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7 一日历史:《江南百景图》(一)城里的水(上)

为什么会确定这个选题?因为翻出了一本张驭寰的《中国城池史》。(其实是因为《江南百景图》真好玩)


穿城河道有四.南壁曰蔡河.自陈蔡由西南戴楼门入京城.辽绕自东南陈州门出.——《东京梦华录》

《江南百景图》实况解说(一):城里的水

众所周知,在《江南百景图》中,城池被水包围,不知所措,而在现实世界中,从古至今繁盛的城市不乏水元素的存在。那么,除了空气中存在的水汽以外,城里还有什么水?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周易·井卦》

一.水井

1.水井是什么?

中国民间长期习用的是圆形筒井。直径多为1~2米﹐深度一般为数米到20~30米﹐施工时人可直接下入井筒中挖掘土石。这种井只宜于开采浅层地下水。即如图:

元·王桢《农书》

井上这个通过转动取水的东西叫做“辘轳”:

图源百科

辘轳起源于战国时期,是绞车的一种类型,原用于从竖井中提取铜矿石,这种辘轳称为起重辘轳,在《四体书势》注《世说新语·巧艺》中提到因为误将牌匾提前挂在离地二十五丈(约合今60.5米)的地方,于是把我们韦诞老哥用起重辘轳提了上去,在感受了60米高空的大风之后,韦老哥头发都白了,下来第一件事告诉子孙:“憋学书法了!”——“既下,头鬓皓然,因敕儿孙:‘勿复学书。’”

扯远了

至于用来打水的辘轳被称为井辘轳,较早可以在南唐李璟的词《应天长》中:“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众所周知,李璟是一个穷兵黩武,奢侈无度的皇帝,那么能在他的词里看见辘轳,一可能仅仅皇宫里有二可能是这东西实在太多,以至于随处可见。以及《世说新语·排调》中记载桓玄,顾恺之和殷仲堪共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后面就是那句著名的“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再后面更广泛的对井辘轳的记载可见于元代王桢的《农书》和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其中《农书》还记述了一种复式辘轳:绕在轴筒上的绳子两端各系一个容器,“顺逆交转,所悬之器虚者下,盈者上,更相上下,次第不辍,见功甚速。”这就省去空容器的行程时间;同时,空容器的重量也起一定的平衡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我们需要明确一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凿水井的国家。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之一《击壤歌》中提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其中“凿井而饮”一句说明在先民时期我们就已经有了开凿井水的知识;《通典》:“昔黄帝始经土设井以塞诤端,立步制亩以防不足,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於中。”也有黄帝时期就存在的说法;而《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中记载在山东一带龙山文化遗址中的丁公(钉宫)遗址和西吴寺遗址都有水井的发现,综上所述,水井,确实是我国最早的发明。

井有什么用呢?

一般我们想到的都是取生活用水(饮用为主),即我们在城中看见的井一般是作此用,《江南百景图》中有一张这样的图:

图源:江南百景图吧

说明同样是井水,品质也有不同。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水部·井泉水》中写道:“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即说的就是山泉水,而山泉水又比从近处江湖中渗出的井水品质更高,至于城市的污水沟渠和下水道的水更是无法饮用。但是水总共就那么多,如何保证和提高水质成为了井水应用的主要问题。

古代保证井水水质主要从水源和取后水处理两方面下手:

1.通过过滤装置如贝壳,石头,竹炭等放置于井底,使得从井中打出水之前先经过这些过滤装置的第一步过滤,其实就是现代净水器的前身;

2.用水裙,井盖等设施,保护井水不被虫豸或者污染物影响;

3.定期淘浚水井,清除污物和泥沙;

4.往井水里投中草药:

“入丹砂镇之,令人多寿。”——《本草纲目·水部·井泉水》;“必先浚井,纳青术数斤于其中,以避瘟气。”——《水南翰记》

除了饮用之外,井水用得最多的就是井灌;

井灌主要分布于干旱的北方地区,如河北,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省。井灌最早出现于商周时期,即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井田制,井田制因何而得名?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制度下的田地划分像一个“井”字,更是因为在每一组井字形田中有一眼水井,用以井灌和饮用,这就是为什么古代“井”字多写作“丼”形。而井灌最盛时大概是明清时期,可能与当时人口比较密集,农耕经济发达相关,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以徐光启《农政全书》为代表的井灌相关水利著作及水文地理(指凿井)的知识迸发。

元·王桢《农书》井灌农田图

此外除了饮用和灌溉,井水能干的事还包括制药——阿胶,酿酒——汾酒等作用,不一一赘述。

那么有什么和井相关的彩蛋吗?

有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此处的“床”只得不是我们平常说的床,在《辞海》中,它指的是:

井上围栏。


城里的水(上)结束了,本来还想写凿井,后面发现我是文科生,不是工科生,至于与井相关的神话,附在这里,不再一一转述。

1.北新桥锁龙井 2.“泉神”螺女知恩图报(后来演变为海螺姑娘) 3.柳毅龙宫救女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7-17 一日历史:《江南百景图》(一)城里的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