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有房有车,但不快乐,也不幸福

昨天早上到达机场安检之后,我把这篇文章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不久后收到这样一条留言,如截图所示。

image

中午下楼吃饭时,想起这件事,想着怎么回他一下。于是,就有了图片上的文字。并且说,打算根据这个对话写点什么,就算是给你的答复,他欣然接受了。

下面我就这个事情说点自己的看法,不一定都对,权当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在文章后面留言区参与讨论,说出你的观点。

人生就是这样,你羡慕我的生活,我却羡慕你的状态。然而,生活就是这样,各有各的活法,也各有各的难。有一句台词说的好,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

image

有的人或许一辈子都在为北京拥有一套房,而劳碌奔波努力着;有的人经过自己的辛勤奋斗早早的就拥有了这一切,就像前面提到的那哥们一样;还有很多人,直到人生走到尽头的那一刻,也没有完成自己的“梦想”。

然而,有房有车又能怎样?还不是不幸福、不快乐吗?写到这突然想起,晓楠姐在读书会暖聚活动现场说的一句话,“物质的富足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感稍纵即逝,而精神的富足却能带来持久的心安和成就感”。

写到这里,觉得前面的问题就已经算是回答了。但是,我还想简单地多聊几句。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一个人一生中有五种需求,如下图所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看看,自己现阶段属于哪个层级。

image

或许通过这个,我们能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看看自己现在所拥有的是什么,缺少的又是什么。

而人格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8个阶段。

简而言之,我们每个人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使命,如果上一个阶段没有很好的完成,那么也将导致自己无力去面对下一个阶段。

image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我们可以知道,人生每个阶段所遇到的冲突或危机(也就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而且上一个没有解决好的话,会直接影响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应该知道自己现阶段在哪,会遇到什么冲突或危机,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去应对它。

我们可以看看自己现在所处的阶段,看看那些冲突是否存在,是否已解决,无法解决是不是上一个阶段出了什么问题。

之所以聊这些,是想说这两个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人格发展阶段论)都可以解释“他在北京有房有车,却感受不到幸福和快乐”这件事。

说完理论的东西,我想说说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当他说,“在北京拼搏了十几年,有房有车却不愿意留在这里”的时候,我就下意识认为,他在这座城市缺少一种归属感,过去的我也一样。

归属感又属于幸福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说我们的内心是空的,怎么可能实现真正的心满意足?这就好比空心的水果,你觉得它会甜吗?它会好吃吗?

最近一直在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正好昨天读到了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章节。

其中有一个观点说,一旦人们达到了某个物质水平的界限,即人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那么财富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就非常小了。或许就这样一句话,就能解释他给我留言时,说的那句话。

虽然我在北京十几年,但同样没有觉得自己属于这里,也就是前面说的没有归属感。然而,当我回复他的那一刻,似乎想明白了一些东西。

我想,归属感不来自北京这个偌大城市的繁华和喧嚣,也并不来自你购买的那个房子,它应该是你内心精神上的一种富足感。

如果你在这里有三两无话不说的知己好友,在他们面前你可以无话不说,无所顾忌,随约随到,随叫随到;

如果你还有一些良师益友,无论远近亲疏,无论你是人生巅峰还是低谷时,他们都会在或明或暗的地方,帮助你和鼓励你;

如果你的家中还有相亲相爱的父母和爱人,她们每晚都会做一桌你喜欢的可口的饭菜,等你回家,一起吃饭。

即便你在北京没有房子,也没有车子,甚至没有多少票子。上面三个“如果”只要你拥有一个,你都将是这个城市里“幸福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在北京有房有车,但不快乐,也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