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变革

学习随笔

2018.5.12  上海洋泾中学

夏志芳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课程研究所学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专家,是该学科领域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地理学习论》研究专著,建构了将西方学习理论与中国学习传统相结合的我国地理学习的研究体系,探究了地理认知心理现象与原因,提出了地理学习的原则与模式。积极参与我国地理课程标准的研制与地理新教材的编写,并先后主持了多项教育部有关教科书编制与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科研课题,为我国地理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建议。

核心素养的解读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定义解读

核心素养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落实“核心素养”的途径

百家争鸣

双机教学

细化到教学工作中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三效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在《有效的主管》一书中简明扼要地指出:“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效率和效能不应偏废,但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我们当然希望同时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与效能无法兼得时,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 在这段论述中,彼得·德鲁克提出了两组并列的概念:效率和效能,正确做事和做正确的事。

        在现实生活中,关注点往往都在于前者:效率和正确做事。但实际上,第一重要的却是效能而非效率,是做正确的事而非正确做事。“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有着本质的区别。“正确地做事”是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正确地做事”将变得毫无意义。倡导“正确做事”的工作方法和培养“正确做事”的人与倡导“做正确的事”的工作方法和培养“做正确的事”的人,其产生的效益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保守的、被动接受的,而后者是进取创新的、主动的。

图片发自App

被动变成主动学习

理解与内化

新旧知识的整合是知识革新的过程。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附网搜的八图对比

中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澳大利亚

欧盟  德国

经合组织

你可能感兴趣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