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对孩子的影响【561】

孩子与父母早期依恋关系的建立是孩子的第一人际模式积累期。

从孩子第一次饿了,妈妈送上她的乳房,孩子就开始学习需要与被需要的依恋关系。孩子一哭,表达自己的需要,妈妈适时地给予满足,是培养孩子依恋关系尺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化,进一步矫正,是一个长期的稳定渐进的过程。

正常的依恋应是亲子彼此反应及时和准确,不但有行为的表现,还有情感的赋予,在这种和谐的感觉中孩子得到稳定而安全的信息积累,以此拓展到成年。

安全依恋的孩子不是没有分离焦虑,不是一下子独立不需要父母。很小的孩子不在意父母去哪里了,妈妈走开他都没反应,这不是安全感强,而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安全依恋的孩子在父母离开时会表现出焦虑,但不是生离死别那种绝望式的哭闹,他们会逐渐平息;在父母返回时他们会很高兴地看到父母,和父母亲热一番之后,再接着去做自己的事情。

安全感充足,儿童才能发展自己,不会受到外界的左右和干扰,也不会遇见困难就轻易放弃努力。

一旦确认他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儿童就可以继续发展自己,不会再浪费精力和时间去获得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总是感觉到世界是有危险的,父母是不爱自己的,觉得会被抛弃。他总是在想办法证明:父母会照料我、不会抛弃我。

建立安全感的有效方法就是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情感关注,对孩子的情绪变化多给予关注,每天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多和孩子有身体接触,主动多拥抱孩子,这样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安全感。

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在婴幼儿时期就充分地享受到母亲的“皮肤接触”,就不会形成“皮肤饥饿”,他会对自己所获得的爱感到满足,会对周围陌生的世界产生信任,从而渐渐在内心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

但是有些妈妈回家后由于要忙于做家务、忙于工作等,没有时间也没有想到要多拥抱和抚慰孩子,有的妈妈甚至不喜欢孩子和自己有身体接触,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不过,想帮助孩子获得安全感,倒不是要父母整天抱着娇嫩的婴儿,看着活泼的幼儿,处处保护,时时提防,如果这样做,孩子反而会变得依赖、胆小;也不是让孩子过分独立,要怎样便怎样,这样做孩子会变得任性、放纵而不受控制,难以与他人相处甚至具有极强的侵略性或破坏性。

要孩子得到真正的安全感,只有在待定的范畴之内,遵守基本的规则,训练孩子自由而不放纵,独立而不排斥群体。

一个内心安全感深度缺乏的孩子,不可能成为一个精神上独立的人。安全感是人一生中内心踏实并具有应对挫折能力的基础。

安全感的形成源于早年成长中亲子关系模式的无意识积累,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自我人格基础。因此,早年的亲子模式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母亲的教养方式尤为重要。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没有培养起健全、足够的安全感,那么成年后心理上的缺陷将可能无法完全修复。

父母相信自己、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信任世界,孩子才能获得坚实的安全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安全感对孩子的影响【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