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向顺:高考结束后,我去攀枝花饭店里当了个端盘子的服务员

这是“耿向顺”账号矩阵开通以来的第185篇原创文章,关于高考结束后在酒店当暑假工的回忆。

首语

距离这段时间已经过去了六年了,我却依稀还记得那时候在酒店端盘子的日子,当年一起共事的十多个同事,虽然再也没有见过,从偶尔翻到的朋友圈动态来看,他们至今也没能走到更远的地方,他们依然还在五线小县城,结婚生子,做着和16岁那年几乎一样的工作。

1

(高中班上的照片,拍摄于2012年)

2013年6月8日,随着最后一门考试的铃声响起,高中生涯就结束了。

自走出考场的那一瞬间,我就知道,我考砸了。

我匆匆走回宿舍,没有哭,没有闹,没有沮丧,没有去和同学对答案,没有和朋友拥抱离别,没有去和喜欢的女孩子表白,没有去疯狂,安静呆在宿舍里,好像一切如常。

收拾行李,将全班同学签名的班服折叠好,把自己写的厚厚一摞同学录,夹在一本专门写情诗的笔记本里,放进了行李箱的最下面。将自己的几年的教材、试卷叠好,塞进大纸箱里,扛到楼下卖纸的地方,卖给了收废纸的宿管大爷,换到了50多块钱的零花钱。

其实那时候的我也觉得挺不值的,就和几年后大学毕业的时候一样:三年积累的图书、笔记、本子,就换了这么一点钱,青春和知识,都好像太过于便宜了。

(高中时代的我和同桌兼室友刘小摸)

高二的时候搬学校,我被分到了宿舍楼的二楼的第一间,常年只有两个人住,中间有一段时间住了四个人。毕业那天晚上,他们都不在。我记得那天晚上,和我一起度过的,是同班好友东哥,我已经记不住我们聊过一些什么了,但大概记得聊了很多关于人生,关于理想,关于爱情,关于家庭的事情,也回忆了一些几年的一些经历。

关于东哥,记忆最深的事,是他某次因为一些烦心事,喝了很多酒,吐到了寝室里,我向去开解安慰一下他,就抹黑走进去,闻到熏天的酒气,我踩到了他的呕吐物,让我一个跟头摔了下去,裤子上和手上全部沾满污秽。

和东哥一样的高中朋友,自那年之后,就很少再见了,有些人可能再也见不到了。

高考成绩出来的那天,和我预料的一样,并不理想,刚到一本线。我们班是最好的班之一,同学们发挥不错,大多都上了本科线,也开启了人生的一道分水岭。

我到县城填报志愿,那天晚上狂风骤雨,我找了一个30块钱一晚上的小旅馆,心灰意冷,都没仔细考虑,就随意填了一个看起来还算顺眼的学校。

年少的我遭遇了人生的第一个滑铁卢,坐在小单间里叹息,疯狂发了几十条哀叹命运的动态,班主任老向怕我想不开,就找到我,和我聊到凌晨四点。

我实在难以直视这次失败,于是就想选择逃离,一个人躲得远远的,去一个谁也不认识我的地方,静悄悄的生活,去放松一下自己,去走出那一段抑郁阴影的时光,甚至有一些不再想念书了,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从脑海里升起:去距离家乡县城160公里外的攀枝花打工。

为什么选择到攀枝花呢?因为在我18年的生命里,最远到过的、亲眼见过的“大城市”就只有攀枝花了,至今想来,贫穷真的会限制想象力。

(我老家背后的山坡)

2

当时口袋里,还有500块钱,是自己高中时代奖学金还剩下的存款。

我都不曾告诉父母自己的决定,就自己独自买了去往攀枝花的车票。看着窗外的田野、树木倒退,景色越来越陌生,内心有些焦躁不安,却也充满期待,非常兴奋。

这是我自出生以来,第一次一个人走出县城,去到那么远的城市,第一次一个人独立出门谋生,我将这次旅程视为迈向自己人生独立的第一步,事实证明,我这一走,就真离家越来越远了,后来的五六年里,我走遍了大江南北,却再也没有哪一次如这一次让我感到震撼。

到了攀枝花后,找了在这里居住的伯娘帮忙,在城里帮忙寻一份暑假工,去了很多地方,都被对方以”不收暑假工“未满十八岁”为由被拒绝,终于依托关系,找到了一家愿意收留我的饭店,1000元一个月,包吃包住。

现在看来,1000块钱一个月的工作,简直是在侮辱人、压榨剥削无知青少年的行为,但在那时候看来,这已经是一份来之不易的高薪工作了。

这是一家彝族特色的饭店,规模还是有一些大,这里只有我和前台财务是汉族人,老板是一对四十多岁的彝族夫妇,大堂经理是一个高中毕业后就进入饭店工作的,20多岁,一个黝黑的彝族女人。老板很好,接纳了很多学生暑假工,我参与的工作,主要是切菜、扫地、布置桌椅、端菜、招呼客人、表演节目,我是最新来的员工,因此就经常被欺负,扫地、洗碗、值夜班的活,几乎都我干了,因此经常需要在晚上加班到凌晨一点,在这里我需要学习唱彝族歌曲,跳彝族舞蹈,弹奏彝族的乐器。现在想来,也挺感谢这段经历的,让我学会了不少的才艺。

店子里有十多个16-20岁的年轻小工,大多数是本地农村的,初中毕业有辍学打工的女孩子,这里也只有我是一名准大学生,所以他们都叫我“大学生”。

我们住在一栋简陋的临时员工宿舍里,连洗澡都需要用盆自己冲、下雨还会有点漏雨的那种。

和我一起住的是一个彝族小伙,我们暂且叫他小卢吧,和我同岁,浑身黝黑,长得有些肥胖,在初中毕业以后,考不上高中,又不愿意上工地,去参军年纪又太小,索性找人托了关系,到酒店里来端盘子,18岁不到的他,经常在宿舍里抽烟,带一群兄弟到宿舍里喝酒,有时候在半夜里回来,浑身酒气,身上经常有打斗留下的伤口,和一群小混混经常在附近一带称王称霸,迫于无奈,我也曾被他“借”过钱。

虽然我清楚我们不是一路人,但因为天天在一起工作,一起生活,有时候也在一起闲聊,他最崇拜的偶像,是陈浩南,在他的世界观里,兄弟是第一位的,他的经典名言就是“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

女生小刘,瘦瘦小小,皮肤黝黑,牙齿洁白,口齿伶俐,很是善解人意,招呼客人的时候把顾客哄得连连鼓掌,晚上就进入KTV和一些朋友们昼夜嗨歌,肆意挥霍青春。这些成熟的做派,很难让人看出来她才16岁,同样在初中毕业以后,自己不想读书了,认为读书没意思,于是就从高中辍学出来打工,计划着再过几年,嫁个有钱人家,过上安逸的日子。

女生小吴,一个长得很好看的彝族小姑娘,皮肤不似其他族人一样黝黑,有些白皙,经常画着成熟的妆容,涂着廉价的指甲油,穿得时髦性感,经常和自己的男朋友(或者是男朋友们?),模仿电视剧里的女人们抽着烟,她同样也才16-18岁,初中毕业进入高中,逃学出来“混社会”。

女生小艳,16岁,家里为了省钱,不再让她念书,让她出来打工,一边帮她张罗婚事,已经提前收了南方家几十万的礼钱,如果不出意外,再过一两年,她就要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比自己大七八岁的男人了,因为悔婚的代价是要赔偿几十万的彩礼钱,但她那吝啬的家人怎么可能会把吃到嘴里的骨头吐出来,还给她人生自由。

........

在这里,我这样一直好好学习,以考上大学为短期目标的人,倒是真的成为另类了。

回想起来,一路上,身边的同学,似乎逐渐逐渐就分道扬镳了,每个人都开始走了不同的道路。

很多小学和初中阶段认识的同龄人,因为父母或自己相信了读书无用论,为了所谓的自由,所谓的赚钱养家,为了所谓的兄弟姐妹情,为了所谓的爱情,终日浑浑噩噩,沉浸在网吧里,流连在KTV,不思学习,打架斗殴,模仿成年人“混社会”。

他们选择了辍学或因考不上而提前进入社会,十五六岁的年纪就开始为了讨生活而奔波,命运大抵相似。

大多数男的刚开始学厨师、端盘子,后来去做装修、送外卖、搬砖、扎钢筋、进了富士康流水线.....,有的至今光棍;女的最开始在小饭馆当帮工,在茶楼做服务员,在酒店做清洁卫生,后来去了大城市;好一点的去了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去了广州和成都打工,为了钱嫁给了比自己大很多岁的男人,结婚生子,过上了没有什么成就但却还凑合的生活。

他们的行为、价值观,当时我是很难理解的,但现在我理解了。每个人,都在选择让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是富贵,是贫穷,是传奇,是平庸,都是自己的选择。无论哪一种选择,哪一种人生,是一个个鲜活真实的人,都是一次次选择、机遇积累而成的,每个人在追求自己的人生生活的方式,我都不能以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价、甚至是干涉。

几年过去了,我再也没见过他们。听说有人结了婚,有人开了店,有人靠关系赚了大钱,有人回了老家种地,有人还干着和原来一样的工作在饭店端盘子,也有人因为打架斗殴入了监狱。

3

在这里工作了一个多月后,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我和老板提了辞职,乘坐上了返乡取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长途大巴。

在路上的时候,我暗自庆幸:庆幸自己那么幸运,庆幸我当时没有和他们一样选择离开学校,去追求所谓的“自由”和“金钱”而离开学校,庆幸自己一直没有放弃读书这条路,庆幸自己考上了大学,庆幸自己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庆幸自己还有继续选择和奋斗的机会,庆幸自己有这样一段独自出来打工的经历。

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理解了读书的意义,读书的意义:

读书,几乎不可能让我拥有万贯家财,不可能让我权倾天下,不可能让我名扬环宇。

却能让我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下来,逃离父辈命运,自食其力。却能让我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让我在遇到自己想要的事物的时候,不再只能哀叹命运不公、抱怨社会的残酷,而是能力、有意识去争取它们。

却能让我建立自己的价值坐标系,明辨是非,去审视自己这一生的意义,对人、对事、对物都有多维度的观点,为我打开了去看多元世界的可能,让我能不再陷落在纷繁无聊的琐事里。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我在QQ空间里写下一段话:

“而今弱冠之年,受大学之来信,逢此良机,吾将去往千里之外,须好学、修身、明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好男儿,生当做英雄,亮剑破长空,先斩阎魔,后驭蛟龙。”

6年之后,我不再是那个从来没出过县城的乡巴佬,经常在南来北往的飞机列车上,在大江南北穿梭,却没有哪一次旅程,能让我和那年那次离家出走一样带来震撼。

再一次回想起来那段经历,依然受用。

耿向顺

2019年6月8日

编辑&作者:

耿向顺

青年公益人,教育、公益、职场领域自媒体,自2013入坑公益一直至今,从事乡村教育发展、公益品牌传播、青年能力成长等方面的工作,累计撰写各类稿件稿上百万字,运营多个平台自媒体和社群,全网粉丝140万+,阅读6亿+人次。

社交媒体账号:@耿向顺

你可能感兴趣的:(耿向顺:高考结束后,我去攀枝花饭店里当了个端盘子的服务员)