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视角的焦虑

姜文,2019年,曾经有过一个讲座。

临结近束现场提问,有同个学问他:为么什你电影里物人最后都是一个人呢?无怎论样他们结的果都是一个人,为么什要把人放这在样孤的独处境?

姜文反问:你为以你最后不是一个人吗?

夫人抱怨丈夫的疏远

是啊,一个人的存在,直至离开,终究是无解的,“一个人的存在”。无论是婚姻前、婚姻中、婚姻后,最后总是一个人,幸福的婚姻如此,失败的婚姻更如此。

孤独与否,审美上和争论上当然未必完全一致,但是,孤独,总是大概率的吧,衣食住行、语言和工作能力都在边缘乃至清退之列。

人的孤独感是一种宿命,那也罢了,成年人只是感受更深切,因为他要命的体验到,除了结局如此,那还是一种常规的存在。

现在的孩子要掌握的知识面太多,所以常识类的很容易出错,同情孩子的同时,发现,其实成人也一样,甚至还不如孩子,如果让孩子来出题,成年人大概率颜面无存。幸亏没有这种逆转势力存在,但本质依然如此。

成年人不断出错,有些不堪的被大众发现,有些侥幸只有自己知道,但是真的只是自己知道?很发虚,所以就有成人视角之后的成人焦虑。

社会发展到这个程度,真是无语了!有人说。

或者是这样,无语是常态,因为发展总是超过往的,超出我们认知和渴望稳定有序的心态的。

有人说,我觉得,人都有一颗固执的心,随着我自己的年龄增加,认知越来越固化,越来越不够开放,吸收越来越少,判断外界变化的能力其实是下降的,但是人又是极其自我肯定的,所以,我们不会认为自己有问题,而是世界有问题。

当有人鼓励说,一时不顺,不代表未来。相信兄弟有能力、有定力,把握机遇,再创佳绩!

我是觉得,顺与不顺是一种自然的概率分布,这个对人的生命态起的作用不是决定性的,关键还是反应。我理解的生命方式,也不会再去创辉煌了,而是精神和自然世界更高质态的生活。

剧照:一种自卑的不安全感

我说不至于老是活在回忆里,也不至于只活在回忆里,但是没有回忆也是不可能的。

最好的方式来厘清,分割界限,回忆是回忆,当下是当下,未来是未来。

人从出生开始,进入一个有来无回的历程,只要对生命循环生长、生生不息的问题没有解决,生命体——从雌雄的父母生命体上而来的细胞——合二为一为一个胚胎细胞开始,从此,就是一场漫长的、当然也有短暂的——倒计时。

只是对于大多数生命而言,死亡似乎还遥遥无期,因而,即使是倒计时,也没有那么恐慌。千篇一律的茁壮成长,向死而生,在这些时候,还早呢,似乎长生不老一般。

什么时候开始恐慌呢?或者下意识的不由自主的更多的开始考虑余生,考虑下一代的生活、未来,一定不是少年、不是青年,也不是壮年,而大半是后中年时代,是的,下午茶时间。看起来从容的品着咖啡,睥睨天下,余光扫描众生。其实,心里已经发慌,因为不知道哪一天就突然开始意识,人生,怎么突然旅途过半。

网上问,兄弟姐妹什么时候开始疏远?父母的家解构之后?越来越像亲戚?我的回答说,因为各自越来越走向自己的家庭。

生命就是这样的痛苦和幸福的交织在一起,难分彼此。

不想全是痛苦,想了才知道苦痛是生命之吻,没必要矫情。痛了,知道自己活着。

放弃焦虑,生活吧!

在孤独之中,享受欢愉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人视角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