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效提升效率的工具

上个月,在家乡完成了一次半程马拉松,用时2小时20分。

家乡人民太太太热情了,一路听着加油声跑到嗨,到最后腿倒是没什么感觉,脸却笑到要抽筋。加油的队伍里还有亲人朋友同事,真的是无与伦比的感受。

从10月18日开启晨跑训练模式到完成比赛,历时36天,期间累计跑了22次,共计171.1公里,最长的一次跑了15.1公里,最快的一次平均配速6分22秒。

这些数据被记录在了咕咚App里,随手翻过去,都是曾经流过的汗水。

心血来潮想数一数自己究竟参加过多少次马拉松比赛。记忆早已模糊,翻了咕咚、微博、朋友圈、马拉松网站,如果集齐了就可以召唤神龙,那已经召唤到两次了:

12年12月02日,上海马拉松半程,2小时06分。

13年11月03日,杭州马拉松半程,2小时43分。

13年12月01日,上海马拉松全程,5小时30分。

14年03月30日,苏州马拉松半程,2小时30分。

14年04月20日,扬州马拉松半程,2小时18分。

14年10月19日,北京马拉松全程,4小时23分。

15年04月19日,扬州马拉松半程,2小时19分。

15年05月17日,嘉兴马拉松半程,2小时24分。

15年09月20日,北京马拉松全程,5小时24分。

15年11月08日,上海马拉松半程,2小时16分。

16年04月17日,上海马拉松半程,2小时12分。

18年04月22日,上海马拉松半程,2小时35分。

18年05月13日,嘉兴民间马拉松半程,2小时24分。

19年03月24日,上海女子半程马拉松,2小时28分。

19年04月21日,上海马拉松半程,2小时13分。

19年11月23日,嘉兴马拉松半程,2小时20分。

这8年,总共完成了12次半马,3次全马,成绩并没有进步,体重也一直曲线上涨,不过这些记录证明了我的持续的成长。

我不是想炫耀自己曾经的辉煌,这些都属于过去,我只是想说,记录真的很重要!

如果没有这些记录,我的记忆中可能只剩下几次记忆最深刻的比赛,其他的都被抛入了岁月的洪流,等到老了怀念起来,只能说,嗯,曾经跑过很多次马拉松呢。

大事小事吃喝玩乐没事也发条朋友圈,很多时候,这是一种留给自己的纪念与回忆。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只会越来越弱,我们不可能一直往大脑里面装东西而不遗忘,所以有时候就需要借助一些辅助手段来弥补记忆的缺失。

今天,我想给你们介绍几种自己用过,觉得可以有效提升效率和辅助记忆的方法和工具:

印象笔记

昨天刚刚读完李参的《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印象笔记正好也是这几个月来用得非常顺手的App,它不但支持云端存储、多终端同步,还有强大的搜索功能(PS:没有收取广告费推广费),我的使用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目前是在给自己搭建一个数据库:


这款App有很多功能,目前我主要用来:

    写晨间日记:每天晚上我都会用手帐来做复盘,但是,复盘只是对过去的一天的回顾和总结,而晨间日记的作用是规划新的一天,列出这一天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把最大最难吃的那只“青蛙”放在最先吃掉,余下的时间就会感觉越来越顺利。

    写晨间日记的好处在于,处于一天的开始,会存在更多的可能性,去规划、去修正。

    保存学习资料:近期参加了丹丹的写作训练营和麦子的效率手帐训练营,我会把上课的资料、笔记、作业保存在独立的笔记本中,这样可以随时随地搜索、翻看、回顾。

    另外,平时读到好的段落、句子、突然产生的灵感也会随手记入笔记,印象笔记自带的拍照功能可以把图片中的文字直接转换成文字形式存储。

    在公众号、微博、豆瓣看到好的文章可以一键收入印象笔记。建立专门的笔记本,有时间的时候就系统地翻阅,这样,就不至于收藏了一大堆文章却都没有好好看过。

    保存生活资料:买来的一些小家电小物件都会附带说明书,有时随手一放就再也找不到了。比如,我家有很多乐高积木,都已经拼成了成品,现在想拆开了重新再搭一遍,却找不到原来的说明图纸了。

    现在,我会把新入手的物品说明书直接拍摄下来,存入印象笔记,然后就可以放心地扔进垃圾桶了。发票啊收据啊,很多东西其实都是可以转为电子档收藏的。

滴答清单

我是一个典型的水瓶座,不喜欢做计划,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喜欢随遇而安。这样的结果就是,一年下来会想不起来自己做过些什么,最终觉得自己什么事都没有做成。

现在,我会在月底的时候计划好下一个月要做的事,有时间限制的事件设置提醒时间。每天,系统会提示有哪些待办事项,完成了就打勾。

这样进行记录,特别适用于习惯养成。下图是还没有设置好的12月视图(这个视图是需要开通会员的)。


便利贴

再推荐一个便利贴法,适用于工作。

因为有时候工作上琐事很多、自己的记性又差,经常会一忙就忘记需要做的事情,所以干脆用四象限法,把工作分成四类:

重要且紧急

重要不紧急

紧急不重要

不重要不紧急

用便利贴写好,完成了就随手撕掉。

这样,工作起来思路更清晰,做事也更有条理。

其实,内心曾经无数次对自己说过:想成为自由职业者。后来发现,自由职业其实是很考验一个人的自律能力的,只要想想自己在周末的状态,就知道没有了定时的打卡,个人意志很难去与拖延惰性相对抗。

我们习惯在周末睡上一个懒觉,刷刷手机看看肥皂剧,那么,如果每天都成为了自由的周末,时间全部可以由自己来自由支配,你会活成什么样子呢?有多少人能像村上春树一样,数年如一日地保持健康规律的作息呢?

还有一个灵魂拷问就是:自由职业,你要做什么?如果连目标和方向都没有,谈什么都是空谈。

扯远了……

时间轴

最近,试着用时间轴来记录一天中的每一个小时中做了些什么。记录以后发现,早上的时间是一天中效率最高的,而晚上的时间则往往被“刷手机”占据。

《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中有这么一句话:屏幕那边有数千人在努力工作,为的就是破坏你的自律。所以,这不仅仅是一场我与手机之间的博弈,而是我与屏幕那边数千人的博弈。

今天正好看了一段TED的关于时间管理的演讲,说到:某人深夜回到家,发现家里的热水器坏了,漏得地下室全是水,第二天一早找人维修热水器清理地下室,这些事情总共花费了7个小时。

那么,如果在这天之前,别人问他:有没有时间参加一场7小时的比赛或者活动?他的回答会是什么呢?当然是没时间啦。

这7个小时的时间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我们不是真的没时间,而是我们要做我们觉得最重要的事情。当然,这件重要的事情也可能最终变成了“刷手机”!

所以,一天中一般有两个时间段我是不看手机的,一是晚上9点以后,一是早上8点半前,需要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和空间做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越是简单的人效率越高,越是克制的人走得越远,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有效提升效率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