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烟云——朱棣的发家史】——(二十七)

建文二年十二月,在攻克沧州后,北军继续南下,行经临清,后移师馆陶,袭击了大名,紧接着又行至汶上,占据了济宁,一路屡战屡胜,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这些全都在朱棣的意料之中,因为在南军中除了平安,还没有人能够入他的法眼。

那个叫铁铉的文官只不过是在守城上有些本事,要是双方正面作战,他朱棣就会让铁铉认识认识什么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至于新上任的南军头头盛庸,一个不入流的无名小卒而已。

上次在济南北军攻城不利,导致疲惫不堪,才被占了便宜,这回非打的你们满地找牙不可。

朱棣确实有这样的自信,他的手下有张玉、朱能这一帮子得力猛将,又有最强悍的朵颜三卫骑兵部队加盟。

打遍天下无敌手不敢说,要是自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北军在南下之时,盛庸率军紧随其后,搞了几次偷袭,都没有占到便宜。当得知南军在东昌一带安营扎寨时,朱棣觉得,一举歼灭其主力的时机到了。

盛庸此刻压力很大,朱允炆给了他南军的指挥权,在此之前,他就是个名不见经传的都指挥使。一开始他以参将的身份跟随耿炳文,真定一战,被打的落花流水;李景隆上位后,他又跟着李景隆,白沟河一战,被打的怀疑人生。

做朱棣的对手,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直到济南守城的成功,让盛庸看到了一丝希望。

不过这只是守城而已,如果正面作战,自己能打赢朱棣吗?

盛庸陷入了沉思,在此之前他就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等到朱允炆提升他为大将军时,盛庸的困惑似乎更大了。

无论是攻城,还是双方面对面作战,盛庸发现朱棣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他喜欢搞偷袭。前面打着打着,他要么带着骑兵往敌军侧翼冲一下,要么就是悄摸悄的绕到人家背后捅刀子,朱棣靠的就是他手下的那支部队,骑兵的机动性在朱棣的手里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机动性是什么?

快。

限制住他,让他的骑兵快不起来。

对!就是这样。

燕王殿下,你摊上事了。

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仍然能够去面对那个似乎永远都无法打败的对手,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气。

不过除了勇气,他盛庸,一个在朱棣眼里的败军之将,也会创造奇迹。

你可能感兴趣的:(【靖难烟云——朱棣的发家史】——(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