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生、千万年薪高管、微博大V……我从这些同学们身上学到什么?

六月中旬的时候,我有幸回母校参加一个短期的系列课程,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同学们。

在他们当中,有很多返校的师兄师姐,其中有千万年薪高管,创业成功者,四大合伙人,哈佛研究生,微博大V运营者,拥有18家分公司的家族企业继承人,还有年仅19岁就已经在美国创办了一个奢侈品交易平台的年轻人。

许多同学早已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一直保持学习的状态。

其中一位05级的师兄创业8年之后已获得财富自由,公司请了一位职业经理人在专职打理,平时可以游山玩水,不再需要奔波操劳,

但他并没有就过上“轻松的生活”,反而考了北大的MBA,做做公益,认识新的年轻朋友,四处找项目,希望开始新的创业项目;

还有一位才92年就有着18家分公司的师兄,从创业以来就每天只睡3个小时,每天在公司之间奔波,但是他还是挤出时间脱产学习。

我在跟这些同学们交流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们笃定的眼神和敏捷的思维,还时常听见新词,不得不集中注意力与大家交流。


很多同学有自己的运动爱好,还有在戈壁跑了126公里的同学。

一个拥有两家公司的91年的小姐姐,在一整天的团建之后,所有人都累得选择直接回酒店休息时,而她选择去健身。

我们都惊诧地问她原因,小姐姐乐呵呵地说:“我超级喜欢吃,不运动的话肯定会胖的嘛。长胖怎么行呢?”

这位小姐姐体力惊人,结课当晚她立刻就回了香港,第二天五点钟爬起来参加早上6点的企业家早会。

班里还有一位创业1年的师兄,大学四年几乎每天中午都到网球场打球,

现在每天早晨6点起床运动半小时,

朋友圈里还能看到他把自己的女儿放在背上当负重一边做俯卧撑。

看来只要想运动,什么情况下都是可以做到的呢。




大部分同学实际上比我大一轮甚至两轮,但相貌上丝毫看不出有如此大的差距,特别是小姐姐们。

一位已成为普华永道的合伙人的96级的师姐,常工作忙到昏天暗地,但看上去并不到30岁。

一位家族企业的继承人,明明是80后,但看上去像是00后,即使让她不穿校服放在一堆高中生里,也绝对不会认出来的那种。

这一点实在让我非常困惑,难怪外国人都说中国女性的年龄对她们来说是个迷,对作为一份子的我来说,她们的年龄也是个谜团呀。

或许她们真的吃了什么防腐剂?

许多同学是成功人士,因此一开始我担心会很难相处,但很可贵的是他们没有丝毫的架子。

自我介绍时,我也并没有发现自大的同学。

他们在讲述自己的成就时,就像在陈述别人的事情。

或许是像桥水基金的创始人雷·达里奥在《原则》中说的那样“要保持谦逊和心胸开阔,以便你能动用自己的最佳思维”,

是谦虚和空杯心态让他们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

最让我感到暖心的是,有一天有点感冒的我在群里询问了一句大家是否有感冒药。

后来上课的时候,有3位同学直接帮我带了药,大部分同学见到我的时候都贴心了询问了我的身体情况,

被惦记的感觉真的让人很暖心呀。




当初吸引我来这里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雄厚的师资。

在这个不到半个月的课程,大约20位资深教授或实战人士将为我们授课。

不怕告诉您事实,我本科四年加起来都没有上过多少教授的课。

唯一一个让我非常感谢的教授就是林滨老师。

如果当年要是有这么多像林滨老师那样优秀的教授为我们上课的话,我相信我个人对学术的兴趣应该要比现在高上不少。

私以为,对于本科生而言,如果有时间,一定要想尽办法去蹭那些优秀教授们的课。

在这上课的期间,我重燃了每次上林滨老师的课的期待之情。

每一位老师都让你深刻地感受到“Smart is new sexy”,

聪明人的语言极为精辟,会不经意间于只言片语之间点醒我。

比如:

“文化快餐要少看,不然一不小心被摧毁思维方式”,

“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出于使自己快乐的动机”,

“所有人都在最大化自己一生快乐的总和”,

“坚持来自于自己的眼界能看多远”。

上课时,除了直接授课,也有实战的时候。有一次,全班的3个小组被要求在15分钟内小组讨论出一个方案,并且派代表在三分钟内将方案讲清楚,获得其他两组手上的筹码。

最终,一组原本垫底的组靠着一位表达能力极高的同学,赢得了其他两组几乎所有的筹码,成功地扭转了局面,

而其他两组的同学则因为没有清楚地表述方案,输掉了这一轮。

无怪乎教授说“语言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即使是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表达说出来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结果。


感受一下:

假设美国正准备应对一种罕见亚洲疾病的爆发,但这种疾病可能导致600人丧生,人们提出两套抗击疾病的方案,对结果的科学预估如下:

方案1:挽救200人的生命

方案2: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挽救600人的生命,有三分之二的可能无法挽救任何人

你支持那一个方案呢?请先记住自己的答案。

再看一下下面的方案:

方案3: 400人丧生

方案4: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性无人丧生,有三分之二的可能性600人丧生

你的答案是否有变化?

我想大多数人在第一个情况下会选方案1,第二个情况则会选方案4。

不过,仔细思考后就会发现,其实两个情况下的选项都是一样的,

仅仅是因为表达的侧重点不一样就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甚至同一句话让不同的人说出来都会有不同的效果和感觉。

如果一个人的影响力有限,他的话自然不会有太多人去注意,

而名人不经意间提及的一句话,都会有不少人去研究背后的深意。

进一步说,如果想提高说话和文章的可信度,更深层次的是提高个人的影响力。


前半段的课程仅仅6天,但充盈得让我感觉像是过了一个月那么久。回家后,我能发现我要比之前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信心。期待7月份的学习,回头有更多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哈佛研究生、千万年薪高管、微博大V……我从这些同学们身上学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