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用户痛点
场景1:公司团建
公司团建&年会原本是宣扬企业文化,培养团队凝聚力的活动,实际情况却是逐渐变成大家心照不宣的负担。
团建的内容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没有价值的团建内容会导致同事们积极性差、配合度低,态度消极等诸多问题。
名义上是放松享乐的环境总因为领导在场,其他工作因素带入到场景中而尴尬不已,花钱费力不讨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场景2:熟人聚会&同学聚会
八零后九零后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精神世界却在忙碌工作生活压力中日趋匮乏,身心疲惫,寂寞空虚。
同学聚会,本来是想追忆少年,重温回忆中的美好。现实情况却是因为各自发展境况的悬殊使得大家出现隔阂,攀比嫉妒的心理此消彼长。造成大部分聚会只是吃饭,喝酒,尬聊的场面。
场景3:主题活动
都市年轻人大多被困于几坪工位或是几十坪空间,想要出去玩却没有玩伴同行,想要和人聊聊天又话不投机,除了三五个好友一起吃饭、K歌、看电影之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宅在家里。
大多数人通过KTV唱歌,网吧打LOL,看电影,商场购物来消遣娱乐,年轻人娱乐休闲呈现单调泛味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厌倦了当前的娱乐方式,但又找不到有趣、好玩、新奇的休闲活动。
场景4:生人社交
孤独:孤独心理促使用户对陌生人社交有强烈需求,渴望与别人交往排解孤独感。
交际圈受限 :用户社交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熟人社交圈基本成熟,渴望进一步拓展社交范围。
炫耀 :通过赠送礼物,请吃饭等方式获取存在感。
美色诱惑 :陌生人社交软件男性用户相对较多,对于与高颜值异性用户发展关系的需求较强。
释放真情实感:期待在陌生社交中释放真实情绪
1.2项目价值
通过增加一个聚会的契机,解决大家冷漠麻木组不起来局的问题,让大家放松,集中精力的投入到聚会本身,维系感情拓展人脉。
如果能有更多不一样的,有趣的城市活动提供的话,这将促使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城市活动中来,把城市活动成为他们周末的一种生活方式。
通过丰富的内容舒适的环境把团建,同学聚会等各种集体活动项目还原他的本来面貌,找回聚会的初心。让大家都暂时的忽略掉各自的社会标签,坦诚以待的在聚会中增进感情,分享快乐。
人们对于聚会的焦虑更多的是来自内心的焦虑,这种焦虑往往是在人际交往、职场生活中产生,一次良好的聚会体验可以使用户身心得到放松,缓解用户心理焦虑所带来的用户价值,会持续在用户生活中产生正面影响。
2.用户分析
2.1目标用户群体分析
以90后用户为主体的乐于参加活动、聚会,想结交更多朋友的人群;以及拥有年轻心态的各个年龄层用户。年轻用户的消费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品质更有要求,也更愿意利用业余时间来放松身心
喜欢“晒”:乐于在社交平台分享心情、照片、视频
生活态度:积极阳光,自我提升的需求较强。容易感到孤独,渴望生活丰富多彩
社交方式及频率:六成以上90后通过社交媒体与陌生人聊天并结识
涉猎广泛:运动、潮牌、偶像、嘻哈、二次元、数码产品…,有无数个契机发现同好产生共鸣
“分享-发现-获取-分享”的链条打破了90后的地理格局,撕掉了90后的社会标签,将他们以兴趣重新聚类。每个人都可以是领域内的意见领袖,这就是90后的生活方式。
(部分内容参考:《新周刊&Nice:90后生活方式报告》)
2.2细分用户群体分析
2.2.1白领
a.定义:我们通常将“23-45岁之间,大学专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从事脑力劳动,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一线城市5000以上)”的人群称为白领。
b.群体规模:在主要的一线城市职业人群中,白领占比超过50%,已成为城市主体人群。据初步估算,中国白领网民约占中国网民的20%,有1亿左右数量,以每年12%的增长率估计,到2015年中国白领网民将达到1.4亿
c.群体特点
工作时间
白领中接近4成每日平均工作时长超过9个小时,且3成用户表示上班时间都很忙碌,加班是家常便饭。除去工作、上下班路上、睡眠时间,近6成用户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足5个小时,这5个小时中包括了做饭、吃饭、洗澡、购物、看新闻、聊天等等所有时间,加上工作一天后疲惫的状态,回到家后只想发呆,“忙得没有时间思考”是白领生活真实的写照。
业余时间
白领休闲时光如何渡过呢?宅家的情况普遍存在,上网、补觉、看电视。但他们也不会浪费得来不易的自由时间,相比于非白领,他们会进行更多的室外消费和活动,锻炼、去影院、郊游都是远高于非白领的。为白领们在休闲活动中减少麻烦,保留乐趣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呢?
自我增值
有80%比例的白领晚上回家仍然经常(或偶尔)工作和学习,有90%比例的白领在休闲时间经常(或偶尔)进行自我学习。通过互联网较难寻找相关专业知识,大多数充电方式是通过企业为内部员工提供知识系统和外部函授课程,时间灵活度较差,期望能了解同行业公司的工作方式方法,和行业资深人士进行交流。
亲密关系
白领密切联系的亲属数量平均为4人,密切联系的好友数量平均为2人,经常联系的圈子大多数人为1-2个。与非白领相比,人数和圈子都偏少,这可能与白领工作忙,无暇联系朋友有关。虽然人数和圈子比非白领少,但白领的社会支持感仍然稍高于非白领,这可能和朋友质量有关,白领交友重质不重量。朋友少圈子少偶尔会带来孤独感,而对于30%的单身白领来说可能是一个更大的问题,58%的白领希望认识新朋友或进入新的圈子,单身白领的迫切程度更高。
消费选择
为了过上体面的生活,白领的消费重点基本定位于住房和买车,由于一线城市高位的房价和消费,给白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消费倾向上,白领更加理性 ,将质量放在第一位,兼顾实用性和品味,而在个性化和尝鲜性上低于非白领。
外来白领
以上海为例,77%的白领和父母生活在不同城市。这些白领远离父母和已有的社会关系来到新的城市生活。一方面缺少活动圈子和社会关系,自身支持感低于本地白领;另一方面,和父母远离,无法支持和照顾父母,亲情撕扯也成为一种精神负担。
2.2.2大学生
a.定义: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正在接受基础高等教育而还未毕业走进社会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
b群体规模:2015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942万人。其中700万人能够最终进入大学,高校录取率达74.3%。其中本科366万人,高职(专科)334万人。再加上将近3000万的在校大学生,这里包括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
c.群体特点
文化独特
高等学校的文化既是校园文化,又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大众化和独特性的综合特点。新生代的高校学生热衷于各种时尚、潮流的文化娱乐方式,以此彰显自身个性。高校文化在普及的过程中,也将引发新一轮的文化消费热潮。
非正式群体
因兴趣和爱好相同、感情融洽等方面而形成的学生群体。结构不够稳定、感情色彩浓厚、有自然的意见领袖、信息沟通迅速灵敏。
延展
大学时的爱好及价值取向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在大学时期形成认知的品牌形象,在大学时期的个人经理和集体活动,将会影响到未来消费偏好和休闲方式。
消费特点
消费刺激点是价格、品牌、文化、潮流、购买便利性。大多数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不在校内消费,消费基金大量流向社会。消费变量相对容易描述和控制,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市场。
消费潜力
毕业三年以后,大学生都将成为社会中坚力量,会面临更多的消费选择。在大学时期为其注入品牌形象的烙印,是很高性价比培养忠实用户的手段。
消费能力
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少数来自兼职收入,这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800-15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
3.需求分析
3.1聚会前后场景-同一人在不同场景
3.2聚会维度划分角色需求-不同人在同一场景
熟人小团体本身沟通成本低互动频繁,不具备使用聚会工具动机。此类用户重点在于吃喝玩乐资讯
生人社交达成线下聚会意向,也是通过彼此了解,聊天增加感情,不具备使用聚会工具场景
3.3用户故事地图
用户画像
黄小黄(核心用户)
26岁/单身/设计师/互联网公司/沈阳人/在深圳工作/喜欢摄影/喜欢美食
黑小黑(核心用户)
28岁/运营经理/互联网公司/喜欢结交朋友/经常参加行业论坛聚会
白小白(潜在用户)
25岁/行政/银行/活泼开朗/喜欢美食/喜欢二次元
蓝小蓝(潜在用户)
20岁/深大学生/深圳人/有小团体/号召力强/热心/爱出风头
用户故事
黄小黄
黄小黄是沈阳人,毕业以后来到深圳做了设计师的工作。平时工作很忙经常加班,下班之后还在网上学习设计知识提升技能。学生时期喜欢摄影,当时拿着自己的便宜设备到处拍风景经常一拍拍一天。工作之后有资金升级设备了,可惜时间太少,自己一个人到处拍也有些尴尬。想找到同样喜欢摄影的人一起交流,找些美女做模特,找到一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周末和大家一起拍拍照片聊聊天吃吃饭。排解下在异乡的孤单寂寞,同时也提升眼界为设计增加灵感。
黑小黑
黑小黑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运营经理,经常为公司策划活动,接触过比较多的线下商家。随着运营活动的增加,黑小黑也需要更多的线下资源,还要和之前的合作伙伴维系良好的关系。同时黑小黑也注重自己在行业内的人脉培养以及获取一手的行业信息。
白小白
白小白是个呆萌的95后,在一家国有银行做行政。平时喜欢吃吃喝喝,有很多经常光顾的店,平时团建也经常向领导推荐场地。年底公司要开年会了,领导又让小白负责年会的相关事宜,但是提交的方案却被否掉了。“这次我们要开整个华南区域的年会,大领导也会莅临,不能像团建那样嘻嘻哈哈了。”白小白接收到领导的需求后陷入了沉思...
蓝小蓝
蓝小蓝是一名深大学生,从小在深圳长大。上大学以后是她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家,新鲜的生活体验让她充满活力,同时和室友们的朝夕相处也让他们积累了深厚的感情。她们跑遍了深圳大大小小的热门景点,越来越多的地方留下了他们的回忆,但是也越来越不知道去哪玩了。作为圈子的小领袖又是本地人,小蓝有一种使命感要让室友们体验更多的美食、美景、娱乐方式。于是她在咨询朋友无果之后开始自己查找...
4.市场分析
2016年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已超7000亿,延续了数年40%以 上的高增长态势。
智能设备与移动支付的普及提供了必要发展环境
O2O对用户生活服务场景的覆盖不断提升,满足了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用户更便捷的消费需求
众多现象级产品的出现以及大规模补贴的投入培养了用户习惯,用户使用频率不断上升
2016年仅餐饮一个细分领域市场规模就达3.5万亿。但截至2016年底,O2O在整个本地生活市场中的渗透率仍不足10%,处于较低水平,对于大部分厂商而言,市场拓展期远未结束。
餐饮市场由于本身线下体量巨大且具有高频、刚需、容易规模化的特征,用户培育与市场拓展难度相对较小,发展最为成熟,餐饮O2O占本地生活O2O整体市场份额不断上升,2016年占比高达54.9%。
日渐庞大的网民规模催生互联网行业的公司数量也在不断攀升。
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数也在近几年保持高速的增长,目前已经达到1677.2万人,这一数字在明年仍将继续提升。
公司与从业者的数量提升,预示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这也将影响到公司间对人才的竞争与人才之间对于工作机会的竞争。除了可观的薪资以外,各家公司最能吸引人才的就是各项福利待遇,公司环境团队氛围等因素。团建这一环节自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除了熟人聚会最常见的团建形式,生人社交也促成了不计其数的线下活动聚会。
截止2016Q2,陌生人 社交应用用户规模达4.49亿人,增长4.4%,整体增速减缓。
当前各陌生人社交应用厂商在在功能差异化竞争上已展开激烈较量。在创新成果的持续刺激以及带动下,陌生人社交市场将逐渐迎来行业的发展升级。
5.竞品分析
5.1竞品概况
5.2产品画布
5.3小结
中国大众休闲聚会的娱乐市场是一片蓝海
聚会的长尾需求正在被逐渐激发,用户接受度高,消费能力强
搭配内容社区、短视频的风口属性,极易在用户间形成自发传播
酒店、展览中心等会展业务比较成熟,但中小供应商资源分散; 中间商权利较大,收费并不透明
场地共享行业信息化不够,挖掘潜力大
聚会内容策划模式较轻,容易形成规模化
具备电商属性,聚会主题带动聚会道具,聚会食品等商品销量
尚未有行业领先者出现
尚未建立一个产业生态圈
6.产品规划
6.1 定位
上图是笔者列出的三个垂直方向,再通过PEST、SWOT、波特五力等方式深入分析,由于涉及企业资源信息,此处不多做分享,下面直接上结论。
什么行业什么类型的产品?
(初期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提供吃喝玩乐等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生活信息服务平台
目标用户群是谁?
深圳地区18-35岁之间的学生和白领群体
解决用户什么问题?
排解日常的无聊、寂寞
找到深圳更多吃喝玩乐的地方
找到更多聚会玩法,摆脱尬聊吃饭喝酒KTV的油腻现状
结交更多朋友,找到相同爱好的朋友
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
降低筛选店面、活动成本
提高社交、玩乐效率和质量
良好的社交、活动体验为用户生活带来持续的正面影响
跟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在哪?
注重KOL的培养、注重连接用户之间的关系
不止为场地负责,更为整套聚会活动方案与体验负责
不止解决吃喝玩乐、更帮助用户解决内心深层的社交障碍、人际交往困惑、生活方式匮乏。
如何匹配和强化产品与用户的心智模型的连接?
做提升用户生活方式的小助手,让用户更加热爱生活,使用户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6.2 痛点&需求解决方案
6.3产品形态
6.4发展路径
6.5.运营策略
7.总结
产品战略规划是一个超级复杂又涉及方方面面的综合事件,除了系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还需要足够的信息和数据支撑,以及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增加思考维度以便得出更准确的判断;通常完整的战略规划还包括财务分析、风险分析、资源支撑规划等。战略规划的本质是选择,适用于比较成熟的产品或成熟企业的新项目,不适用于初创公司以及产品或项目。笔者当时的情况属于后者,因此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内,对分析内容进行了过滤。
在从0开始的情况下,笔者穷举了聚会相关场景下,各类用户会产生的需求。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线上线下的用户调研及访谈。在这个阶段,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明确项目有没有机会,机会大不大等问题。是产品战略规划的一个步骤,这个时候不要急于确定功能范围和排序优先级。通常来说,现有解决方案越少越有机会,用户痛点越痛机会越大。
项目伊始的产品规划和运营规划是在产品战略规划、用户和需求分析、市场分析、财务分析、风险分析、资源支持规划后才进行的。到产品规划阶段,就可以进行核心功能点、产品架构图、主要功能规划、PRD等详细内容的输出了,此类内容已有很多案例可以参考,同时也涉及企业隐私,因此不多做分享。
运营规划的节奏通常跟随着产品生命周期,在每个阶段的目的和策略都不同,主要分为用户运营和活动运营。在做运营规划时,需要明确目标、策略和方法、预期效果以及预算。
8.尾声
今年年初,笔者机缘巧合接手了一个聚会相关的项目,从“聚会”两个字的需求延展,最终交付了BRD、PRD及其他颗粒度到细枝末节的解决方案,梳理了各个阶段的产品规划、运营规划。在数次沟通中得到了客户的满意反馈,客户表示已经在北京进行了一年多的项目终于明确方向了。
在这个疯狂裂变、站队巨头的环境下,创意思维并不能成为竞争壁垒。快速落地获取数据和反馈验证想法,持续迭代优化成用户真正想要的效果,才是项目能杀出重围的重要因素。在你灵光闪现觉得又发现一个新痛点去验证时,往往会发现早就有人已经尝试并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倒在了哪一步。
因为种种原因,笔者没有见到产品落地,从而没有验证自己想法和改进优化的机会。遂复盘一下负责项目时的心路历程,回顾一下当时的思考与大家分享,欢迎交流和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