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优秀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此次的教育改革力度可以说是很彻底的,学校严格按照均衡教育原则,杜绝一切名义的重点班,杜绝一切师资的不平衡分布,杜绝各种加码的课时和作业。

这是一场彻底的教育公平改革。

因为家办这一行的职业关系,我是非常了解中西方教育体系的、且身体力行,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以教育为重心配置其他资源,进而改变生活方式。

先说全世界精英教育的实质,咱中华民族存在几千年了,就是所有国人都知道的孟母三迁,所有的精英教育都严格遵循这个原则,只不过现实中受限于各种条件,在执行上的程度不一样,但凡可以做到的都遵循这个原则,根本在于:选择。

精英或者说顶级的教育,是选择出来的。

当然,选择本身是极端的奢侈品。

昨天青蛙公主夺冠,很多人都在关注,送上祝福的同时当然也想要了解:为什么会有如此优秀的人?

现在大家也都知道背后的故事了,人家就是典型的集中美教育大成的典范。

每一步都选的恰到好处,最终成就一个站在世俗巅峰的年轻人。

谷爱凌和其他所有世界冠军是不一样的,有本质的区别(相信会打开很多海淀妈妈的视野,原来还能这样)。

我在过去十年内送七个孩子到藤校,走的是一模一样的路径,对,精英培养是有唯一且成熟的路的。

学校选择子弟和家庭,家庭选择学校,成为一个正向的螺旋循环。

天资聪明的、家庭知识储备雄厚的、当然财力雄厚的,聚集在一起,成为名校。

一代藤校。代代藤校。

当然这些学校也会选择有潜力的贫寒子弟,甚至减免学费,这有助于提高自己学校的声誉,以及填充新鲜血液,而那有限的名额是极致的、成功的饥饿营销,跟宗教给人“希望”没有任何区别。

天资聪明的孩子是符合正态分布的,出现在贫穷家庭的比例会低于富裕家庭吗?

不会,但贫穷家庭的孩子会受到原生家庭的约束,受到生活环境、物理资源的约束。

还有一个严苛甚至严酷的现实是:孩子只有求利的人性,没有价值取向和道德底线,也没有荣誉感和羞耻心,这个是家庭(父母)构建的。

再加上成长环境和上的学校,如果社区开明清正、友爱和谐,上的学校的学风正,整个社交环境就是开明、尊重知识的,这里的大多数孩子就会以积极成长为风潮、为荣誉感,哪怕极少数不良行为会被排斥。

反之,良善勤奋的孩子会被儿童的社交环境排斥,暴力霸凌社会孤立比比皆是。

我来说说国内的国际学校为什么垃圾?

那是给有钱人卸载责任的收容地,收很多的钱、标榜国际化、高级、贵族,却剥夺了最重要的父母的陪伴,所以性格健全、有爱、爱读书的孩子会遭遇排斥和非暴力的孤立,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会叛逆、标新立异,而且价值观不中不西,最终会被大钱推向失败。

以前的传统教育体制极度内卷,课外补习的业态形成,慢慢畸形,为了利润,在课堂上教的浅,补习班教的深,一切向钱看的氛围导致老师们的行为不端,在课堂上不肯完成应尽的义务。

这是我们当初选择举家搬到杭州的主要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浙江富裕,公立学校会相对尽责一些,老师们普遍负责,我们没有给孩子报任何补习班,也刻意的和各课老师维持关系良好,确保孩子的成长环境相对宽容一些。

自由本身是极端昂贵的成本,自由意志必须懂得什么是真正对自己好的,这个认知就需要宏阔的视野、高端的人脉以及最关键的、你得知道那条唯一正确的路。

我来说一下英美教育体系的精英家庭是怎么全力以赴培养自己孩子的?

买房子不看投资收益、增值啥的,社区以及邻居是谁是唯一的考量因素,父母必须至少有一个积极参加以及贡献社区委员会,父母经常组织各类活动邀请其他家庭参与,注意是家庭局,刻意营造家庭联盟,父母还得是某个知名社会组织比如科学委员会、知名公益组织、知名智库的董事或者成员。

对,孩子出场前,父母已经到招式不管用、需要拼内力的地步了,铺垫好这一切,开始根据孩子的禀赋选择体育运动和各种社会活动,无论是足球、网球、空中瑜伽、芭蕾、游泳、艺术、音乐、社会公益活动,都是在培养孩子的生存拓展能力,培养孩子的文化修养,培养孩子的对抗和合作能力,以及更关键对社会的责任心。

每一个环节都要父母时间精力的陪伴,钱只是入门的最基本条件。

家长和老师还有整个社区、学校、组织在构建场景潜移默化的交给孩子自由意志是怎么回事,自由选择是怎么回事。

西方社会在疫情中表现的很混乱,这实际上就是自由选择,你选择生或死,你为结果负责。

这是非常极端的场景展示欧美的社会实质。

而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的国度,抗疫依靠国家管控,的确是有效,每一个人服从集体意志就可以。

放到教育中,还是做选择。

自由很贵,你是为自己负责,还是献祭部分自由交换安全和稳定。

现在教育改革,要公平,是所有的子弟无论贫寒富有要进入均衡的教育资源配置中,老师不能有倾斜,社交环境不再有区别,从今往后,一切都是你的自由选择,读不读书,一切在你。

家长面临大考,每一步选择都会决定未来的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极端优秀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