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金庸走了。
本次以为是又一次恶毒的造谣,没想到却等来官方的证实。
他走了,仿佛把年少上课时,偷看他的书的懵懂青春一并带走了,一时竟有点无所适从。
我想起《神雕侠侣》里,杨过的一句话:“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
老先生,山高水长,我们江湖再会。
|01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在浙江海宁的一个书香世家。
海宁查氏是世家望族,康熙年间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
明清两代,共出了22个进士,成为江南有数的“文宦之家”。
进入近现代,查氏一族依旧能人辈出,实业家査济民,教育家査良钊,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诗人查良铮(穆旦)。
还有一些更耳熟能详的旁系亲属,比如:
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
钱学森,是金庸的表姐夫
琼瑶,是金庸的表外甥女
蒋百里,是金庸的姑父
真正的书香门第啊,受家庭氛围的熏陶,金庸从小熟读各类诗文,据说他小时候,家里有三间书房,里面藏书丰富,既有新文艺作品,也有古典文学,而金庸在小小年纪,便已经读完了这些藏书。
不得不说,牛逼的人都是早早开挂的。
15岁的时候,他与两名同学编写了《献给投考初中者》,是针对升学考试方面的工具书。这本书也为金庸带来了很大的收益:一笔足够他读完大学的钱。
(金庸年轻时照片)
|02
其实金庸本人便是颇具侠气的,年轻时候甚至有几分狷狂。
初中时候,因为不满学校不合理的管制,写下《阿丽丝漫游记》,讽刺了学校领导,为此被学校勒令退学。
后来在大学时候也发生过类似的事,因为学校强制要求学生敬礼,甚至把不敬礼的学生拉到台上去殴打,让他们跪在地上忏悔。
于是金庸先生就去和教导主任交涉,他觉得不应该用武力和暴力去解决这个问题,到了学期末金庸被告知思想不及格,又一次被退学。
1947年,金庸曾进入上海《大公报》任职,后来他辞职后创办了《明报》,便是看不惯《大公报》所报道的“虚假事实”。
他说:“我办《明报》的时候,就是希望能够主持公正,把事实真相告诉给读者。”
创立《明报》时期,金庸基本每天都是日间写社评,晚间写武侠,这样高强度的节奏还能保持日更,几乎数十年间无间断。
也正是这份努力,30年时间,金庸将《明报》塑造成香港极具影响力的报纸。
|03
金庸一生曾有过很多光辉的头衔。
他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
他是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他是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他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与其余三名才子:倪匡、蔡澜、黄霑是至交好友。
然而,他最为世人所熟悉的身份,是武侠小说作家。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金庸用他十四本著作的头一个字,写成的一副对联。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金庸还有一本小说没有包含在这十四个字里,那是《越女剑》。
其实金庸开始写武侠是一种机缘巧合。
1954年,金庸在《新晚报》就职,和当时的另外一个武侠名家梁羽生是同事。
那时候梁羽生已经连写了三部武侠小说,暂时没有新的构想。
主编找来了金庸,问他是否愿意接替梁羽生,在武侠专栏那里写文章。
于是,他把查良镛的最后一个“镛”字,拆分成金庸,成为他的笔名。
于是,他开启了一个快意恩仇、变幻奇诡的瑰丽江湖。
于是,有了我们记忆中,那个上数学课偷偷看金庸的自己,那个关灯后在被窝里打手电看金庸的自己。
|04
金庸的武侠小说,构筑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和核心价值。
武林泰斗,是少林武当。中流砥柱,是五岳剑派、丐帮等名门正派。边缘的还有四大家族、大理段氏、逍遥派等。比较末流的,有诸如福威镖局,巨鲸帮等。而与之相对的,反派也有日月神教,星宿派等。
这是一个完整的体制。而体制之中又各有各的逆袭和没落,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玄幻的故事。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最绕不过去的一个词,便是侠骨柔情。
金庸无疑是多情的,所以他写情才会格外动人。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终,直教人生死相许,直教人忘了自己,深陷魔障也不悔的,是李莫愁。
清幽高冷,懵懂天真,不染纤尘,而又至情至性,不受世俗所缚的,是小龙女。
豁达宽厚,能陪你游荡江湖苦苦寻觅,也能真诚祝福,转身成就更好自己的,是郭襄。
(郭襄)
不止缠绵悱恻的爱情,还有让曲洋生死相交的知音之情,有韦小宝为之苦苦周旋的最初知交之情,有令狐冲宁愿刺伤自己,也不敢辜负的信义之情。
风尘之中,尽是性情中人。
如果说,古龙世界的侠是孤高的,徐克世界的侠是不羁的,那金庸世界的侠是儒雅的,是宽厚的,是包容的。
所以在金庸世界,主角都是不完美的,憨傻的郭靖,自卑自傲的杨过,浪荡的令狐冲,狡诈的韦小宝,优柔寡断的张无忌,卑怯的陈家洛。
金庸写的是侠,也是人。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锄强扶弱、匡扶正义是侠。
路见不平,仗言一句,也是侠。
为家国社稷,为民族大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侠之大者。
那些年,金庸教会我的:只要心中有义,不行劣事,多行善举,上至飞檐走壁的绝世高手,下至庸庸碌碌的走卒贩夫,人人都可以是侠。
(乔峰)
|05
金庸走了,但是侠义未走。
我们还有跪地为晕倒流浪老汉人工呼吸的女学生。
我们还有为卡在高楼栏杆里的小孩,托举几个小时的义士。
我们还有洪灾火海里、地震台风中,逆着得救的疏散人群,往危险中心走去的伟岸背影。
|06
高晓松说:“如果没有金庸,我们的少年时代该是多么仓皇”
金庸走了,我们的青春也走了,但是此间少年仍未走远。
我们还有执义仗言的耿直。
我们还有不畏选择的勇气。
我们还有天马行空的想象。
仗剑归来,仍是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