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热度之《觉醒年代》中的友情4人组

记忆中,小时候暑期档的电视节目几乎被“西游记”承包,而今年暑假剧目,由建党百年献礼剧《觉醒年代》独领风骚。剧中人物性格鲜活,真实可爱,尤其是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4人的深刻友谊,让我为之动容。

双兔组合,神仙友谊。

剧中最令人拍手称快的友情二人组,非蔡元培和陈独秀莫属,二人年龄上相差一轮,一个是谦卑儒雅的大蔡兔,一个是狂放不羁的小陈兔。在大蔡兔用信任和宠溺搭建的北大舞台上,小陈兔如鱼得水,大放异彩。

1916年冬,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为完成教育救国、科学教国、人才教国的路线,思贤若渴的他,急需寻找一位能够树得起革新大旗的文科学长,经多方推荐和他对陈独秀才识的敬佩,觉得时任新青年主编的陈是不二人选。于是,时隔1600多年,三顾茅庐的故事再次上演。

一顾茅庐:漫天飞雪中,12年未曾谋面的二人,四目相对后,给对方一个大大的拥抱,一句“我总能找到你”道出了蔡公的毅力和决心。蔡公带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真诚相邀,陈以能力有限且新青年要务在身为由断然拒绝。

我总能找到你

二顾茅庐:蔡元培宁愿在门外坐冷板凳也不忍打扰酒醉未醒的陈独秀,礼贤下士的大儒形象扑面而来。蔡公拿出将新青年迁至北大,号召北大教授给新青年供稿,给陈展现新科学新民主的最佳舞台等方案。陈虽心动仍婉拒,来客打扰,蔡公悻悻然告辞。

三顾茅庐:蔡公拾阶而上,见陈独秀门户大开,正襟危坐,陈恭请蔡公入室,拱手鞠躬敬茶,蔡公大喜。相互鞠躬后,双手紧握,事成。

于是,一个崭新的北大,一个觉醒的中国,在他俩身后徐徐展开。

五四运动爆发后,想一心一意寻找救国图强真理的陈向蔡公请辞,挽留无效后,蔡公难过的闭上了眼睛。合力推进的友谊小船少了一员大副,但二兔永远是彼此的坚实后盾。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一位担负教育救国的大儒和一位播撒革命火种的闯将,共同将北大推向爱国强国、科学民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南陈北李,非一日功。

陈独秀和李大钊的初识颇具戏剧性。以蓬头垢面的流浪汉造型出场的陈独秀,在偷食留日学生午餐时,因一句“这样的国,无药可救”的偏激言论遭到学生围攻,李大钊挺身助其突围。两人交谈中,陈独秀对李大钊救国倒袁的理论不置可否,他认为如今这个没有生产力的国家毫无指望,政治革命不可以救国,只有推翻旧统治,为中国寻找一条新路才是正道。但,何为新路他正在苦苦求索。于是,两个惺惺相惜的爱国志士相约,共同寻找一条救国新路。

回国后,二人一边以新青年和甲寅日报为阵地编撰爱国报刊,一边在北大执教,共同唤醒和号召学生、工人和商人的爱国觉醒心。李大钊最早认识到,谈论思想启蒙不可能避开关系到国家生死的政治问题,脱离政治的救国之道是一厢情愿。他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庶民的胜利”。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和五四运动爆发,动摇了陈独秀“二十年不谈政治”和寄希望于美帝支持的信念。“唯自强方能救国”是陈独秀的重大思想转变,也让陈李二人的思想上不断靠拢。直至二人在天津的海河边,目睹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陈悲痛欲绝,与陈庄严宣誓,要成立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用马列主义学说武装的先进政党,把中国引向向光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为了他们能够像人一样活着,为了他们能拥有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从此“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陈李二人,因怀揣着同样的”为腐朽的旧中国寻找出路“的梦想走到一起,道路曲折艰险,虽有分岐,但他们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最终,书同文,车同轨。


信仰虽异,友情笃深。

《新青年》杂志做为《觉醒年代》贯穿全剧的一条基本叙事线,叙述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这三驾马车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故事。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胡适仍在美国留学。陈独秀通过二人的共同好友亚东图书馆的老板汪孟邹向胡适约稿。陈对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一文赞不绝口,并从文中提取“白话文学”这一核心命题后,挥笔写下《文学革命论》一文,两文先后发表,迅速引起的轰动效应,让身在国外求学的,年轻的胡适一举成名。

伯牙子期

为了尽快投身国内的新文化运动,胡适毅然放弃唾手可得的博士学位,接受蔡元培的邀请,回国到北大任教。陈、胡二人迅速结为亲密战友,共同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为“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五四运动中,大批爱国学生被抓,陈独秀目睹此情此景,一度消沉。红楼的楼道中,李大钊、胡适二人就救国道路和方式方法问题爆发了激烈争论。当听到李大钊“要进行一次彻底的革命”,陈独秀被其舍身取义的精神感召,彻底激发了革命斗志。看到振作起来的陈独秀,李大钊笑了,胡适哭了。因政见不和,三驾马车的友谊面临决裂的地步。

当胡适质问陈独秀”为何要将新青年这面思想启蒙的学术刊物变成宣扬党派的刊物时,李大钊和陈独秀的回答,让胡说出了“君子和而不同,人各有志,信仰各异,友谊笃深”的话。最后,陈独秀以永远坦诚相待,信仰孰是孰非,留给后人评说来对三人的友谊进行了总结。

魏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山野间一聚的三位友人,三杯酒碰在一起的那一刻,虽信仰各异,友谊之树却常青。


把酒言欢

如果把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比做觉醒年代的续集,那历史长河中为信仰而战,为友情而战的前辈们,就是我们的绝佳榜样。自古“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彼此尊重,又允许对方发出不同声音,这样,我们思想才会自由,社会才会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蹭热度之《觉醒年代》中的友情4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