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约了个下午茶,自打闺蜜结婚后,她和宝贝儿子相处的日常,便成了她张口就来的话题。
今天倒是有点不一样。
闺蜜怏怏的垂着头,郁闷的望向我:“桑子,你说在孩子眼里,我算不算得上是个称职的母亲啊?”
话一出口,我就有点楞,我这闺蜜,自打孩子落地,除了坐月子那段时间安安分分养着,其他时候基本上没闲着。坚持母乳喂养,孩子大小便自己处理,孩子闹腾的那几个月基本上没睡过觉,算是事事亲力亲为。
闺蜜老公并非不想帮忙,奈何闺蜜脾气横,非揽一身活,谁也插不得手,从以前的屁都不懂变成现在的全能妈妈,我打心眼里佩服得紧,所以这个问题真是问住我了。
后来得知,上周末她带儿子去逛服装店,看到一套童装特别好看,想让儿子试穿,但儿子却不乐意,说自己很讨厌这衣服的拉链,犟着不穿,闺蜜不知道为啥心一横非扯着去试试,他儿子边挣脱边喊道:“妈妈,我为什么要听你的,为什么要强迫我做我不喜欢的事情啊,我会讨厌你的!”
这几天,闺蜜想方设法哄儿子开心,儿子看上去不计较那天的小摩擦,每天早晚照常问好,会像以前一样夸她做的饭好吃。
却没有分享今天在学校新交的小伙伴,也不骄傲今天有哪个小女生偷偷塞糖果给他,总而言之,好像有点距离感。
话说到这,我就晓得了,孩子要的,其实只是一份来自父母的尊重。
01
每一代父母,都想给自己孩子最好的。
小到一个奶瓶,一张纸巾,一双袜子,大到婴儿摇篮,层出不穷的电子玩具,以及每所学校,每个辅导班,每堂培训课。
家长们在工作上抛头颅洒热血,想换孩子一个明朗开阔的成长环境,并没有什么不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人们对这句话的认同感我已司空见惯。
可是,有没有人想过,你想给的,孩子就一定想要呢?
一岁的时候,你开车送他去英语学前班。
两岁的时候,你让他去学绘画培养艺术细胞、背古诗增强记忆力。
三岁四岁的时候,你告诉他长大了要好好保护自己的妈妈,把他丢在了跆拳道馆。
孩子的童年被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占据,他压着受着,因为这是你作为生育他的父母想要他去做的。
可是说不定,孩子一岁的时候想要踩到爸爸的脚跟,想要妈妈温暖的怀抱;两岁的时候想听大灰狼的睡前故事入眠;三岁的时候想要跟爸爸妈妈一起坐在沙发上看大头儿子呢?
童年不应该是这样啊。
我记得我甩了鞋子光着个脚丫子在田地里疯跑的豪爽,约几个小伙伴上树摘柿子揣回家的喜悦,跟在刚刚起步的三轮车后面猛得跳上去的惊险,夏天的时候下河沟里捉泥鳅、抓螃蟹,在初生稻苗的田边抓小蝌蚪,夜晚紧紧跟着天上的小亮点追来追去,累了就躺在凉凉的竹床上数划过的流星,冬天的时候在雪地里打滚,扔雪球,打雪仗,现在想起都是满满的充实。
鲁迅《社戏》里面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时并不理解,随着年岁渐长才渐渐明白,好的不是豆,不是戏,而是那单纯的童年。
很庆幸我的父母尊重了我的内心世界,没有把我压榨在枯燥无聊的知识巨洞,没有盲目追逐时代的“烧钱式教育”,让我成长为一个乐观自信随性的孩子。
最好的教育,从来不是把孩子当作上了发条的玩偶,肆意挥洒他的激情。真正的教育,是父母真切的陪伴,是孩子由内散发的童真,是对这个世界真诚的善意。
02
韩剧《请回答1988》里有个片段让我感觉很温暖:德善家里条件很不好,两个荷包蛋一个是姐姐的一个是弟弟的,身为老二只能借口说不喜欢吃。鸡腿一个是老大的一个是老小的,从来没有老二的份。家里煤气泄露,爸妈一人背一个孩子,老二只能自己爬出来。
姐妹两人每年一起过生日,德善哭着说今年想单独过,但没如愿。姐姐宝拉吹完蜡烛,爸妈又点起蜡烛准备唱第二遍生日歌。总被忽略的德善绷不住了哭着跑开,晚上爸爸买了蛋糕,满脸愧疚的说了这段话。
相信看过这部剧的人都跟我一样潸然泪下,有一个打从心眼里尊重子女的父亲有多么可贵,没有为自己的疏忽做解释,只是单单的几句话,就把二女儿心中的委屈一扫而去,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爸爸如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请不要太见怪。
但是大多数父母,都是打着为你好才骂你,为你好才打你的幌子,来限制孩子的个人思维发展。孩子越长越大,家长的教育方式却一成不变,无数个“为你好”渐渐积压成一座厚重大山,不仅充斥了孩子的上半生,也透支了他们的下半生。
03
我以前隔壁住着一家四口,从我搬进来第一天,欢迎我最热烈的便是她母亲的咒骂声,无论何时何地,总把我吓得虎躯一怔。
有一次好像是口袋里的钱少了一点,只听得她一声怒吼,大声质问儿子:“小小年纪不学好,学会偷盗这档子事,我是这么教你的吗?你读书读到脚底板去了?快点把钱给我不然有你好受的!”小女儿就在旁边不停的哭,儿子一声不吭,一副打死不认的架势。后来只听得到她妈妈骂骂咧咧,我以为就这样了。
天黑沉沉的,夏天的傍晚蚊子是很嚣张的,我打开阳台门晾衣服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小男孩倔强的背影,他直直的跪着,不肯松懈,我只得为他开了盏灯。
后来,他男人回来了,得知此事后开口是自己拿了点散钱买早餐,小男孩这才爆发:“为什么错事就一定是我做的,为什么只有我不一样,我也是你们的孩子我也会难过,妈妈你都没有问问我就给我定了罪,我看起来那么像个罪人吗,能不能尊重尊重你们的孩子?”哭声很响很悲凉,我预想中的扑进妈妈怀里的温馨场面随即被打破,“我生你养你这么久,还不够,还指望我为这么点事情给你道歉,想得倒是挺美的,这么能说会道还是我亲生的吗?”妈妈的语气淡薄且讽刺,连我这个旁观者也为之寒心,更别提那个小孩子会多么受伤。
有句老话,父母倾其一生等着我们道谢,而我们却一直渴望有一句迟来的道歉。
不为别的,就单单为了这份彼此的尊重,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意识到,其实为人父母也是一次深刻的历练,无形之中,他们的语言和行为,或多或少伤害到了我们的内心,我们渴望被爱,也渴望被尊重。
也许在父母眼里,这些都是小事,小孩子嘛,记性很差的,可是多年后,这些伤害已生根发芽,或许再提起这件小事的时候,爸爸妈妈还会一脸讶异: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我怎么不记得了。
怎么会记得,伤害只有被伤到的那个人才会铭记于心。
而尊重孩子的父母,就如德善爸爸真心的致歉,德善也一定不会见怪。
04
最后,借用纪伯伦的诗《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的一段话: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希望世间所有的父母,不要再以爱之名,为儿女搭建牢笼,密不透风的呵护,不如尊重儿女内心所望,自己的人生,自己去闯。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