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部电影,和《你好,李焕英》有着诸多共同之处。
同样是时空穿越题材;
同样充满喜剧元素;
同样关于亲情;
同样是跨界导演执导;
同样在春节档上映。
说的就是2017年的《乘风破浪》。
两部电影都是“10亿+俱乐部”成员,不同的是,《你好,李焕英》现已突破52亿票房,距离内地影史票冠《战狼2》只剩下4亿左右的距离;《乘风破浪》却只是刚好破10亿,而且在春节档的竞争中并不强势,最后总票房排位只能位列第三。
为何同一种类型和套路,会出现如此差距?
是韩寒的导演功力不如贾玲,还是邓超、彭于晏的票房号召力不如沈腾?
或许都不是。
而是……
①市场环境
《你好,李焕英》拥有着一个更优越的市场环境。
而在4年前,口碑效应并不像现在这么强劲。
从2013年春节档开始,到2017年,除了有两年周星驰亲自出马,以碾压之势取胜之外,其余3年,进入到春节档的影片品质都不咋地,夺得最终票冠的,并不是口碑最好的。
那时观众更热衷于凑热闹,真正去鉴赏电影的,更集中在影迷群体,所以导演和演员都有谁,宣发下了多少功夫,商业元素够不够多,对票房的影响更大一些。
品质不够好没关系,只要有周润发,周星驰,成龙这些大牌坐镇,市场针对性做得强一些,一样可以拿到票房总冠军。
以至于一些不错的片子会被埋没,比如2015年的《狼图腾》。
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一部春节档电影。
当年其实也有口碑效应,不过很有限。在单日票房逆袭《天将雄狮》之后,《狼图腾》的总票房却没能超过去,而与总票冠《澳门风云2》始终还有一定差距。
2017年的环境比2015年好了一些。
春节档口碑最好的《乘风破浪》相比《狼图腾》有着更强的竞争力,开画票房排名第四,第二周冲进前三,第三周第二(仅计算春节档电影),并最终单日和单周票房反超了总票冠《功夫瑜伽》。
好了一些,但还不够好。
毕竟《乘风破浪》还没到“得口碑得天下”的地步。
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才迎来了真正的口碑时代。
春节档《红海行动》,国庆档《无双》,两部佳作都靠着强劲的口碑攻势,逆袭成为档期总票冠。
2019年就轮到《流浪地球》表演逆袭好戏,暑期档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一路走高,示范了什么叫“得口碑得天下”。
2020年的影院停摆对良好发展的市场环境并无颠覆性的影响,越来越多人去影院不再只是凑热闹,更会对电影进行不同程度地鉴赏,评价,这种现象仍旧在持续,品质较好的片子还是有着比以往更大的优势。
于是获得好评度最高的《你好,李焕英》,便轻松地搞定了《唐人街探案3》。
2017年的春节档要是放到2021年,说不定《乘风破浪》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②情感力量
要是将《乘风破浪》单独拿出来,代替《你好,李焕英》参战2021年春节档,却很难能迅速打败《唐探3》,乃至是《刺杀小说家》。
原因可想而知,是口碑确实没像贾玲那样,达到好评如潮的程度。
那就是因为从小说界过来的韩寒的导演功力,或者说导演天赋,不如从小品界过来的贾玲?
理论上来说,韩寒在拍《乘风破浪》时,已经有了处女作《后会无期》的经验,且对电影的品味和认知都是不错的,论实力他绝对不输刚拍处女作的贾玲。
那是什么导致韩寒没能拍出口碑爆款呢?
是选择。
首先是素材选择。
贾玲选择的是,以她亲生母亲的真实经历为故事蓝本,真实的故事更容易让观众信服,哪怕她增加了奇幻穿越元素。
韩寒实际上是改编致敬了《回到未来》、《新难兄难弟》、《时光倒流七十年》三部老片,基础其他电影改编的(也就是翻拍),在市场上的爆发力远不如基于真实事件改编。
随便看看内地影史票房榜就知道了。
超30亿的。
《战狼2》,《红海行动》,基于撤侨事件改编;
《我和我的祖国》,还原重要历史事件;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
《我不是药神》,改编自轰动一时的“陆勇假药案”。
超30亿的翻拍电影,一部都没有。
《西虹市首富》和《误杀》这两部,已经是国产翻拍当中的佼佼者。
今年春节档的《人潮汹涌》,上映前就明说是翻拍,结果预售成绩是非常惨淡。
素材选择没贾玲的那么容易受观众追捧,其次在创作方向的选择上,韩寒也和贾玲有所不同。
《你好,李焕英》的制胜关键,不是电影拍得有多有趣搞笑,而是情感力量之强大。
母亲李焕英的经历是真实存在的,贾玲拿出了她的真诚,将她的情感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同时观众感受到了她对母亲的那种强烈的爱意,以及遗憾。
电影上映后,宣发上着重的,也不是观众看《李焕英》如何笑,而是看《李焕英》如何哭。
韩寒通过《乘风破浪》找到了自己的喜剧风格,但是,他却未能给观众带来足够浓烈的情感共鸣。
《后会无期》的问题就很明显,他创作出大量金句,直接写成台词,可对于电影来说,这是一种拙劣的说教方式,就算观众觉得有道理,也很难因此有移情于角色。
到了《乘风破浪》,他终于学会用故事去表达思想,然而,他并没有专注于彭于晏和邓超从反目成仇到称兄道弟的父子情,各种次要情节,并不是齐心协力地烘托父子情的主线,有的甚至只是为了搞笑而存在,比如未来富豪小马同学。
《你好,李焕英》的支线则要简单有力许多,比如陈赫的那条母子情支线,就起到了激发贾玲去懂得珍惜母亲的作用。
贾玲一心一意想要致敬母亲,结果迎来了情感爆发,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韩寒就比较贪心,他想做好电影的各个方面,奈何执导经验还很有限,没能一蹴而就。
两人的选择都没有错,只是不同的选择,会造成不同的结果而已了。
③剧情设置
如果结局没有缝裤子的巧妙反转,《你好,李焕英》的口碑可能还没这么出色。
将《乘风破浪》拿来比较,结局一对比,就将两部电影的差距比了出来。
穿越已经是接近烂俗的情节,因此此类故事的创作难度是越来越高,没点细节、伏笔,都很难脱颖而出。
《乘风破浪》基于三部老片改编,却没能做出有力的创新。
整部电影的剧情可谓是波澜不惊,肯定有很多观众看到一半就已经猜到了结局。韩寒作为作家也没有制造出什么惊喜,结局就在父子二人安静淡然的“重逢”中落幕。
也许韩寒是觉得这样的含蓄表达会比较“高级”,可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脑细胞是奢侈的,要转个弯再get到泪点,可能人都已经在影院外面了。
更何况韩寒在前面埋下的情感伏笔并不够多。
专注母女情的贾玲,绝大多数情节都是“为了母亲而做”,才让最后的情感堆积到一个高点,随着结局而爆发。
结局的反转可以用震撼来形容。
反转不仅带来了惊喜,让前面大半部电影的平庸焕然一新,而且,更重要的是,这反转设置是紧扣主题的。
贾玲终于顿悟李焕英的“真实身份”,然后想要追上母亲,追回遗憾。这其实是暗示,母亲其实一直在身边,但贾玲却没发现,现实中她没有好好珍惜母亲的存在,等到觉悟母亲一直都在自己身边关心自己时,却已经为时已晚,再也没有好好相处的机会。
人就是这样,总是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眼前人就在身边。
这样的共鸣点一出来,掉眼泪是人之常情。
确实贾玲在结局的用力煽情,手法上相比韩寒的要简单粗暴很多。光从表现手法来说,韩寒要比贾玲更会玩。
但如今绝大多数的观众都不会在意手法是否足够高端,能看懂故事,能感同身受,能有所感想,那就足以给出一个大大的好评了。
韩寒能让观众看懂故事,可惜不甘俗套的他,在电影的表达上,还差了一点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