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是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她博学多才,尤其精通音律。她的爸爸蔡邕,是东汉名臣兼大文学家(中国“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就是他创制的),他给女儿取名为蔡琰,字昭姬。后来因为要避司马昭的名讳,便改为文姬。
《三字经》中有言:蔡文姬,善辨琴。
有一次,六岁的蔡文姬在屋外玩耍,父亲蔡邕在屋中弹琴。忽然,“嘣”的一声响,父亲弹奏的琴弦断了一根。文姬隔着墙听到了,就说:“我猜您弹断的是第二根弦!”蔡邕暗自吃惊:我的琴弦确实是第二根断了,文姬是不是碰巧猜对的呢?我不如再试她一次。于是,蔡邕故意又弄断了一根弦,蔡文姬又猜对了。蔡邕非常高兴,开始精心地教她学弹琴。
蔡文姬后来成为音律大家,她在滞留匈奴期间创作的《胡笳十八拍》是她的传世名曲。
蔡文姬早期嫁给河东卫氏家族的卫仲道,卫仲道早亡,二人又没有子嗣,于是她回到自己家里。
蔡文姬年纪轻轻就成了个小寡妇。这一点,和西汉的大才女卓文君竟惊人地相似,卓大才女也是新婚后没多久就死了丈夫。或许是因为蔡文姬、卓文君这样的才女已经被上天赋予了太多东西,像什么家世,美貌,才华,她们全都拥有了。根据运气守恒定律,她们的感情路,甚至是人生路,都会比普通人更坎坷一些。
蔡小姐的人生,很不幸地被设定成了地狱模式,所有的倒霉事儿,都让她碰上了。
关关难过,可关关还是得过。新婚丧夫,只是第一个关卡,难度系数仅仅为低。
餐文姬回来之后,他的父亲蔡邕又因为政治问题,下狱致死。蔡文姬的母亲伤心过度,一病不起,没多久竟也随着蔡邕走了。父母双亡,是她人生中的第二个关卡。
然而更虐的事,还在后面。
兴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乱关中,匈奴趁机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
蔡文姬后来根据自己在胡地的经历,写就了《胡笳十八拍》。蔡文姬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并生下两个儿子。
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建安十一年(207年),曹操向来喜爱文学、书法,常与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曹操见蔡邕没有子嗣,用金璧从匈奴那里将蔡文姬赎回来,并将蔡文姬嫁给董祀。
这一年,她年过三十,却已经历了丈夫早逝、父母双亡、被掳胡地、母子分离这一系列的巨大人生变故,每一个变故对常人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打击,可蔡文姬却一一扛了下来。这些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却全部加诸一个弱女子身上。也不知道历史上的蔡文姬其人,到底拥有一颗怎样强大的内心,才能将崩溃边缘的自己,一次次地拉回来,又目光坚毅地活下去。她始终在不屈地挣扎,在无声地抗争。
婚后的第三年,董祀不慎犯了罪,被判处死刑。蔡文姬又一次面临着失去亲人的局面。
可是她不能再失去了。蔡文姬去找曹操给董祀求情。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公卿名士,对满堂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蔡文姬披散着头发光着脚,叩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满堂宾客都为之动容。但曹操却说:“可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蔡文姬说:“你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终于被蔡文姬感动,赦免了董祀。
蔡文姬为夫求情的事迹,被记载在《后汉书》里。有人说,是夫妻二人情深义重,才会让蔡文姬不惜一切相救。可也许,是因为蔡文姬已背负了太多太多,董祀若是死了,便会成为压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书上还记载,后来曹操问蔡文姬,你家的古籍还在吗?蔡文姬说,父亲曾留下了四千多卷古书,却因颠沛流离几乎全部丢失。我倒是记下了一些,有四百多篇。曹操说,那我派十个人帮夫人记录下来可以吗?蔡文姬说,大可不必。男女授受不亲,我一个人写下来给您就是。
整整四百多篇文章,蔡文姬一一默写了下来。那些珍贵古籍中的内容,才得以流传于世。若是没有蔡文姬,中国的一些历史文化怕是要断档了。
她从那么多的人生之大痛大悲中活了下来,写下了流芳千古的《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还为国家整理和补充战乱中流失的古籍。她的形象不朽于世,散发着神圣的光辉。《后汉书》的作者范晔评价她是: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后世根据她留下的作品,将她评为“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她的确是才女,是一段传奇。可首先,她是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她经历着最痛的事情,却写下了最令人动容的诗歌。
《胡笳十八拍》的琴音沉郁顿挫,如同凿子一般,将蔡文姬那段尘封的胡地岁月凿了个缺口,往事哗然而出。那个在乱世中受尽磨难却坚韧不屈的女子,正一步步踽踽独行于历史长长的甬道之中。她越走越佝偻,柔弱的双肩上仿佛背负着极为沉重的东西,将她压得都快喘不上气了。可她仍颤抖着手,书写下了那段锥心刺骨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