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上学路

       想起上小学的时候,低年级那会儿我还在老家住,小学是在离家一公里多远的隔壁村河池小学上的。因为从距离上来说,从我家到河池小学要比去本村的小学近一些,甚至天气好的时候,站在我家平房顶上都可以看到河池小学的校门。那时候家里农活忙,上学和放学主要靠自己走,我和姐姐两人是个伴,如果赶上爸妈有时间,他们会骑自行车送我们,那也是不常有的的事。晴天还好,一遇上下雨天,泥泞的村路需要穿雨靴,如果是旧雨靴还会漏水,等回家袜子都是湿的,脚被泡的冰凉,还是满遭罪的。

       记得上学路上要经过一个土葬坟场,那是河池村某组的公用坟场。由于那地方离开村子有一段距离,并且是个乱石岗不能长庄稼,所以就被人们“开辟”成了坟场。那时候还都是土葬,每个村民小组都有自己的专用坟场,按家后者是按族划分好相应的区域,老人去世之后就按照辈分从前往后或者是从左往右等方位划地挖穴埋葬。因为这个坟场就在路边不远,也正好在两村之间,所以我每天上学都要经过那里。一开始着实有些害怕,每当进过时都快走几步快速离开。等后来走的多了,再加上周围都是农田,平时也都有很多人在地里干活,所以也就没那么害怕了。但是毕竟我小,姐姐还是个女孩,妈妈总还是不放心,经常会接送我离开那一小段路程,或者在上学放学时分,站在平房顶上看着我俩,甚至看见我们到那个区域的时候就喊我俩的名字给我俩壮胆。现在回想起来,这条小路我也走了四年,直到五年级去镇上的常兴中心小学上学,才算不用每天早中晚的经过这个神秘而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了。

        那时候早上上学比较早,赶上早上圆月当空的时候,雪白而皎洁的月光照在上学的小路上,感觉特别的静谧。尤其是秋天,路两边种的玉米长得比人还高,走在路上就像是走在两堵墙之间,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情不自禁的就会加快脚步,期望早一点能够到学校或是放学回家。等到冬天的时候,天气还是很冷的,农村的家里没有暖气,晚上住的是火炕。火炕会在傍晚时分烧好,晚上睡觉很舒服,但是早上起来穿衣服的时候,棉衣棉裤里面冰凉,若要将腿脚胳膊伸进去,那也是件痛苦的事情。妈妈就想了一个好办法,晚上把棉衣棉裤翻过来,里子朝外暖在炕头,这样早上起来的时候再翻回去,穿衣服时就是暖的,舒服多了。这样出门顶风赶路的开始阶段,身上也就没那么冷了。真是佩服妈妈当时的“聪明”,极大的缓解了冬天起早穿衣服的心理障碍,从心里感谢妈妈。

       小时候的上学路算的上是比较艰苦的,晴天太阳晒,雨天一把伞两脚泥,秋天路边草叶上的寒露会打湿鞋背,冬天顶风冒雪、手脚和耳朵都被冻伤过。很多同龄的小伙伴中途都辍学了,当然也有家庭困难、或者上不几天就下地干活了等等,但我想很大的原因也是受不了这份辛苦,自己打了退堂鼓。这时候就要感谢我的家人,尽量的帮我和姐姐克服这些困难,鼓励和支持我们一直上学。有了这样的基础,才有了我们后面更远的求学大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时候的上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