逍芙感情历程一样,我始终都在避开也从不敢全面直接谈及讨论,就是因为我写不好。

关于第27集的观后感,我自认是个有点文化的粗人,面对这样的情节,却连句诗都想不起来。那些文艺的、抒情的、感性的、催泪的,许多网友们都写的太好了,看完让人再次摧断肝肠,我自认万万不敢望其项背。

在此,我尝试着还是以自己的方式,来浅谈一下这集的重要剧情。

今天更新的第27集,对应的是原著中的《举火燎天何煌煌》。

书中这一章节的杨逍主要做的那几件事在这一集里基本上都讲到了,但是在本剧中有一处删减,和两处增添。

先说删减之处:

【明教流传中土记】

杨逍的著作《明教流传中土记》被张无忌看到,从而引发的两个人关于教旨的讨论。

谈到激动之处,杨逍甚至“拍案而起,大声说道”,当说到方腊虽失败却也轰轰烈烈干了一番事业的时候,“两人心意相通,都不禁血热如沸”

这一段描写除了是向读者展示杨逍新的技能点、为杨逍多增加点粉丝以外,更是在向读者传达一件事情:杨逍,是一个极有政治理想的人。

这段剧情当然不是非演不可,我相信大部分人从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那几集中、从杨逍千里迢迢穿越沙漠赶赴光明顶、从身受重伤仍誓死要捍卫圣火的坚持、从他带着众明教徒念着“怜我世人,忧患实多”中已有所体会。

然而,我们仅仅是看了一部电视剧,都可以每天笔耕不辍地写着随想,而杨逍却是编撰成书,可见他的政治抱负是何其强烈。

我觉得,去掉《明教流传中土记》这段无伤大雅,但是增加这段也绝非画蛇添足。书中这段剧情发生在蝴蝶谷之前,那么之后在晓芙的坟前再说“等我完成最后的使命”,无疑是一个更加入情入理的交代了。

再说增加之处:

【蝴蝶谷哭坟】

这个我放在前面说。

蝴蝶谷大会对于明教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会议的主旨在于将多年来纷争内讧四分五裂的明教重新紧密团结在一起,并且要在会议上明确明教未来发展方针及行进路线。

所以在金庸笔下,这场大会也是作为一个政治事件来写,用的是大笔法,而将细枝末节的小情绪删减。

张无忌为什么选择蝴蝶谷这个地方,是因为他对这个地方有特殊感情:

“常自想起本教两位人物的恩情。一是蝶谷医仙胡青牛先生,他老人家已死于金花婆婆之手。另一位是常遇春大哥,不知他此刻身在何处。我想,本教这次大会,便在淮北蝴蝶谷中举行。”

虽然书中这段话无忌并没有提到纪晓芙,可是在书中另有描写,到达蝴蝶谷后,“张无忌接见诸路教众后,备了祭品,分别到胡青牛夫妇及纪晓芙墓前致祭”。

而书中杨逍到达蝴蝶谷后做了什么呢?他是否去拜祭过晓芙的坟呢?

也许有,也许没有,反正书上没有写,我们也无从得知。

蝴蝶谷,一个对于杨逍这么重要的地方,竟然提都没有提上这么一句,未免会让有心的读者觉得杨逍有些心性凉薄了。

然而,在书中的最后一章,当峨嵋弟子贝锦仪谈到守宫砂时,提了一句“纪师姐”,杨逍当时就“热泪盈眶,转过了头去”。

所以窃以为,是由于书大部分章节是从无忌的视角来写,我们只能善意地推测杨逍其实也去过晓芙的坟前,只是没有被无忌看到罢了。

但无论如何,这都是被引为遗憾之处。

那么蝴蝶谷这一段在其他版本中是如何表现的呢?

01年TVB版:没有蝴蝶谷大会。

03年苏有朋版:没有蝴蝶谷大会。

94年孙兴版:有蝴蝶谷大会,无忌和杨逍刚赶到蝴蝶谷,就因为别的事情匆匆离开,自然不存在祭奠一事。

09年邓超版:有明教大会,但召开地点改在武当山,也就没有祭坟什么事了。

只有19年新版,明教真的去了蝴蝶谷。

(重视蝴蝶谷大会,说明明教在本剧中没有被拘泥于武林这个小环境里,而是被赋予更为高远辽阔的天地。

书中写道:[众人齐声答应:“教主令旨,决不敢违!”呼喊声山谷鸣响。当下众人歃血为盟,焚香为誓,决死不负大义。][那“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的歌声,飘扬在蝴蝶谷中。群豪白衣如雪,一个个走到张无忌面前,躬身行礼,昂首而出,再不回顾。张无忌想到如许大好男儿,此后一二十年之中,行将鲜血洒遍中原大地,忍不住热泪盈眶。但听歌声渐远,壮士离散,热闹了数日的蝴蝶谷重归沉寂,只剩下杨逍、韦一笑,以及朱元璋等寥寥数人。]

这些情节在本剧中均有所体现。)

而这之前当无忌仅仅是说到“蝴蝶谷”三个字的时候,杨逍的脸色就瞬间暗淡了。

这里有个细节顺带讲一下:我们都注意到杨逍在晓芙坟前伤心,而无忌只是在其他两座坟前转悠,貌似并没有怎么祭奠胡青牛夫妇。道理很简单,因为此版的胡青牛夫妇只是隐居了,坟是假的。而在原著中,胡青牛夫妇最终在劫难逃、死于金花婆婆之手。所以原著无忌是祭了三座坟的。

我想,编剧还是想让胡青牛这对可爱的夫妇能够白头偕老得以善终吧,毕竟旁边埋着的纪晓芙已经是与爱人无法相爱相守了,何苦还要在这世界上多添一对怨偶呢。

杨逍站在晓芙的坟前眼眶湿润泪凝于睫,由于无忌在旁边,他在极力克制。

在他知晓自己即将难以压抑情绪时,恳求无忌给他时间独处。

接着他颤抖着抚摸着晓芙的墓碑,说着那段字字带泪句句含血的话。

我注意到他的手在“芙”字那里游走的很慢,又停留了很久。那是他心心念念亿万遍的爱妻的名字。

都说“真的爱过的人就别再遇见了,看一眼都是心潮澎湃”,然而面前的这个人早已经与自己天人相隔,杨逍的心中却依然是心如磐石情有独钟,一声“无可替代”,是道不尽的悱恻凄怆、说不完的痴心不移。

对于杨逍说的那席话,我知道很多人都听出来了,他内心深处可能早已有轻生之意,甚至这种念头诞生于早期,也许当他知道晓芙已经不在人世了就已经动了这样的念头,就算不是想主动求死,也表明他已是真的“死亦何苦”了。

可是他还没法去死。

一直都说此版杨逍是低配版的黄药师,其实他哪儿有黄药师那般的逍遥自在,黄药师在冯蘅死后,造了一艘船,天天说要开到海里去殉情,可是那艘船年年刷漆,却从来没用过,之前是说因为说不能丢下年幼的黄蓉,可当黄蓉都嫁人生娃了,黄老邪不还是依旧活得风生水起吗?

在此我没有半点鄙视黄药师的求生欲的意思。我只是想说,黄药师是真的潇洒若仙,可以活得随心所欲。

而杨逍,却始终为教义和教旨所累。

他一辈子除了纪晓芙和不悔,就是在为明教而活,明教是他人生的信仰。

然而,有信仰的人是值得敬畏的。

明教的宗旨是什么?新修版《倚天》明确写道“普世救人”“救民护民”。说到郭靖,都称他一声大侠,因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从这种角度来说,杨左使,又岂会担当不起一个“侠”字呢?

【允诺不悔与殷梨亭的婚事】

关于这一段剧情,我在上一条原创微博“各版本杨逍知道不悔和殷梨亭的事情后的初始反应”里已经讲述了原著及其他版本的情况了。

这些版本中,有欣然允诺的,有苦口婆心的,有坚决反对的,有顽强抵抗的,可是不管中间多么曲折,最终,杨逍都是允了这门婚事的。

之前我一直在猜这一版会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呢?由于此版编剧是94年版的编剧,是否又会再次上演一出“认干爹”的戏码呢?

我没有想到,编剧是采用了这样一种方式。

整个过程本身其实平平无奇,无非是一开始不同意,后来看到女儿跟殷梨亭在一起很幸福,就去找殷梨亭谈话,最后无奈应允了。

貌似是不是没有94版的有趣呀?

是的,确实不如94版的好玩,因为不够“波折”。

但是,如果编剧还采用旧的方式或其他歇斯底里的套路来讲这个故事,我只能说,编剧你毫无长进。

这段戏是编剧杜撰出来的,原著中没有,其他版本也没有,这种剧情我是最不会分析,也最不愿意写感受的,可是我却要在这里拍手称好。

我看到已经有很多朋友在对林雨申这段表演进行详尽的解读分析了,倾听时紧闭的眼睛,拿茶时微颤的手指,说到“我女儿”时微翘的唇角,他们都剖析的很好,我觉得我写不出来,只想说两个我的亲身经历:

我也是家里的独生女。当初在我的婚礼上,爸爸拉着我的手,对我的新郎只说了一句话,很短,可是却让我此生铭记,爸爸说:“我把我的宝贝女儿交给你,你要保护好她。”

又想起我和11爸爸(11是我女儿的小名,年方两岁半)一起参加的一个朋友的婚礼。婚礼上新娘泣不成声,11爸爸攥着我的手,眼框微红地说:“我家11以后能不能不嫁人。”

我和11爸爸都知道,11将来还是很可能会嫁人的,如果她能嫁给爱情嫁给幸福,反而是我们人生极大的慰籍。也许那个男孩并不是我们的菜,也许他也老大不小,可是如果他也是忠诚可靠负有仁义之心,我们又有什么资格阻止爱情而拒绝祝福呢。

我相信,已经为人父母的观众对于这一段剧情应该更是颇感共鸣于心、感触良多。能写出这样剧情的编剧,一定是糅合了自己的生活阅历的。

杨逍,他并不是真的不喜欢殷梨亭,可为人父母对于子女的归属,总归有诸多的考虑,从颜值到年龄到身价到家庭背景都得考量,而且如果是独子独女,还会极为舍不得。当然杨逍这事复杂点,年龄其实倒不是主要因素,毕竟他当初跟纪晓芙也是有年龄差距,主要还是牵扯到点伦常问题。

所以反对也好,抗拒也罢,都是可以理解的。

杨逍,当然也有纠结无比的心路历程,可是最终他选择了放手。

一方面原因,当然是他被不悔和殷梨亭的幸福模样给说服了。

而我要说的是另一方面原因:晓芙。

晓芙是灭绝的徒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灭绝其实不也是晓芙的家长吗?杨逍和晓芙的幸福不就是直接葬送在灭绝这个家长的手上吗?

我知道,大家讨厌殷梨亭,尤其是这个版本的殷梨亭,后妈团们天天不是盼着杨左使削梨就是想一脚把殷梨亭从武当山上踹下去,甚至我也有这样的冲动。可是如果为了不让不悔跟殷梨亭在一起,而把殷梨亭给灭了,那杨逍跟灭绝又有何区别呢?

他是爱过的人,深知失爱是怎样的锥心之痛,他又怎会忍心让女儿再亲历一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此版杨逍熟读孔子,又岂会不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呢。

这段戏最好的地方就在于杨逍说的那一席话,这段话很短:

“我女儿,少不经事,行止由心,日后如若有过,送回来,由我管教,你,无权责罚,伤她者,必诛之。” 

无关赎罪,无关政治。这是作为父亲对婚事的默许,又是作为父亲对女婿的告诫,更是作为父亲给出的最宝贵的嫁妆。 

聪明的男人之间关于婚姻这件事的谈话,其实只需点到为止。 

惜墨如金,却字字珠玑;言简意赅,却凝炼有力。 足矣。 

===== 其实经过今晚的这两段戏后,杨逍之后的情感戏可能将会不多了。由于之前剧情的改编,“守宫砂”那段即使拍出来,也不太可能提到“纪晓芙”,所以我们可能无望再次看到杨逍的眼泪了。 不过没关系,“因为在我的心里,晓芙并没有真的死去。我能感觉到她,她一直都在我身边。“对此,我们也感同身受。 很少有一个人物,哪怕已经逝去了十多集了,可是我们却总是能从某段剧情或某个表情里,替他联想起她这个人。譬如,一把龙泉剑都可以让人遐想联翩。 毕竟我们都是带着显微镜看剧、在玻璃渣里找糖、为别人的爱情而哭泣、看戏的“傻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悔与殷梨亭婚事的应允、蝴蝶谷大会、蝴蝶谷哭坟等相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