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断舍离,我是这样做的

写在本文开始的话:

日更第三天,在每天时间安排紧凑充实的情况下,我不知道自己能坚持日更多久,但是,开始写日更,仅仅是为了当初“写一本关于我自己的书”的梦想。

当初那个和我分享梦想的大学学妹说,“你写书,我帮你拍照做配图。”回想起来,由于工作、生活的圈子逐渐少了交集,我们也渐渐没了什么联系。

但是,我依然记得这个梦想。

说回我的这次断舍离

断舍离前:

首先我筛选出自己想要的理想空间的设计图片,并且找到那些跟我们家装修风格接近的空间设计里的亮点,并根据自己的期待,秉持“做出最小的调整”、不用“大刀阔斧”、“买最少的物品”的原则进行了一个初步的设计。

然后,我将每个空间进行怎样的调整、收纳工具买什么样、买多大的收纳工具,做了进一步具体的构思,并测量好需要的收纳盒的颜色、尺寸。

这样,我整理收纳后的雏形就出来了。

断舍离的过程中:

我每天给自己定一个空间的收纳整理,鉴于以前就做得比较好的物品分类,每天完成一个空间的整理相对来说比较轻松。

将所有物品根据自己日常的习惯、在家里各项活动的路径,做了拿取、放回原处最为顺手的安排。我适当调整了物品摆放的位置,让所有物品尽可能在最容易拿取的地方。人都有惰性,懒得为了收好一件物品走相对更远的地方还原物品。这样整理后也相对比较容易保持。

整理时,谨记,断舍离不等于扔扔扔。这一点我的很多客户都听我提到过。因为没有目标和规划的断舍离就是脚踩西瓜皮,永远没有终点,总在盲目的扔扔扔和买买买中难以自拔。

对于那些你考虑到底是留还是扔的物品,其实,你可以给自己定一把“尺子”,例如“一年没有使用、褪色、变形、家里已有更好的替代品、和某个你确定留下的物品功能雷同……”这把尺子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的,没有绝对固定统一的标准,也丰俭由人。有了这把“尺子”,就一定要按照这把尺子落实到每件物品上。(对于那些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物品除外,纪念品应该单独归类放置。)

完成断舍离后:

在完成断舍离后,先需要确认一下整理后的空间和你的预期是否一致,如果有差距,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预期或者是进行第二次整理。

在这里我要特别说一下的是,不要想着一次到位,整理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并且我们的目标也是在动态变化的。我们可以允许自己分层次进行,比如,第一次整理掉自己确定不需要的,一段时间后,再来做第二次整理,第三次……但是,经历一次整理后,后期的大多只需要微调,相对来说会轻松很多。

以上,是我自己完成断舍离的全过程。


写在本文最后的话:

今天早上起床后,想着给大家分享点干货,在构思完断舍离过程的内容后,我随手翻了翻自己在2016年做第一次断舍离前读的两本书。竟然意外地发现,我这次进行深度断舍离的部分内容竟然与书里“共鸣”了。



这种欣喜的感觉上一次出现,还是在指导客户的穿搭后,搭配思路与某时尚杂志统一的时候。

坦白来说,生了宝宝后,我感觉到自己的记忆力真的比鱼的记忆力还要短暂,不知道其它宝妈是否有类似的感受。很多事,我都感觉自己忘得一干二净。

关于这一点昨天还被一个朋友吐槽,“不要总是说你不记得了”,我……

所以,在学校里的课程学习中,我都是拼命去记住老师讲的内容,然后尽力去参与课程讨论加深印象,有时候还会用笔做记录。(亲爱哒同学们,你们肯定想不到,你眼中我的认真,是因为这个原因,哈哈……)

今天早上的欣喜,让我意识到,曾经读过的书,也许有一些悄悄在我们心里长大……

你计划进行一次深度断舍离吗?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写下你的计划和期待,我是期待陪你出彩的陈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断舍离,我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