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楔形文字传奇
29. 楔形文字的旅程
楔形文字传奇史话终于演义到了最后一课。依照一般历史书的惯例,应该以时间为序,写一个称为“时间线”(Timeline)的图文概述性结尾,从流淌的时间长河里,获得直观而具象的视觉感受。
楔形文字自B.C.3500发端于乌鲁克的泥板起,直到终结于B.C.330希腊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的马蹄止,都发生于久远的“公元前”(简写B.C.)。楔形文字在约3000年左右的时间内,从两河流域的应用扩展到地中海,成为涵盖各民族的国际通用文字,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影响最大的楔形文字文化圈。延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除了中国汉字,诸多的文字无出其右。
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历史,必然依附和伴随美索不达米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史前行。然而,在书写这段传奇历史的时候,我们把楔形文字泥板的西方发现者和释读者 一 一 介绍完毕,越往下写,两河流域的历史部分就越感到迷惑:它几乎就是“剪不断、理还乱”,像乱麻一样纠缠在一起“线团”。毫不夸张地讲,这是世界文字史乃至整个世界史中最难以理清的一页。
我们曾经指出,围绕美索不达米亚这块连接亚、非、欧大陆的“新月沃土”和“伊甸园”,各路英豪都在这里轮番上场,争夺土地和资源。正如我们曾经引用过的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在《世界通史》中所言:苏美尔城邦国家相互征战削弱了自己的力量,轻易就被北方来的印欧人入侵者和南方来的闪米特人入侵者击败。实际上,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一部分印欧人入侵者与闪米特人入侵者为争夺这块肥沃的两河流域地区而展开长达数千年的斗争史。历史学家、哲学家威尔•杜兰特教授则认为:这里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闪米特与非闪米特流血搏斗的历史。
在苏美尔的特尔·阿斯玛(Tell Asmar)出土过一组苏美尔人群像。苏美尔人在阿布神(Abu,植物之神,图中最高者)带领下向天神祈祷。每个人都睁着一对奇大无比的眼睛,似乎不理解他们来到的这个残酷流血的世界。
因此,除了原创楔形文字的苏美尔人之外,各路入侵者闪米特人和非闪米特人,包括阿卡德人、阿摩利人、库提人、埃兰人、赫梯人、乌拉尔图人、亚述人、迦勒底人和波斯人,约有15种不同入侵者的语言,都直接或间接借用了楔形文字,用来书写和记录本民族的文献。楔形文字的变革(包括文字体和文字功能)都不是同一民族内部的文字改革,而是不同民族在不同的时期完成。这就使我们的“时间线”,不得不涉及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楔形文字,就像罗林森先生那样,去努力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其次,楔形文字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时间,取决于美索不达米亚城邦、王国或帝国的历史分期。然而,即使最权威的历史文献书籍之间,抑或最顶级的亚述学者的著作之间,对美索“各朝各代”的时间界定,正如同那个“苏美尔王表”有数十个不相同的“副本”那样,很难找到统一的时间节点。作为一本通俗的科普读物,我们不得不仿照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楔形文字图书馆(CDLI)和美国研究学院2001年高级研讨会的简化办法,将两河流域历史的分期,取整数年近似表达。
另外,所谓“时间线”虽然可以简单按照我们故事书“三大板块”(即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和亚述,波斯)列举的城邦或王国展开,但读者们必须知晓,这些城邦或王国所控制的地域范围完全不相同(如下图所示)。其中,苏美尔最小,巴比伦次之,亚述最大,而未在图中出现的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更加辽阔。这不仅说明楔形文字随着时间在扩大其影响力,而且说明,除主要王国之外,从纵向讲,我们省略了许多小的王国或城邦;从横向看,“各朝各代”都并列着大量小国或城邦,未能囊括整个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应用全貌。
最后,针对美索不达米亚的研究而言,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尚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争论。最常见是对于苏美尔人的起源问题,这关系到楔形文字的滥觞。一种说法认为B.C.5900出现在两河南部的欧贝德人就是苏美尔人的祖先;另一说法是欧贝德人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土著,而苏美尔人是在B.C.4100左右从它地迁徙而至。我们的故事书不想参与欧贝德是否是苏美尔人争论,因为无论欧贝德人是否为苏美尔人,城市和文字毕竟都是在B.C.3500前后才出现在乌鲁克,欧贝德时期是文化不是文明,我们文字传奇的时间线,只打算从乌鲁克时期说起。
时间线的导言已经写了太多太多。“楔形文字的旅程”将按以上原则总结。历史分期和王朝更迭的梗概划分为12个阶段。先用图表作个导览,并且与中国古代的历史分期进行对照。
楔形文字时间线(Timeline)
1.欧贝德时期(B.C.5900-4100)
欧贝德文化初现。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欧贝德人最早实行劳动分工,形成村落和最早的宗教圣地。
2.乌鲁克时期(B.C.4100-B.C3000)
2a.苏美尔文明曙光。B.C.4100年之前,苏美尔人定居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建立埃利都、尼普尔、基什、乌鲁克、乌尔、拉格什等最早的城市和邦国。B.C.4000年前后,操闪米特语的蛮族阿卡德部落,前后脚紧跟着进入两河南部,与苏美尔人混居。传说乌鲁克的第一位国王恩美卡,用文字记录言语于泥板。
2b.乌鲁克象形字开天辟地。B.C.3500-B.C.3200,苏美尔人在乌鲁克和基什附近,创造出原始楔形文字(象形字或称线形字),主要以线条画出表示各种事物的图画符号,用以帮助记忆收支。迄今已发现乌鲁克原始图画符号2000多个,约有60个符号代表数字,相当于我国古代的结绳记事。
3.苏美尔早王朝I-III(B.C.3000-2300)
3a.苏美尔邦国王权争夺。B.C.2520,乌尔•南希登基成为拉格什第一王朝的开国君主;拉格什王国在诸多城邦国家之中崛起;乌鲁卡基那国王发动历史上第一次维护民众利益的政治改革。
3b.苏鲁帕克书写革命。B.C.2600前后,苏鲁帕克(现代的法拉)发生第一次文字体改革:苏美尔文字由线形字转变为楔形字,以芦苇秆在泥板上书写,字形变为方形繁体,相当于我国的甲骨文和金文。石碑上保留竖行刻写,但泥板上书写的楔形符号被旋转了90度,数量从1000多个减少到600多个。出现了表音的楔形符,文字的作用从辅助记忆,发展到以书面形式表达苏美尔语言,从功能上适应了书写革命要求,成为人类社会第一个真正的文字系统。
4.阿卡德时期(B.C.2300-B.C.2100)
4a.闪米特登上舞台。B.C.2340,闪米特的阿卡德部落萨尔贡一世,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已知的帝国。在萨尔贡的孙子纳拉姆辛统治下,阿卡德王朝达到鼎盛。B.C.2191,灭亡于来自东北部山区的游牧部落库提人。
4b.开启借用楔形字先河。借用苏美尔楔形符号构成阿卡德楔形字,用来表达闪语系的阿卡德语,开启了借用楔形字的先河。文字功能发生质变:部分用来表意,其他的都变成了可以拼写外来语的音节符。仍用繁体楔形符号,字体变得典雅,相当于我国秦朝小篆。符号数量约有600-700个。萨尔贡的女儿恩赫杜安娜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署名作家。
5.乌尔第三王朝(B.C.2100-B.C.2000)
5a.苏美尔王朝复兴。 B.C.2112,乌尔纳姆统一巴比伦尼亚南部,苏美尔王朝复兴,建造乌尔塔庙,颁布世界上最早的法律书《乌尔纳姆法典》。B.C.2004,亡于埃兰人和阿摩利人。
5b.苏美尔文字顶峰。苏美尔楔形字继续向简体方向发展,标志着苏美尔文字发展的顶峰,随之湮灭于巴比伦楔形字。
6.伊辛-拉尔萨时期(B.C.2000-B.C.1800)
6a.阿卡德王朝复辟。阿卡德人伊什比埃拉建立伊辛第一王朝,与阿摩利人纳普拉努姆建立的拉尔萨王国并存。
6b.阿卡德楔形字复兴。闪米特人的阿卡德语在巴比伦和亚述逐渐演变成两种方言——巴比伦语和亚述语。阿卡德楔形字再次复兴。
7. 古巴比伦时期(B.C.1800-B.C.1600)
7a.巴比伦文明开篇。B.C.1894,闪族阿摩利人建立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国王执政,制定第一部完备的《汉谟拉比法典》。B.C.1595,灭亡于来自北方土耳其的赫梯人。
7b. 第二次文字体变革。因阿摩利人接受了阿卡德语,古巴比伦人用阿卡德楔形字表达阿卡德语言,简化了字符笔划,变成古巴比伦楔形字。楔形字简化之后,提高了书写效率,实现了第二次文字体变革,类似我国由秦到汉的隶书革命(隶变)。但为了艺术效果在石碑上保留竖行的繁体字。楔形符号数量约有640个,表音多于表意。世界上第一部伟大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楔形泥板面世。
8.“两河战国”时期(B.C.1600-B.C.1000)
8a.两河混乱600年。赫梯(Hittie)、加喜特(Kassites)、中亚述、埃兰等国相继登场,姑且仿照中国历史称为“战国”时期。属于古印欧人的赫梯人,在小亚细亚中部崛起为强大帝国,入侵并灭了古巴比伦王国。伊朗雅利安人的一支、游牧民族加喜特人,把他们的神圣动物“马”引进两河流域,建立巴比伦第三王朝,共存在五个世纪左右。伊朗高原的土著埃兰人先后建立过古埃兰、中埃兰和新埃兰王国。B.C.1176,鼎盛期的埃兰人攻占过巴比伦。
8b.各显神通楔形字。赫梯人借用楔形符号构成赫梯楔形文字,以表达印欧语系的赫梯语。加喜特人没有借用楔形符号书写自己的语言,直接使用阿卡德楔形字。埃兰人借用楔形符号构成埃兰楔形文字,用来表达孤立语系的埃兰语。发展后的新埃兰楔形文字,在113个楔形符号中,就有80个为音节符,与波斯楔形字同属音节文字。
9.新亚述时期(B.C.1000-600年)
9a.铁血帝国新亚述。闪族的一支亚述人,在萨尔贡二世执政时建立新亚述帝国,建造萨尔贡王宫。其子辛那赫里布国王东征西讨,攻克犹大王国,捣毁巴比伦。亚述巴尼拔国王率军攻占埃兰。版图扩展到从伊朗到地中海直至埃及,成为世界史上第一个军事帝国。
9b.第三次文字体变革。用阿卡德楔形字表达同为闪语系的亚述语,构成新亚述楔形文字。由于语音基本相同,拼写变化较小。但它从巴比伦楔形字体中分化出来,字体笔划达到了简化和规范的顶峰,斜笔划变成横笔或竖笔划,和古字体相差越来越远,实现了第三次文字体变革。楔形字符减少到570个,后期新亚述楔形字逐渐接近音节文字。亚述巴尼拔国王建立楔形文字泥板图书馆。
10.新巴比伦时期(B.C.600-B.C.540)
10a.短暂辉煌新巴比伦。闪族的迦勒底人那波帕拉沙尔建立迦勒底王国,即新巴比伦帝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耶路撒冷,迁徙犹太人为“巴比伦之囚”;重修巴比伦游行大道、伊什塔尔门,建造通天塔与空中花园。B.C.539,波斯居鲁士大帝攻占巴比伦,释放“巴比伦之囚”,灭了新巴比伦帝国。
10b.延续第三次文字体变革。用阿卡德楔形文字表达同为闪语系的迦勒底语,构成新巴比伦楔形文字。由于语音基本相同,拼写变化较小。与新亚述楔形字体相比,也没有太大的改变,延续了第三次文字体变革。
11.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B.C.540-B.C.330)
11a.波斯称霸两河。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居鲁士大帝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的阿契美尼德帝国(波斯第一帝国),美索不达米亚被纳入其版图。
11b.波斯音节楔形文。波斯人借用楔形符号,重新构造了古波斯楔形字,用来表达印欧语系的波斯语。楔形文字功能再次发生质变,彻底变为音节文字(大多数音节和少数字母、表意符的综合),音节字母表分别由36个音节(或字母)、8个表意符和2个分词符构成。
12.希腊化时期(B.C.330-B.C.30)
12a.希腊化时期开始。B.C.330,希腊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攻占巴比伦,灭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B.C.323,亚历山大病死,庞大帝国随之分裂,古希腊历史结束,希腊化时代开始。
12b.楔形文字终结。楔形文字逐步被希腊字母文字和阿拉美亚字母文字代替。迄今发现的最后一块楔形文字泥板,书写时间大约在公元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