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人,不要找我买保险了

随着身材走形,头发稀疏,上楼喘气,白酒越喝越少了,奶茶宵夜能免则免,运动健身以专业自称,这些都是减少风险发生的手段,每年一个套餐体检,也算是中年人省吃俭用的年度必修课。

风险,像空气一般,无处躲避,无处不在,

厄运,像中奖一般,概率虽小,伤害极强。

过马路看红灯,保温杯加枸杞,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每年来个套餐体检,就是提前预知风险发生的距离。

买保险,是应对风险最后的一道屏障。

跟预防无关、跟体检无关,跟提前规划有关。

很多人,每年都有意识安排体检,预知风险距离,

很少人,每年都有回顾保险方案,提前了解保障内容。

一方面是投保时欠缺思考,续保时自然是糊里糊涂,另一方面是有回顾需求,也没专业人士解说,据统计,中国保险市场,70%的保单,都是孤儿单(原业务员已离职)

1


我踏入保险行业,马上第三个年头,累积承保件快四位数了,续期服务频次越来越高,现在每天几乎都有不同保单需要跟进服务。

有人认为,续期服务不重要,到期自动扣费就好了,

有人认为,续期服务很简单,就是打个招呼就行了,

有人认为,续期服务很扯淡,只会一个劲催我加保,

有人认为,……

不是这样的,当年找保险公司订立这份长期合约,就不是为当年使用,也极可能不是为那几年使用,准确说是为「倒大霉」时能用起来。

至于,什么时候「倒大霉」?没人提前知道吧。

我相信,普通人的一辈子,大概率不倒大霉。

同逻辑,普通人的一辈子,小概率会倒大霉。

我认为,普通人的一辈子,用可计算、可承受的小钱,让未来可能会出现,不无可承担的大钱,让别人帮自己出,会是个不错的安排。

当每年几乎固定支出去的保险费,和房贷车贷一样被列入每月固定支出时,续期保费就不太可能会成为影响家庭生活的经济阻力。

2

从业至今,正式退保的案例有三个。

第一个是年轻小妹妹,当年找我咨询投保时特别认真,仿佛看到一个高中生在研究数理化一样,比对合同条款、专业术语、核保核赔等细则,两年后她提出不续保了,我挺惊讶的,但也很无奈,因为她失业又遇上疫情,宽限期也续不上来。

第二例也是个年轻小伙子,未曾谋面,当年接洽是他亲姐,姐姐体况复杂,投保艰辛,后知后觉就让至亲的小弟早日安排,算是亲姐包办了,当时虽有和弟弟线上沟通,几经修改后确认投保方案,投保后答疑都很顺畅,第二年续保时做了部分退保的决定,也算思虑良久,我的好言相劝也不能过了界限,罢了罢了。

最近一例,这篇文章就由他触发的提纲,他的退保是我始料未及,却又难以为颜的意外。

那时我入行几个月,一次在广州碰头吃饭,他说一直想买保险,但因为不懂一直下不了手,很不满意老婆自购的XX福,经过一段时间朋友圈的观察,了解到经纪人模式,有别于传统代理人的优势,十分认同经纪人价值,从初次咨询到投保结束,没记错的话,持续好几个月,异地出差见面两次三次,有次聊到凌晨,自驾回到珠海都四更天了,从服务介绍,到需求分析,到方案设计,到方案修改,再到敲定投保方案,最后到合同递送,中间因为体况不良,核保也折腾了几番。

虽然平时跟他联络不紧密,但彼此相识多年,我清楚他是个思维严谨,观点笃定的人,在今年续保到期前一个多月提出退保,经过几天冷静期后,我询问了原因,他依然坚定,理由是忘记当年投保的初衷和方案设计的逻辑,于是我又解释了一遍,但没用,他的风险偏好发生变化了。

一方面,认为风险发生的概率太低,持续缴费没意义,另一方面,认为50万/70万的保额太低,等到出险那年,这些钱不值钱,等等观点,砍掉重疾和医疗,只保留定寿和意外。

好吧!我看他冷静了十来天,依然意志坚定,不再挽留就像是我作为朋友最后的本分。

但愿多年以后回忆起来,我还是那个我,没变。

3

这个事,憋在心里不写不快,我想,是面子情结始终放不下!

敏感如我,就会多想,是不是当年卖错保险给他了?是不是成了别人眼中的韭菜镰刀?此刻的我是不是应该面红耳赤,肝脑涂地?

我大概能预感这种情况始终会发生,所以,后来的我慢慢学会了筛选对象。

不是长期规划风险的需求,不卖,

不是持有良好保险理念的朋友,不卖,

不尊重价值信任于我的朋友,更不能卖。

不是,我跟钱有仇,而是纵观整个职业生涯,这点佣金,跟长期招牌相比,实在微不足道。

同理,要筛选那些准备躬身入局的新人,更严格。

好的结果,能造福苍生,坏的结局,怕遗臭万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三种人,不要找我买保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