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成语故事35:三思而行

一竹居,两味茶,三不五时来论语…


【成语故事】


季文子,春秋时鲁国大夫,三桓的季氏掌门。

鲁文公六年秋,他去晋国聘问。临行前,他让手下准备了一些丧事用品。手下非常不解。他解释说:“有备无患。要用却没有,怎么办?即使用不上,也没事?”

东门归父在鲁宣公支持下,想借力晋国驱逐三桓。聘问晋国时,宣公去世了。季文子立马在朝廷上说:“让我们杀嫡立庶,以致失去大国援助的,是东门襄仲(东门归父的父亲)啊!”因此,鲁国驱逐了东门族人。

鲁成公十六年,叔孙宣伯派人告诉晋国说:“要使鲁国服从晋国,请你杀了季文子,我再把孟献子杀了。”因此,晋国借机拘留了季文子。后在鲁国大夫子叔声伯劝说下,季文子才被赦免。回国后,季文子立马驱逐叔孙宣伯,改立叔孙穆叔。

鲁襄公六年,季文子去世。他家中,没有穿丝绸的妾,没有喂粮食的马,没有金银玉器,没有双份用具。


凡事,季文子三思而行。


【成语释义】


三:再三,表示多次。反复考虑后再做。


【成语用法】


近义词:从长计议;谨言慎行

反义词:轻举妄动;草率从事


【成语出处】


季文子①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②(《公冶长5·20》)


【论语释义】


①季文子:季孙行父,鲁国大夫。

②季文子每件事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听到了,说:“想两次也就可以了。”


和气生财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成语故事35: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