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最强大脑》有感

      《最强大脑》是我迄今为止一直特别喜欢看的节目,昨天心血来潮地一口气看了一季的最后三集国际赛,这是一场智力超群的大学霸们的群英荟萃,主持人蒋昌建是复旦大学的博士、副教授、耶鲁大学的博士后,评审有美国科学院院士罗伯特·戴西蒙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教授、拿过世界记忆大师冠军的王峰队长,选手们也自然都是各个名校的大学霸。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我对于这些超人类学神的脑力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从中看到了中欧美日的教育文化方面的一些差异。学霸们除了天生智力方面比较高之外,心理素质也要过硬的,包括备战前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迎战则需要勇气、魄力、抗压能力、意志力、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志气。

        中国的学霸们是自小接受中国残酷的应试教育,训练有素,在最后对战日本的最后一轮火线对决充分体现,双方都是提前五天拿到题目,中国的选手通过整个团队合作找到了最佳解题思路,然后交给内部赛决出的优胜者杨英豪上场执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也算是团队的胜利。中国的高考模式其实相似,是在已有先人总结题目规律的基础上再不断地重复训练达到通过最终竞技的目的。

        说到学业之外的乐趣,中国的学霸却比美欧日的学霸少了很多。美欧日小孩很小就发现自己的乐趣,并且得到家人的支持,比如策略游戏、高空秋千、数学、舞蹈、魔术等,而中国的小孩说自己的兴趣是打游戏、斗地主,丰富的业余爱好是自己前进的动力,有时候会启发自己的学习、创造,所以如果考察逻辑推理、计算力、记忆力之外的创造力,我认为中国方面是比不过的,好在现在的80后90后家长们也都开始重视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了。有点讽刺的是杨英豪首战出场的时候作为年仅14岁就脑力超群的初中生,被罗伯特和施一公追捧争抢他去麻省理工学院和西湖大学就读,小英豪想也没想说自己将来想去麻省理工计算机专业就读,施一公教授尴尬地自己解围劝小英豪年纪尚小、大有可为、不要早早定下自己的专业方向。中国大学教育的技能化、职业化培训在这里就不说了,反正对于我等脑力不好只求糊口的普通人而言是没有什么影响的,耽误的是那些可以成为科学家的天才们。

        从这个节目我也看到了学习、竞赛、知识不仅仅是为了争名夺利,这也是人生的一项乐趣。在感叹人生无聊的时候,看到这些比自己小很多的少年们以脑力竞赛为乐,尤其是杨易在最后一场对战日本选手森海度的时候,五次都被森海度率先抢铃作答,最后虽然自己答案对的依旧输了,他却笑得很开心,说终于遇到强敌了,这是英雄惜英雄,这是面对挑战的刺激和乐趣,而《最强大脑》里好多这样的人,越战越勇,遇到强敌反而欢喜。此外,我也看到了人类的各种趣味的创造、不一样的快乐世界,比如莫比乌斯环、巴克球、惟妙惟肖的折纸艺术等。将科学、艺术和竞技、娱乐融合,也是这个节目的强大吸引力之所在,各国大学霸颜值也很高就不说了。

          虽然大多女生比大多男生要优秀,但是看《最强大脑》还是不得不承认在某些方面做到顶尖水平的还是男生更多,这一季《最强大脑》中国前6强只有一个女生,日本的《脑王》前8强也只有一个女生,参加国际赛的也只有一个女生,也有可能是因为这些题目考察的是男性占优势的逻辑思维、计算能力等。

      图    这一季的《最强大脑》最终中国队5:3战胜了国际队,说明中国人的脑子还是聪明的,各方面心理素质也很强大,特别是在开局第一场对战美国队题目都做对了却因为时间略超以1:2惜败,但是在第二场对战欧洲队的时候,杨易扛起赢回士气的重担,顶住压力,奋起直追,为中国队搬回比分,稳定军心,后来直接3:0秒杀欧洲队,最后一场面对强大的宿敌日本队也能沉着冷静,虽然有时候没能抢到答题权,但也是每次都认真作答。在每一次比分落后的时候,王峰队长总能迅速地调整队员心态,提醒队员做好自己,只要比赛不留遗憾,为自己而战,跟着自己的节奏来就行。确实,有时候也许胜负欲太强的时候,得失心太重,反而会分散了精力和打乱心绪从而无法做好手上的事情,但是当精力集中在所要完成得目标本身的时候,反而能够更快更好地赢得胜利。

          不得不再次感慨,学习不一定是为了什么痛苦的高远的目标,更多的是为了获得生活的乐趣,功利的用知识换取金钱再换取自己喜欢的事物不在话下,讲讲单纯的乐趣方面,比如:看日剧韩剧英剧美剧听不懂只能目不转睛地盯着字幕有多痛苦;想要玩好猜词游戏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出门旅游看到美景的时候想要吟诵一些美好的古诗词或者搜肠刮肚地找一些形容词和别人分享经历、感受;在历史景点参观别人能够了解这个景点背后的人物和故事而乐在其中,自己却只看到了表面的景觉得这个破房子有什么好看的;和人高谈阔论想要引经据典的时候却发现学术不精、理屈词穷;学习不好都没有办法和很多有意思的人一起愉快地玩耍,别人说什么好玩的却不明觉厉。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又一期节目,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那就是王峰。我从《最强大脑》第一季就追看,当时就看到了这个选手,后来百度之后才发现,他居然是被世界认可的年青记忆大师。难怪敢上这样的平台去挑战。

              在《最强大脑》第四季中,王峰又回归了,而且是第一期的“名人堂”主席,坐在嘉宾席上,拥有投预判分的人。我做为一个观众,所书所写,都是我个人的感受,我这个人从来不盲目崇拜谁。最强大脑中的每一个选手,包括挑战失败的,我都非常佩服,原因无它,即使挑战失败的那些人的项目,任何一个让我去,我都过不了关。

          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直以来,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从来都不缺文韬武略之人,而在这些风流人物的行列之中,那些个少年英雄更是比比皆是,让人无可比肩、自叹不如。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杨英豪就是这样一个伟大又出色,卓越又顶尖的少年英雄。有人说一个人的名字与个人气质是相称的,我以前从来都不信,但是当杨英豪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对这句话的质疑也就随风而逝了。在我看来,英豪这个人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是那样的英俊潇洒,那样的豪情万丈,叫人打心底里喜欢,也打心底里佩服。正如主持人所言,英豪就是一个横空出世的天才,他总是能临危受命,用沉稳与淡定,用志气与勇气,用智慧与实力,给予我们无限的惊喜与惊讶,给予我们无限的可能与希望,所以他值得我们钦佩,值得我们赞扬。而19年的最强大脑中又涌现出了凡正阳和郑林凯这两个年轻的少年英雄。

       

图片发自App

        当然,除了杨英豪之外,《最强大脑》的舞台上还有很多很多不可思议的出色人物值得我们去敬仰,去学习,去模仿,去记忆,去回忆。总而言之,从开播的那一刻起,《最强大脑》就一直肩负着传递正能量的重任,在这个节目中,像杨英豪这样的有智青年不仅在当下引起了天才学霸,少年英雄,优智偶像的热潮,而且为我们展现了一场场关于梦想,关于竞技,关于热血,关于热情,关于青春,关于智慧,关于希望,关于能力,关于独立,关于国家未来的视觉盛宴和情感体验。

      所以我说,《最强大脑》是一档有趣味,有价值,有意义的节目,他值得我们推崇,值得我们宣扬,值得我们追捧。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最强大脑》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