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亲子阅读百科新知系列之《探索太阳系》

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852天。


太空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话题之一,今天给大家分享下太阳系和太阳系之外的太空领域。这两本书很有意思,分别是《探索太阳系》和《超越太阳系》。

我们都知道市面上有关太空,宇宙等话题的书籍非常多,但让这套书脱颖而出的是它独特的科学史风格。不仅介绍了许多有关于太阳系和天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还把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以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

有句话讲,如果你被一大堆科学知识噎住了,科学史就是帮你顺下去的那杯水。脑子里装了一堆太空天文知识的小朋友要看过来了。有时候,你是不是会感觉到那些知识在干架?谁在前谁在后?谁是被证实的?谁是一种假设。

所以,大朋友们不妨带着小朋友来一场奇妙的科学史之旅。理清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获悉人类探索世界那些重要的里程碑。让科学史成为打开孩子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

正如科学史作家恩斯特·彼得·费舍尔所说,虽然从后门楼梯进来的人,都是静悄悄地进入知识之屋,但绝不会得不到真诚的欢迎。

回到这两本书,它们分别获得过美国航空航天协会(AIAA)儿童文学奖和全球知名科学教师组织NSTA推荐优秀科普书籍等荣誉。

作者玛丽·凯·卡森是一位美国青少年非虚构类书籍作家。自由撰稿人,早年曾供职于美国学者出版社教学杂志《超级科学》。之后20多年为儿童和教师撰写了太空,天气,自然等各类科学和历史主题到50多本书籍。

所以作者高超的科学故事技巧也在本书当中一览无遗。除了精彩的主线之外,书中还包含了丰富多彩的专栏板块。不仅有精彩的先驱人物小传,还有翔实、准确的专业术语指南。还有趣味十足,易于上手的实践活动,让孩子在阅读时爱不释手,放下书也能够继续探索,自主学习相关知识。

当然,精美的天文学图片是必不可少的,但这本书还提供了大量的科学家工作的历史照片。为孩子还原历史性的时刻现场,带孩子重温那一段段激动人心的太空之旅。

人类航天史的一些重要节点我们也了解一下。20世纪中叶到70年代初,是人类航天史上的启蒙时代。那个时候二战结束,美苏冷战开启,两大超级大国的经济科技,从战争的创伤当中恢复过来,并在竞争当中快速发展。

出于国土安全和战略部署的考虑,两个超级大国几乎在同一时间敏锐地察觉到了,太空这片人类未来的潜在战场。于是乎,千百年间古代先哲,只能仰望的这片星穹,第一次变得“触手可及”。在政府的造势声当中,民众的热情也开始被推向了高潮。

太空中有上帝吗?地球真的是一个球体吗?诸如此类看似天真却又迫切的问题,成了全人类热烈讨论的对象。而美苏两国都想做第一个回答者。

1957年4月10号,苏联率先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虽然时任苏联领导人的赫鲁晓夫反应平淡,但在苏联这颗人造卫星向全球广播的“滴滴滴”声中,美国人感到十分焦虑。

这不仅意味着他们输掉了第一轮的太空竞赛。还意味着从此苏联有了全球范围内投放核武器的潜在能力。就算美国人快马加鞭,希望迎头赶上的时候。苏联又成功将人类史上第一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

这一伟大的成就让美国人随后的一系列同样堪称伟大的航天成就黯然失色。美国人继而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美国要成为第一个实现载人登月的国家。而后来的故事,我们也就都知道了。

阿姆斯特朗的那句名言:这是我的一小步,也是人类的一大步。无意当中成了人类航天事业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的一个隐喻。

当然,人类的空间探索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还有科研人才,还随时面临着巨额的损失。有时候,这些损失甚至是以科学家还有宇航员的生命为代价的。特别是在那个航天工业尚不成熟的年代,即使是美苏这样的超级大国,在航天发射领域的成功率在今天看来也是低得可怜。

因此,发生过很多次重大的航天事故,而且离我们最近的一次航天事故要数2003年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空难。7名机组人员全部不幸遇难。有些人可能就会问了,既然代价这么大,为什么我们还要开展航天事业呢?是不是没有了冷战这样的战争阴影的威胁,我们就可以不用下这么大的力气去发展航天事业呢?

1970年一位来自赞比亚的修女玛丽·朱昆达给nasa的科学副总监。恩斯特·史都林格博士写了这样一封信,大意是,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为什么你们还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对此,恩斯特·史都林格博士做出了令人感动且发人深思的回复。他的这封真挚的回信随后由nasa以《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为标题发表。在回信当中,恩斯特首先肯定了修女的悲悯之心,并向修女献身于帮助身处困境的其他人的行为,表达了崇高的敬意,然后耐心地解释了航天预算,相对于其他政府预算并不高的事实。

恩斯特说自己和自己的朋友,当然都乐于多捐出一些钱,用于缓解地球上的饥荒等问题。可想要最终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不是靠取消一两个探索火星的计划就能够实现的。相反,他相信发展航天科技才是唯一的出路。

小到用卫星勘察气候变化和土壤旱情,晴雨天等等,促进农业增产。大到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有提高一代人的科学素养。莫不如此。恩斯特还随信寄出了一张1968年,圣诞节由阿波罗8号在环月轨道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他饱含深情地说道,尽管我们开展的太空项目研究的东西离地球很遥远,已经将人类的视野延伸至月亮、至太阳、至星球、直至那遥远的星辰,但天文学家对地球的关注,超过以上所有的天外之物。太空项目带来的不仅有那些新技术所提供的生活品质的提升。随着对宇宙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地球,对生命,对人类自身的感激之情也将越深。太空探索让地球更美好。

我们在这里不必讨论谁对谁错,修女的悲悯之心令人感动。但我们也要看到的是修女关注的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必然会遇到的。而发展中的问题只有通过更快更好的发展才能够解决。

这个小故事你是否也深受触动了呢。生在伟大祖国怀抱中的我们,虽然并没有遭受到战乱,还有饥荒的痛苦。但我们不妨回想一下,还有多少人能够记得短短十多年前,没有智能手机的我们,是如何在公交车和地铁上打发时间的。出门在外时,又有多少人已经离不开各种电子地图还有导航设备了呢。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在悄无声息当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却很快成为了一种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在我们享受着这些现代化便利时,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它们诞生于何处。

实际上,我们现在享受着的很多发明恰恰来自于航天领域。举个例子,方便面当中的脱水蔬菜,最早就是为了解决宇航员在太空中的饮食问题而发明出来的。我们现在用的数码相机也源于早期的卫星上面的探测设备。在医疗领域大显身手的核磁共振和CT的技术基础则来自于早年间,nasa开发的数字影像处理技术,更不用说电子通讯,定位和导航系统。

这些显而易见得益于航天发展的民用技术了。航天领域的研究促进了天文学,材料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医学等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哪怕是看似在航天领域失败的发明。它在转为民用之后也能够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

据研究,航天产业1美元的投入都将带来7-12美元的外部效益。所以说航天事业不仅是科学家和宇航员们的事情。它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网上流传这样的一段话,大意是中华民族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因而在近代饱受屈辱,所以我们不能再错过航天时代。这里以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著名的关于开展登月计划的演讲《我们选择登月》中的一段话,作为文末的结尾。

在演讲中,肯尼迪总统说道,我们决定在这十年间登上月球并实现更多的梦想,并非因为它们轻而易举,而正是因为它们困难重重。因为这个目标将有助于凝聚并测试我们顶尖的技术和最佳的力量,因为我们乐于接受挑战,因为这个挑战我们不愿推迟,因为这样的挑战我们志在必得,而其他的挑战亦是如此……太空就在那儿,而我们将投入探索。月球和其他的星球就在那儿,获得知识与和平的新希望就在那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852】亲子阅读百科新知系列之《探索太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