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你骂你我心里也疼,可这都是为你好”——教子误区


家庭故事

       一天深夜, 朋友给我打电话,惊慌失措地说他孩子离家出走了。

       原来,朋友的孩子上午在学校和班上一一个同学打架,班主任发现后不仅狠狠批评了他们一-顿,还让双方的家长到学校去。结果,朋友匆匆赶到学校,看到俩孩子身上都被抓伤,恼羞成怒,就当着老师的面狠狠扇了儿子几个嘴巴。

       走出学校后,儿子含泪大声质问他:“是他先打我的, 你凭什么不问清楚就打我!

       朋友怒不可遏:“谁先打谁都不对! 你说你,不好好学习,经常跟别人闹矛盾,害得我低三下凹跟老师说好话!你真是给老子丢人!滚!哪远滚哪去!”

       听完爸爸的一顿训斥, 儿子没说话,头也不回地朝另个方向跑开了。朋友当时正在气头上,看到儿子跑开也没去追,觉得他晚上会自己回家。结果,直到晚 上10点多,也没见儿子的影子。朋友给老师打电话,老师说下午孩子都没来上课....

       了解了事情的经过,我对朋友说:“俩孩子打架,你不同清谁对谁错就对儿子大打出手,还当着老师的面,这样做肯定会让孩子觉得天面子。再说了,孩子期后也界价说是别人先出手打他的,你为什么还要训斥孩于呢?”

       朋友争辩道:“不管怎么说,我也是为了孩子好啊,我打他骂他,自己心里也难受,可是不这样,孩子能改吗?”

       我反问朋友:”如果我经常骂你,你爱听不?就算我是为了你好,你心里肯定还是不能接受。孩子也是样啊。 所以爱孩子,就不能用打骂对待,否则会伤了彼此的感情....

       听我这么一说,朋友在电话那头沉默了。

       过了不久,朋友打电话悲喜交加地告诉我,在家附近找到了孩子,现在正和他一块吃肯德基呢。

教子误区一:

       有些父母教育孩子总是秉承老一辈的模式,以打骂来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认为这是爱孩子的一种方式,所谓“打在儿心,痛在母心”“棍棒底下出

孝子”,这其实也是为了孩子好,能让孩子更听话。

教子误区二:

       有些父母平时也能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讲道理,但是遭遇孩子强烈的反抗时,心里就忍不住要发火,因此就克制不住冲动对孩子打骂,事后又觉得后悔。

教子误区三: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尚小,当其犯错误后,一味地与他讲道理他往往听不进去,从而不利于孩子尽快改正错误,觉得打骂见效快,孩子一旦吃到苦头后就会马上收敛不良行为。

教子误区四:

       看到孩子蛮不讲理,对自己的错误不知悔改,有些父母心里很生气。再加上平时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困扰,心里本来就憋着火,因此就拿孩子出气,把内心的怨气都发泄到孩子身上。

不良影响

孩子变得胆小、懦弱

       父母经常打骂孩子,会使孩子本来的天性受到扭曲,从而一味地听从父母的安排,甚至被强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样就会使孩子逐渐丧失独立性,不敢“越雷池一步”,变得胆小、懦弱,没有大胆的创新意识。并且,父母的打驾方式,还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永久伤害,使孩子变得自卑,或者自暴自弃。

不利于孩子改正错误

       打骂,只能使孩子暂时停止错误行为,但并不能使其深刻认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这样来, 孩子只知道这样做是错的,但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怎么做才算是对的,以后如何改正等。如此,显然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非常不利。等孩子长大后,父母的打骂就再也起不了震慑作用,这时孩子就会肆无忌惮,重蹈覆辙,不断犯错,却不知道如何改正。

使孩子对父母埋下怨恨的种子

       打骂是对孩子正当权利的侵犯。虽然父母是抱着“为孩子好”的初衷这样做的,但是孩子却不这样认为。他会觉得,自己很无助,父母并不爱他,否则不会这样打他骂他。这种想法一旦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扎根后,就会使孩子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产生误解,慢慢地产生怨恨,甚至滋生敌对情绪,加重逆反心理,长大后更加不听话。

解决方案

方案一: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讲道理

       一味地采取打翼的方式教育孩子, 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两种情绪,即坚决服从或坚决反抗。这两不储绪无顺对孩子的成长都不利。因此,爱打驾夜子的父母,应该用讲道理代替打骂,蹲下身,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讨论他所犯的错误,引导孩子找出症因所在,为孩子指明改正的方法。

方案二:别把自己的坏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孩子虽然小,但也有自尊,有自己的正当权利。所以当看到孩子犯错时,父母要先稳定一下自己的情绪 ,不要急吼吼地去教训孩子,而应转变思路,认真想一下“即便骂了孩子,打了孩子,是不是就能解决问题了?”这样思考会有效遏制你对孩子打骂的冲动,从而向其他温柔一些的教育方式转变。 当然,父母中的一方如果看到另一方情急之下要打骂孩子时,不要火上浇油,而应冷静头脑去劝说,制止对孩子的暴力行为。

方案三:孩子的某些错误,不但不能打骂,反而要赏识

       有些孩子在尝试和体验过程中会犯错误,针对这类错误,父母更不能以打骂方式来对待。因为孩子本身还小,在探索过程中需要大人的鼓励和赏识。基于此,父母要学会赞美孩子,即便孩子做得不足,甚至很糟糕。比如,孩子因为喜欢画画而把家里的墙壁当作了画板,这时,父母应诱导孩子:“宝贝,画得这么漂亮啊!可是画在纸上会更好,不仅能贴在你喜欢的地方,还能拿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们分享!”这样一来,孩子受到鼓励后,画画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方案四:“扇个耳光给块糖” ,错上加错

       很多父母,在打骂孩子之后,心里都或多或少有些愧疚,因此就用物质奖励来补偿孩子。这种做法看似爱之切切,其实对孩子有误导作用,很容易让孩子错误地以为,父母是在弥补打骂的过失。这样就会使孩子对自己所犯的错误难以深刻认识,从而不利于改正。因此,父母在采取非暴力方式惩罚孩子时,不要因为爱孩子而心软,使惩罚半途而废。这样不但会使惩罚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使孩子再次犯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打你骂你我心里也疼,可这都是为你好”——教子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